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虎 (渭南師范學院傳媒工程學院 714000)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之下,中國電影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其市場逐步對外開放,吸引了國內外大量的投資資本,各類私營制作機構不斷涌現,為中國電影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之時,也呈現出與中國電影市場初期迥異的格局。據統計,目前國內已注冊的私營的電影制作機構及公司有800余家,在中國電影市場制作機構中所占據的比例超過85%。這些私營制作機構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以公司制度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運作,以賺取最大利潤為公司發展的主要目標,通過不斷開發新的電影產品來占有市場,在這一導向的運作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電影市場快速發展。然而,此類發展的格局背后是更為嚴重與復雜的弊端。由于過多的民營資本對于利潤的追逐,使得中國電影產業的市場環境競爭激烈,總體呈現出粗放型的發展模式。與此同時,私營制作機構的規模電影品種單一,規模較小,缺乏自身創新能力,生產能力低下,從而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與國外先進的電影公司相比,缺乏市場核心競爭能力。
除了私營制作機構了大量涌現之外,隨著當今市場機制和電影產業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的類型電影充分借鑒國外的先進發展經驗,已經初步形成自身的類型化格局。根據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故事電影的年度產量為745部,紀錄影片有15部,特種電影有26部,動畫影片達到33部,科教影片有74部,總計產量達到了893部。而且在當下以故事片為主要創作類型的電影環境中,影片的類型呈多樣化趨勢,如歷史正劇、情景喜劇、案件據、愛情劇等。在這種市場環境下,電影制作者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不斷的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從而促使中國電影走向了市場類型化的發展模式。但是,在如此大的電影年產量的背后,具有強烈的經典電影意識,吸納演技高超的明星演員和前期進行準確市場定位的電影僅僅占據總數的13%。與之相對的其他電影類型,大體表現出前提題材定位較差、制作較為粗糙、情節無創新等,這種缺乏精品意識的舉動使得自身處在即將被市場淘汰的邊緣。
在以上兩點之外,中國電影市場另一個顯著的變化是隨著國內電影產業市場化的開放進程,一些占據主導地位的影院逐步采取強強聯合的經營方式。這些公司在對收視的群眾的需求進行統計分析后,根據當今電影的選題素材,買斷一些電影的播放權,在有差異的區域進行不同類型電影的播放,且以實現準確的市場定位。但是,受制于當今價格、供求關系等市場因素的影響,占據主導的影院間的強強聯合在很大程度上對于影片的播放實現了壟斷,成為了電影產業發展的絆腳石。同時,多家影院聯合降低價格,這使得電影制作公司的成本難以回收,從而為后期精品電影的發行帶來了隱患,從長遠的視角觀察,這對于電影藝術呈現出毀滅性的打擊。然而自從上世紀90年代,市場在國內電影的運行過程中逐步發揮應有的作用,逐步使得電影市場趨于市場化競爭。
然而,僅僅依靠市場來使其發展成熟的理念難以行通。但是迄今為止,國內從電影的制作、生產管理到后期的發布都沒有相關法律的規定,同時電影協會與其他行業相比,也沒有發揮非官網的組織職能。目前,國內政府對于電影的行政手段一直停留在電影題材的審查和成品的發布這兩個初級階段,這種發展模式對于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起著阻礙的作用。但是,政府在電影題材的審查為凈化電影行業的環境,消除不良風氣的效果有目共睹。長此以往,觀眾的審美疲勞和國內電影藝術特性的流失將持續制約電影的市場化發展。
就以上論述,結合中國電影市場環境和創作現狀,分析出中國電影在創作上的優勢和不足,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國電影的影響力,提高影片創作發展的水平,論文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期望為當前市場環境下的中國電影創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首先,中國電影創作應該回歸中國社會現實及文化傳統,發揚中國文化特色,回歸中國本土。眾所周知,就文化而言,民族的即世界的。而電影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產業,所以民族文化的發展與電影的發展密切相關。根據好萊塢電影產業的發展經驗,必須在基于自身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打造電影產業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堅力量。而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電影應回歸傳統文化,懂得靈活的去借鑒,大力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特點。這一點在電影《人生》《黃土地》《大紅燈籠高高掛》等著名的西部電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從民族儀式、色彩、傳統理念等都淋漓盡致的表現了中國特色文化元素。老一輩電影人的創作經驗告訴我們大力發揚中國特色文化,以自身獨有的文化元素來融入影片,增加影片的觀賞性和趣味性,是解決目前國內影片發展困境的有效途徑。
其次,當今電影產業的競爭已經擴延至全球,電影產業的發展與競爭已經不單是某個國家自身的事情,結合國內電影創作上的不足,應堅持與時俱進,實行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合拍之路才是中國電影最終出路。這種策略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進入市場的風險,還可以充分利用多方面資源來增加影片的受眾率;與此同時,中國電影制作商還可以充分學習海內外先進的選材理念和后期先進的制作方式,從而實現引進、消化、吸收,將其在創新與國內電影的發展中,大大提高國內影片的發展水平,實現了雙贏的目的。
再次,電影是一種多元化的藝術,其中包含著許多領域的成果,可是電影的這種藝術形式,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而脫離現實生活的藝術,也必然不會有長久的發展力,當代中國電影不光要在商業方面追求票房,更多的應該探索電影的藝術性,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進行創新,這樣才能贏得口碑。此外,在電影的構思和制作方面要敢于突破傳統,以別樣的視角展示獨特的魅力。如今,全球各個國家的人們具有著共同的品質即正義、英雄主義。而后者在西方影片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從而表現出人性中美好的東西。而國內電影在這一點上表現有些差距,似乎一直以中庸之道來對電影進行重塑,缺乏對對于人性美好一面的展示。觀眾似乎人人都是理論家,都能夠猜透導演背后的心思。而現在的觀眾,更希望以電影視角去感知美好,而不是看一堆復雜啰嗦的理論。因此,中國電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大力開發本土市場。
最后,中國電影運用特效特技的影片較少,這與全球票房過億的好萊塢影片均打特效特技的趨勢相背離。因此要充分借鑒好萊塢影片的發展優勢,加強高科技人才梯隊的建設,從源頭提高電影產業的科技含量,這是順應發展的時代趨勢。電影作為一種光聲結合的藝術,需要加強特效特技來展示效果,從而給受眾群體強大的沖擊力,實現電影行業的持續發展。
在世界電影之林中,每個國家的電影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色,中國電影只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發展,在自身的文化積淀之上探求創作途徑,百花齊放的瑰麗勝景才會出現,這樣的勝景也應當是世界人民的期盼。中國電影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也應結合實際走出一條中國電影的特色之路。總之,在當下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之下,中國電影創作群體只有不斷的適應市場,調整創作思路,發掘更深層次的創作源頭,才能在壓力之下獲得持續發展。
[1]于嘉.2003年以來中國電影產業之產業鏈發展的研究[M].山東大學,2011.
[2]王昕.中國電影產業的比較優勢和營銷策略分析[J].科海故事博覽·科技探索,2013(4).
[3]李莎莎.淺析中國電影的發展[J].神州,2012(2).
[4]郝建.類型電影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5]田卉群.探尋:中國電影的本土化與類型化之路[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