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吳川市淺水鎮文化站 524500)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轉型時期,各項事業的發展急需建立相應的新機制。群眾文化作為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同樣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體制,進一步開拓新的發展思路。在這一趨勢下,我們有必要對群眾文化展開深入探討,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增磚添瓦。
群眾文化活動以其廣泛的參與性、大眾性,在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意識普遍增強,表現在文化上,最明顯的就人們的欣賞口味越來越趨于隨意性,審美需求也越來越趨于多元化。在這一情況下,群眾文化的重要性便逐漸凸顯了出來,它能夠激發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豐富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群眾文化源于民族民間文藝,且與民族民間文藝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可以說,在當前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無論從內容、形式還是傳播手段上說,都是對民族民間文藝的傳承與發展。
群眾文化對公民道德建設所具有的積極作用,是由文化與道德的內在關系所決定的。群眾文化反映道德實踐,推動道德進步,道德又為群眾文化注入活力,提供價值的依據和內容,二者相互滲透、相互依托、相互促進,共同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的穩步前進。所以,用時代的、新穎的、進步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先進文化活動形式,吸引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可以幫助人民群眾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啟迪心智、陶冶情操、振奮精神,進而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
當前,我國各級政府工作的核心是發展當地經濟,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對這一核心的認識產生偏差,一味地注重 “發展經濟”,并將其作為了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務,甚至認為群眾文化工作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與當地經濟的發展毫無關聯。這就造成了認知的偏差,認為每年舉辦幾場下鄉演出、放幾次電影,或者組織一個比賽就可以了,這種認知嚴重阻礙了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與此同時對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漸增加。這時如果我們一味地沿用一些舊形式,不思進取、不求創新,根本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此可見,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群眾文化活動也急需得到進一步的重視與豐富。
在一些地區,自主組成的民間表演隊伍越來越多,并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占據了一席之地。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這些民間團體始終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象,有的為了吸引群眾觀看,甚至會表演一些低俗、不雅的節目,這就對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偏離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初衷,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產生了極大的反面影響。
群眾文化工作的宗旨,就是“千方百計地把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搞豐富、搞熱鬧”。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依托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積極開發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適時開展一些諸如瞻仰革命圣地,參觀主題展覽,開展讀書演講、知識競賽,以及燈會、歌會、戲劇節、主題文化節等各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讓人民群眾在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學習革命歷史,以此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文化工作人才隊伍的艱辛付出和大力推動。要想使人民群眾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我們必須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養群眾文化骨干,加大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首先,在隊伍建設上,應加強后備力量的培養和各層次在職人員的培訓。各地的相關部門應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上拓寬思路、創新方式,不僅要適當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還要改變對文藝人才的評價方式,不僅要注重職稱、學歷,還應結合其業務技能和業績進行綜合評價,這是推動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尤其是培養高素質文藝人才的一個重要保證。其次,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搞活文化管理機制。各級文化部門要把培訓文化業務骨干作為自己的工作內容列入計劃之中,大力扶持群眾自發組建文化社團和演出團隊,并加強業務指導,建立群眾文化活動的長效機制,擴充群眾文化的人才隊伍,實現群眾文化工作發展繁榮的良性循環。
陣地建設是群眾文化活動的載體,更是群眾文化活動的示范窗口,對群眾文化活動起到較強的示范輻射作用。因此,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們必須加強陣地建設。只有具備開展活動的陣地,才能積極組織和開展各種高質量的集中活動,為分散活動提供綜合交流和集中展示的機會和平臺。這就要求各級相關部門必須積極統籌規劃和建設基層公共文化地服務設施,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尤其要以農村和社區為重點,加強“三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社區“圖書室”的建設,同時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為基層群眾提供必要的文化服務設施。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資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各種公共文化設施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的綜合效用。
總之,要想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與進步,就必須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各級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在實際的工作中找好群眾文化發展的重點,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以最有效的方法達到最直接的效果,促進社會的進步,讓人民群眾品嘗到文化惠民的甜頭。
參考文獻:
[1]胡守勇.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
[2]張輝.新形勢下城市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與創新[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11(01).
[3]趙巧慧.市場經濟條件下群眾文化功能與建設新考[J].華章,2009(11).
[4]王雪榮.淺談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與創新[J].華章,2014(08).
[5]瑙敏扎雅,烏日格木勒,朝格扎雅.淺談如何開展好基層群眾文化活動[J].大眾文藝,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