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航 (渤海大學文理學院美術學<動漫設計> 121000)
近些年來我國的動漫產業雖然迅速發展,但與動漫強國相比實力還是遠遠不足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動漫創意性人才的缺失和流失。我們都知道隨著動畫產業的發展,動畫市場已經形成一個創意性的市場,這就要求更多的更有創意性的動漫型人才,大到國家,小到一個企業如果不懂得創新那結果可想而知,要想創新,要想有新的突破就會需要創新性人才。目前我們國動漫產業人才面臨兩大窘境,一是人才不足,二是人才的流失,這里面更要要求我們思考的就是怎么樣培養出既優秀又有特點的漫畫師。我認為,首先,可以鼓勵自主研發動漫可以刺激動漫人才的加入和對創新型動漫人才的培養。其次,各大院校應多些舉辦動漫交流會,鼓勵大家大膽想象,尊重個性。最后,培養專業型人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理論知識的考核。,或脫離企業實際需求而偏重于軟件應用的培養。忽略了實際開發與工作創新的培養問題,導致高校與企業嚴重脫節。就拿我們自身而言, 我們剛進入這高等學府,可是很多人在經過了短暫的學習后依然沒有對我們的專業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甚至很多人什么叫動畫,怎么樣才能制作成動漫等等一些基本的知識都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所以盡管每年有上萬名動漫畢業生投入到市場中來,但符合企業需求的創意創新型人才卻鳳毛麟角。據了解不少企業為了公司本身發展不得不擔任起人才培養這一角色,花時間對新進員工進行企業崗位要求的相關培訓,新進員工不但不能給公司帶來效益,相反的,還得讓公司花人力、財力去培訓。可見,企業的培訓只是權宜之計。展望四年后,我們作為第一屆畢業生如何邁過“經驗”這道檻順利進入企業中?這個問題不由的值得我們大家去深思。當然為減少動漫創意性人才的流失,國家可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創意作品,同時,企業也應該做到不急功近利,做到慧眼識珠。我相信通過各種方法的實施,動漫產業的發展前景定會輝煌,更多的創意性動漫師也會設計出更多令人記憶深刻,并附有時代氣息的好作品。
動畫產業,是動漫產業中較大的一部分,近百年世界商業動畫發展的棋盤中,中國也是世界上很早研發動畫的資深國家。近幾年我們國家的動漫產業雖沒有動漫強國那樣的佳績但我們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追逐,很多動畫片在我們的腦海里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兒時的還是現在的,他們都在我們的精神領域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神筆馬良》《大鬧天宮》等。還有在1979年—1988年拍攝的并在埃及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獲得三等獎的《葫蘆兄弟》。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樣也是我們動漫發展的有力寫照。現在還有、貝塔、黑貓警長、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藍貓及等卡通形象,已成為大家關注的中國卡通人物。這些都說明我國在動漫產業上做出的努力和得到的收獲。這些例子也在告訴我們只有制作出好的作品才能到在動漫產業的巔峰站穩。我國的動漫產業歷程告訴我們,國產動漫形象不在乎多,更多要的是質量,要的是精品。盡管動漫產業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產業,但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思想,就能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1.觀念上的差異。我國長期以來把動畫片(包括動畫片電影)和美術片作品(包括美術電影)定位為少年兒童作品,其作品內容兒童化,動漫形象兒童化,導致我國很多人都認為動漫(包括美術片)作品都是少兒作品,是給少年兒童看的,這些動漫作品是教育少年兒童的,動漫作品不像電影有看頭,有經濟價值,所以,很多人在觀念上視動漫作品是教育少年兒童的,忽視了動漫作品的經濟價值,很多動漫企業沒有市場觀念。
2.認識上的差異。我國的動漫企業長期以來只重視動漫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和藝術性,沒有把動漫作品當成商品(產品),沒有認識到動漫作品是特殊的商品(產品),所以,我國很多的動漫作品沒有開發衍生品和相關產品,動漫作品(產品)沒有進行市場化運作。
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多年來把動漫作品當作商品(產品),在注重動漫作品的思想性、教育性和藝術性的同時,把動漫作品(產品)進行市場化運作,每部動漫作品都有衍生品和相關系列產品,所以,美日兩國的動漫作品(產品)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
3.創造,培養動漫(卡通)品牌明星上的差距。我國最近幾年出品了很多的動畫片,
4.專業分工的差異。由于歷史的原因(分工的原因),我國的少兒出版社出的書和少兒電視臺(包括少兒廣播電臺)播出的節目是針對少年兒童的,我國的動漫企業要想在少兒頻道播放動畫片,就得做少年兒童看的動畫片,所以,我國有很多動漫企業定位做12歲以下兒童看的動畫片(有的動漫企業定位做10歲以下兒童看的動畫片),動畫片內容比較幼雅,動漫作品在社會上的影響不大。
美日兩國的動漫企業在做動畫片時,考慮動畫片的商業化,所做的動漫作品力求老少皆宜,做到老少通吃。以美國的《米老鼠,唐老鴨》,《貓和老鼠》(日本的《機器貓》)為列,老少皆宜,全世界每天都有人在看《米老鼠,唐老鴨》,《貓和老鼠》受到大眾的好。
5.動漫形象上的差異。由于我國的少兒頻道(電視臺)是針對少年兒童的,所以我國大多數動漫企業定位做12歲以下少年兒童看的動畫片,動漫企業做的動漫人物形象少兒化(有的幼兒化)。很多動漫企業定位做12歲以下兒童看的動畫片,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1、為了能在少兒頻道播出(少兒頻道只播放12歲以下兒童看的動畫片);2、各省市電視臺黃金時段和其它時段不愿意播放動畫片,因為動畫片不能帶廣告,電視臺播放動畫片沒有收益;3、動漫企業想做動畫片電影,但是對電影票房沒有信心,為了動漫企業的生存,大多數動漫企業只能做12歲以下少年兒童看的動畫片,為了迎合少年兒童,很多動漫企業做的動畫片動漫形象兒童化,內容兒童化(有的是幼兒化——學齡前兒童)。
6.動畫片制作理念上的差異。從我國動畫片整體制作技術水平上看,比美國弱,比日本強,美國重視制作技術,日本有的動漫企業做的動畫片不注重制作,動畫片動感平常,但是,日本的動畫片卻很成功。
7.創意理念上的差距。我國很多的動漫企業不重視創意,有很多的動漫企業沒有設專職的創意人員,所以,我國的動畫片創意新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