侯燕萍 (呼和浩特市群眾藝術館 010010)
以精品項目推動群眾文化大發展
侯燕萍 (呼和浩特市群眾藝術館 010010)
群眾文化工作的目的是通過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引導廣大群眾追求昂揚向上的精神文化品位。現如今,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在新形勢下,如何推陳出新,以精品文化項目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繁榮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里,群眾文化工作已經擺脫烘托氛圍、活躍氣氛、為時事服務的地位,群眾文化工作的巨大作用逐漸凸現出來,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群眾文化發展的根在基層、在群眾,先進文化必須大眾化,不能小眾化,更不能貴族化。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靠什么?要靠我們廣大人民群眾,靠老百姓這支主力軍,人民群眾就是主力軍!
群眾文化工作來自于群眾,其價值體現在為廣大群眾服務,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愿望。當前,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較大改善的基礎上,精神文化層次上的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順應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新期盼,不僅要在物質上的提高幸福指數,而且要在精神層面提高幸福指數。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打造精品文化項目,有利于引導人們樹立和諧理念、弘揚和諧精神,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化解各種社會矛盾,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從而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群眾文化精品項目有助于塑造一個城市和地區的文化形象,著力打造品牌活動的影響力,有利于烘托積極向上的文化精神,吸引廣大群眾參與,服務于民,真正達到使人民群眾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豐富的文化實踐中實現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促進社會和諧、文明與進步的目標。既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也使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群眾文化工作具有群眾性強、參與面廣的特點,吸引廣大群眾參與是活動成功與否的突出表現。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不是文化工作者自身的事情,而是全民參與、共同創建。只有被百姓認可的群眾文化項目才可能成為精品項目。
“崇尚文明?愛我家園”廣場文化活動是呼市地區的一個品牌文化活動。創辦至今已經有十多個年頭。每年夏季七至九月都會組織四十多場各類文藝演出,是呼和浩特地區一項家喻戶曉的群眾文化活動。呼市市民和各地游客在夏季的周末總會聚集在新華廣場,在享受清涼的同時,欣賞風格迥異的文藝演出。現如今,單純的演出已經無法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不再吸引群眾目光。如何創新是擺在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眼前的問題。
2012年,呼市群藝館創新舉辦了“廣場舞免費教學活動”,以城市廣場為載體,吸引民眾參與其中。此活動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市民的廣泛關注,群眾參與熱情之高,人數之多前所未有,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每天一小時的活動時間里,群眾參與熱情高漲,每天早早就來到廣場等待,活動結束還會有不少群眾拽著輔導老師研究舞蹈動作。2012年七、八兩月間,共組織活動103場,2013年夏季共組織活動300場,活動范圍涵蓋市內各區主要廣場、社區,參與人數達幾十萬人(次),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市內各大新聞媒體多次進行報道。“廣場舞免費教學活動”,已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群眾既是廣場文化的參與者,又成為廣場文化的組織者,既是演員又是觀眾,通過參與和觀看,在潛移默化中精神文化品味得到了提高。該項活動突出了群眾文化活動的群眾性、廣泛性、參與性及藝術性,2014年被評選為呼市“十佳公益活動項目”及“宣傳文化創新活動項目”。“廣場舞免費教學活動”不容置疑的已成為又一個群眾文化活動精品項目。
呼和浩特市的元宵節民間社火大巡游,是一個有十多年歷史的文化品牌項目。如何改變元宵節花燈、社火、扭秧歌老三樣,把元宵節期間活動辦出影響、辦出特色,打造一個新的為市民所喜愛的文化品牌,帶動全市的群眾文化活動全面開花,是一道新課題。在精心策劃下,由呼市政府牽頭在2009年春節元宵節期間推出了呼和浩特的“文化廟會”,給市民奉獻了一道最美的最豐盛的文化大餐。“文化廟會”力爭推陳出新,每年都有不一樣的內容奉獻給群眾,與過去的元宵節民間社火大巡游相比,文化廟會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實現了質的飛躍,主要表現在:1.增加民俗內容,舉辦舊城老照片、舊城老物件展覽、蒙古族民俗展、滿族風俗展等民俗民風展覽。2.增加了非遺展演,如腦閣、和林剪紙等。3.增加了民間藝術內容:有蛋殼彩繪、糖人兒畫、手工布藝、木偶等工藝品。4.增加了民間表演內容,除了過去的秧歌、高蹺之外,還有二人臺、晉劇、爬山調等。5.增加地方風味小吃內容。邀請各地商家在廟會期間展示地方風味小吃。6.增加民族商品、工藝品、古董展示等交易內容。如今,文化廟會已經成為呼市地區又一個知名文化品牌。2012年“文化廟會”活動被評為文化部“群星獎”。
這些精品文化項目已成為城市的一道名片,為豐富和活躍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人們的文化品位。充分說明只有切實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激發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才會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文化為人民服務領域越來越寬,現在群眾文化工作已經成為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群眾文化工作者,要適應時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科學發展的眼光開展群眾文化工作。
精品文化項目的缺失,影響了城市的多元化正常發展,制約了物質財富與人文精神的相互和諧。我們的城市需要更多的文化精品,更多的文化世界,還有更美好的人文關懷,只有提升這座城市的地域文化,才能讓這座城市有厚度、有深度。
群眾文化工作要發展,必須推廣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方式和形式,精心打造群眾文化精品項目,以此作為市民文化的載體,提升城市主題文化對經濟的支撐力,展示城市的形象。
大力培育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品牌,增強感染力、感召力、影響力,不斷推出精品文化項目,提高群眾的文化品位,促進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不斷拓展和延伸活動的內容,達到民眾自我參與、自娛自樂、自我教育的目的,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使群眾文化在先進文化引領下更好地發揮作用,實現群眾文化的大繁榮。
侯燕萍(1970-),女,漢族,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職務:副館長,職稱:館員(中級),工作單位:呼和浩特市群眾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