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鄭州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450000)
實驗動畫影像的平民化探析
王文靜 (鄭州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450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實驗動畫影像的傳統審美觀念也隨之改變,對高層次藝術精神的單一追求逐步轉向對大眾文化藝術的多功能追求,強調生活性和娛樂性。本文主要通過對實驗動畫影像的平民化敘事、平民化審美情趣、平民化傳播進行分析,讓實驗動畫繁榮復興并走向平民化。
實驗動畫;影像;平民化;敘事;審美情趣;傳播
實驗動畫影像中所記載的文化根源是人的精神中最內在和最隱秘的領域,這些領域承載的思想又是主觀的、個體的,通常還是抽象的和具有象征性的。從主體到客體、從多維到一維、從抽象到具體物化的整個路途就是平民文化被塑造的過程。實驗動畫影像的表達通常都不完整,不同于傳統電影的結構與發展過程。但它的表達卻具有深刻的寓意,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個人的理解,能令人在輕松的氣氛下解讀和思考,以最大限度地迎合現代人的娛樂情趣。由此可見,實驗動畫能夠激活大眾群體的感官和思想,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要想讓實驗動畫繁榮發展,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它的平民化意識。一方面是要適應時代潮流,面向大眾精神文化需要創作,讓人們暫時緩解現實中的勞累和神經緊張,大腦得到休息。另一方面是在平民化的同時,仍要保持“化平民”的職業道德意識,運用平民化的敘事方式,提高大眾的審美情趣,傳播健康的思想文化。
實驗動畫影像從不同的角度感知、表現形象,就藝術本體這個層面來說,表現為藝術語言的敘事形象,直接影響作品的受眾程度。導致一些實驗動畫片在追求“個性”的目的驅動下越來越遠離民間,甚至有些實驗動畫片僅成為一小部分受眾的視覺享受,而與平民無關。實驗動畫要想成為一種大眾文化,就必須努力貼近現實人生,將鏡頭對準世俗人間的普通人,在影像的表達方式和內容上必須要讓大眾感受到真實和歡樂。實驗動畫中影像的平民化敘事不僅意味著創作者要有以平民為表現對象,以百姓生活為表現內容,更重要的是要采用平民的視角,站在平民的立場上,以平等的態度關照普通人的社會生活和人生百態。例如中國近期實驗動畫片《在哪里》,取材民間神鬼傳說,生死輪回,人死后靈魂的歸宿等。這部短片主動貼近老百姓的現實生活,迎合大眾的審美心理,所演繹的故事和采取的策略大多符合平民文化,這種影像的平民化敘事贏得了來自各不同階層的觀看者的廣泛認可,也是中國實驗動畫攀升世界高峰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實驗動畫的影像敘事,普通百姓當然不可能以一種專業的或者理論的視角去分析、審視影視作品,但對日常生活的關注、民間傳說的討論、人性的矛盾、人性的弱點的拷問與探視的興趣,也許一點不比從業人員或評論家們差。當然,他們的關注點大多集中于現實中既普通又具體的日常瑣事,以及與這些故事直接相關的人物關系的變化上,并從中反思現實、聯想人生。所以,我們在創作一部實驗動畫片時,對于影像的敘事表達方面,我們要用平民的意識去觀察、感悟、體味生活,將沉重、平實、困惑的現實人生納入小說主題之中,并采用平民話語講述平民庸常生活,使故事從內容到形式都更貼近平民生活,更加真實、具體,體現創作者獨特的藝術追求。
平民文化作為民眾感性活動的一種形態,承載著民眾的心理寄托和生活樣式,蘊涵著審美的因子,表現為一種“有韻味的審美形式”。作為一種審美形式的特殊性表現在隱性的內在結構層面上,平民化動畫影像首先具備滿足基于生活實際需要的實用性功能,這種表達超越了人類基本的對生存性的自然要求,從而上升到精神的意識、思維活動的心理狀態的表述,它不是單純的沒有形式規律,而是生活理想、價值觀念、善惡標準、審美情趣等造物中的抽象的“灌注”與“融合”。基于崇尚美善的文化觀念和精神內涵,平民化實驗動畫影像藝術的審美更大程度體現出對現實的補償和對理想的寄托。
從平民化審美情趣的美學理論角度出發,對實驗動畫影像的產生、發展與流變,及其文化精神和審美特征等問題進行研究與探討,不僅有利于民俗理論體系自身的建設與發展,而且對于中國動畫學科發展的本土性、當代性建設不無裨益。從美學角度發掘平民化實驗動畫的潛在價值,也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立。平民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民間百姓的文化資本,它同經濟資本一樣,也存在一個傳承、積累和提高的問題,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現今平民化審美情趣更多地是通過展現其審美形式,通過審美形式的昭示,實現以美旗真、以美導善、增強民眾凝聚團結的社會功用。因此只要百姓日常生活常新,就有平民活動之感性形式常新,就有平民審美理念之常新,就有平民活動價值與意義之永恒。
藝術傳播在當代藝術活動領域,已經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對于大眾陌生的實驗動畫而言,它的傳播形式、規模等對于接收者的接收方式、欣賞情趣等具有很大的影響。實驗動畫影像的內容取材于平民生活,其本質上是一種平民文化,應該具有高度的標準化藝術特點。但人們普遍認為實驗動畫是一種“非主流”的實驗作品,缺乏平民所需的生活娛樂性,更沒有從平民文化學的角度審視它、考察它,使民眾對它的誕生產生一種排斥感。所以,實驗動畫要想有好的發展,我們要尋本求源,從民眾對實驗動畫所持的態度著手去分析。
平民態度并不等于平民本身,沒有正面的宣傳,很少人會知道什么是實驗動畫,實驗動畫影像的創意不精彩,誰又能無緣無故的去喜歡這門藝術。因此,平民的態度在于我們去引導,去灌輸。教育部門可以考慮把實驗動畫作為一個方面的知識編進教科書里,關于實驗動畫影像方面的知識要注重去講解,讓廣大青少年能夠較早的了解它,接觸它。此外,媒體也要加大實驗動畫的宣傳普及,讓人民群眾多實驗動畫有更多的了解,在頭腦中有實驗動畫的概念,利用影像中平民化的創作特征把實驗動畫與日常生活中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沒》等商業動畫片區別開來,擴大其影響。最終,在實驗動畫影像的記載中能體現平民文化,它既要滿足百姓的娛樂需求,又要不斷提高設計藝術者創新性、審美性和引導性。
實驗動畫一直以來都是以“非主流和非大眾”的特點出現,由此實驗動畫越來越在人群中陌生。但是為了使中國動畫產業迅速的發展,為了使人民群眾享有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我們要打破這種小眾化的局限。在創作實驗動畫過程中,影像的創意可以以豐富多彩的平民藝術形式吸引大眾的眼光,從平民的視角出發,使用平民化敘事,提高平民化審美情趣,利用平民化傳播,提升民眾的欣賞水平。只有越來越多人喜歡看實驗動畫片,甚至在公共場所展開對實驗動畫片的討論與交流,各類人群的欣賞水平也提高了,隨之而來的全國民眾文化素質也提高了。
[1]薛燕平.非主流動畫電影[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5.第二版.
[2]宗白華.美學與意境[M].人民出版社,1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