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城 (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730070)
對于藝術和政治的關系,我一直是有著相當的關注,因為在社會各體系中藝術和政治會相互產生著不同程度的影響,有時候則會變成相互對立的關系。當一個社會存在,藝術和政治這兩種社會體系就必然存在。因為藝術和政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基本體系,穩定的政治和先進的藝術是一個社會進步的重要前提。當然,藝術和政治,兩者的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它們都是建立在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有相同的位置,受到相同的作用,也彼此發生反作用,以至于它們之間存有密切復雜而又矛盾的關系。
什么是藝術?從古至今有過無數的論斷。當人類還處于原始的姿式語言階段時,就已經有了不少的有關女性的繪畫和雕像了,而且還往往能夠突出女性的特征,強調人的生殖功能,這既是一種生命本質藝術的表現。在我看來,藝術就是對本質原生態美得描述,對美好事物的表達,對理想的事物的一個形容和體現。一些原始的舞蹈中,主要動機在于性愛的沖動,表現于求偶過程中的渴望和滿足,這無疑也是一種生命本質藝術的表達和表現。人類社會中也是由此漸漸地出現了一種叫“藝術”的東西。追根溯源,藝術”最初只是一個自然形成的產物,后來因為有了人類,“藝術”才被稱之為“藝術”。可以被更深刻呈現、表達和塑造的真實存在。一位哲學家霍克海默認為:有一種共同人性和人類潛在所具有的希望的成分訴諸一切審美行為。所以說,最初的藝術是獨立開來的,可能早在恐龍時代,就有美好的事物存在,直到人類出現,人來發現并給予這些一個被廣泛認可的名字——藝術。
但是,隨著人類的發展,藝術的本質也潛移默化的發生了改變,人們主觀地歸結了藝術的靈魂。我們的生命向力不斷在升華,人的身心器官不斷在健全,以及人的意識活動不斷在豐富,致使了人的精神需求包括審美需求的不斷提高和擴大。這種審美需求深厚過程,是藝術得以全面發展的直接導因和主要依據。通俗來解釋,藝術的根本就是源于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成為了它的有機產物,全部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具體形象表現。藝術的發展是藝術家在不斷去分析解決由社會和藝術傳統自身所提出的問題過程中,逐漸成形。藝術是人類以情感和想象為存在的特性,通過對其的詳細了解來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對自身及整個世界,對二者關系看法的一種特殊方式。通過審美創造活動再現現實和情感理想表現。在想象過程中實現審美主體及客體的相互對象化。因為人類的某些經歷是難以用言詞來表述的,為了表述這些深存在內心的最強烈的感情和思想,我們就使用一種稱之為藝術的更敏銳、更精巧的語言。藝術開始為人類所服務,藝術更獨立的存在在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社會生活中。
歷史上,政治一開始就是圍繞國家權力展開的,表現為人們攫取、維護、建設、執行、制約國家權力的全部活動。政治現象產生之后,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已高度成熟。在現代,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并支配其行為的巨大社會力量。政治現象還將在人類社會長期存在,只有當人類的政治生活發展到從根本上改變少數人管理多數人的政治模式,實現社會的自我管理時,原來意義上的政治現象才會轉化為一般社會現象而最后消亡。
政治是依治政主張構建的控制系統及控制力量的關系,只要構成了各種權利主體利益斗爭的社會形態,并需要借助軍隊等暴力形式控制秩序,就有了政治。通俗介紹就是參與國事,指導國家,確定國家活動的方式,任務,和內容。政治關乎民生,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關注關心的事。上層建筑領域中各種權力主體去維護自身利益的這種特定行為以及由此結成的特定關系,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時便產生的一種重要社會現象。政治對我們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和作用,這一社會現象很復雜,各時代的政治學家都從不同側重點和不同角度都對它作過各種論證。
最早人類的社會是一個蒙昧社會,就如同現與世隔絕的少數土著部落一樣,在自然模式下,人們物質及其貧乏,但人人平等,各自相安無事。接下來隨著物質慢慢的豐富,私有制度開始萌芽出現,人類逐漸進入野蠻社會,也被稱為暴力社會。這是一種自由生產生活的模式。沒有既定法律和道德來約束人類行為來指導人類正確思維活動。禮崩樂壞,使得社會被動的處于“每個人對每個人的戰爭”之中。于是所謂“政治”在混亂中在斗爭中開始雛形。
藝術則側面幫助統治者維護其統治。就以魏晉南北朝的佛教造像為例,因為當時局勢混亂,社會動蕩,過去的黃老之術無法束縛人民民眾的思想,統治者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思想維持其統治。所以佛教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統治者的需求。南朝和北朝的統治者們同時選擇了大力推廣佛教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此。北魏則開鑿了舉世矚目的云崗石窟,南朝蕭梁政權建立了無數的寺院。雖然后來佛教經濟的過分發展威脅到財政收入,統治者發動了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滅佛運動,但南北朝政權運用佛教束縛統一人民的思想,由于深入人心使其甘愿受當時政權的剝削壓迫,這也是不可爭議的事實,在這一階段,一直到唐朝前期,佛教藝術:繪畫、雕塑、建筑等方面都得到長足的發展,涌現出如吳道子等著名的藝術家。但是任何一種體系的存在都是雙刃劍。相對作用的藝術也在無形之中操控著政治,藝術促使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創造世界、創造自身。藝術也在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藝術與經濟關系所體現的實質則就是藝術與政治的關系,藝術歸根結底是要表現人的,而政治生活已然被滲透到了人的各個生活領域,給人以重大的影響。強烈突出地顯示出人的本質和特征,這也就使得藝術與政治發生了阻隔不斷的顯性或隱性的多重聯系。
一般說來,一定的經濟是可以通過政治體系,決定著藝術的存在性質和發展;一定的藝術又可以反過來通過政治體系,為一定的經濟基礎給予服務。藝術與政治建立在經濟基礎上,兩者的的大方向是基本相同的,如資本主義政治與資本主義藝術,社會主義政治與社會主義藝術,都是朝著同一個經濟基礎的目標發生作用的,故它們之間也是相互保護相互產生作用的。而矛盾作用本身也是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最有力途徑。
我認為,藝術與政治是完全兩個不同的體系,在人類起源之初,他們之間是獨立存在的。但是由于人類的意識使之相互有了關聯,藝術與政治兩者是同屬于時代的產物,政治的產生可以說是一種社會藝術,而藝術亦可以認為被人類用來推進政治的一種體現。兩者在現在社會來說是同根相連相互依存的,它們的社會功能是基本一致的。我們不能偏激的把藝術歸于某一類,藝術即獨立存在又可以與任何事物相聯系起來。它包容著一切又從屬一切。因此,在當今的社會形態下,藝術必然會在政治的影響下得以更好的發展。在中國,藝術必須沿著社會主義政治方向發展,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作為藝術行列里青年接班人的我們,更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更好地為社會為祖國服務。為藝術積極的發展,遵循政治的道路基準。相互借力為我們社會更好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1]羅良功.藝術與政治的互動.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2]楊志明,章建剛. 藝術的起源.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3]楊小彥.藝術為什么服務?[讀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