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璐瑤 (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650106)
新媒體影響下的廣播電視傳媒業經營模式研究
郭璐瑤 (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650106)
本文主要針對廣播電視傳媒業,對其體制和經營模式進行探索,回顧并對其進行定義,分類,并通過分析對比現有形式,積極尋求經營的多元化,國際化道路,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模式,提出了在新形勢下,以社會效應,經濟效應和資源技術等方面為原則,以政策法規,技術支持,人力資源位保障的新模式。
傳媒業;新媒體;廣播電視傳媒業;經營模式
本文以如何構建企業經營模式的理論為依據,以新形勢下國內外媒體的發展為研究對象,回顧我國廣播電視傳媒業的傳統體制和發展模式,通過分析其現狀,比較歸納其優劣,進而在原則上,方向上,和基礎保障上進行描述歸類,最終來構建一個適合我國傳媒業的新的經營模式。
(一)新媒體形式和特點
何為新媒體?手機媒體,IPTV, 數字電視,移動電視 博客,播客等都成為新媒體。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隨著工作節奏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屬于人們休閑娛樂的時間趨于碎片化,而新媒體應運而生;第二,在傳播的同時,實現消費者的個性表達和相互交流;第三,消費者的目的性更強,更有選擇權;第四,市場細分,媒體媒介和內容更加個性化。新媒體潛移默化的改變了群眾接受信息的習慣性方式,將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能力大大提高。
但是,所謂的新媒體和固有的傳媒方式并不完全沖突,它們之間并不存在強制替代的矛盾,是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存進、共同發展的。新媒體刺激傳媒業積極的改變經營模式,推出集團整合、廣告代理、制播分離等理念,以獲得更多的市場和更大的機遇。
(二)新媒體現狀
1.新媒體大潮帶來的影響
信息化大潮對媒體發展造成了很大沖擊,首當其沖的是廣告產業。而報紙,廣播,電視的主流媒體地位也受到了挑戰。在全新的信息理念下,群眾不再是信息被動的接收者,更能與信息互動,甚至引導輿論。新媒體越來越多的站住主流地位,導致了傳統媒體的受眾被嚴重分流。在手機和網絡的聯合沖擊下,舊媒體形式顯得單調單薄。群眾對媒體信息的有效性,及時性,滲透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2.傳媒業舊體制的弊端
我國傳媒現有的機制和體制已經無法在信息化大潮中處于有利地位,那么就需要改組事業單位的舊有體制,根據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精神,積極采用現代企業管理機制,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加深入的推進和發展傳媒體制,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使我國從傳媒產業大國逐步轉變為傳媒產業熗強國。
3.多元化的經營方式
隨著我國傳媒業的發展,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以合作經營,上市子公司,通過子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和其他上市公司對媒體領域投資等多種資本運作方式,保證了多元化利潤開始在傳媒業收入來源中占據越來越高的比例。多元化經營主要體現在開發原有項目關聯產業的橫向發展,追溯初始資源供應儲備,發開下游產品銷售的縱向發展,以及利用已有資本,跨行業發展,開辟新產業。
4.產品內容缺乏多樣性
一直以來,我國廣播電視媒體在國家保護下,注重技術發展而忽略了內容的豐富多樣,這就導致節目制作水平相對偏低,數量上無法滿足節目套數的龐大需求,質量上呆板雷同者居多,無法適應觀眾群體越來越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另外,我國傳媒業的產業鏈和產品鏈都還不完善。產業鏈內容制作水平不高,不精,以致資本融合疲軟,分銷渠道狹窄,終端產品滯后。而產品鏈雖然在研發核心產品上引起了重視,但局限性較大,忽略了形勢產品及核心產品的衍生。
(一)國外傳媒業發展現狀帶來的啟示
近100年的媒體發展中,國外在技術實力和經濟基礎上有著明顯的優勢,開始表現出高度的商業化和壟斷趨勢。它的經營模式具體體現為非盈利性的廣而告之,和盈利性的商業傳媒。國外傳媒業從技術層面,經濟層面和內容層面上極大的融合了媒體媒介,以收視創收和媒體產品衍生產業創收為主要著力點,大力的,多層次的開發產品,打造完整的產業鏈,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與此同時,又從產權結構和產業類型上實施多元化經營,開展跨國傳媒,以順應信息傳播即時化的社會發展趨勢,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收益。但在爭奪觀眾群,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國外一些媒體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信息的真實性,并由于其影響力而對觀眾產生了負面影響,違背甚至損害了了公眾的利益。這就需要規范相關法律法規來進行約束。
(二)傳媒業的服務目的和宗旨
要想在新媒體形勢下構建合理的傳媒業經營模式,明確自身宗旨才能確定發展目標,進而做出應對。首先,要符合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在此基礎上調整自身的發展規劃;其次,以正確的輿論導向,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通過價值鏈延展,內部資源整合產生良好的,正面的社會經濟效用;再次,以傳播技術為支撐點,大力開發新型資源,實現傳媒資源的最優利用。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經營模式
在新媒體形勢下,結合我國傳媒業現狀,就要重新整合廣播電視傳媒的經營模式,首先,要強化信息傳播的服務性功能,貼近群眾生活,解決群眾遇到的問題,并打破固有的循環模式,將以內容制作發布作為一個循環周期的產業鏈進行擴展,實現一站式服務。
其次,新媒體形式是挑戰,也是機遇。隨著人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具體,就要求我們鞏固已有的良好經營,在此基礎上提高生產效率,一邊穩固發展主業,一邊對已有資源重新調配,發展多元化經營。
再次,新舊媒體之間并不是對立的關系,相反,它們可以相互合作,相互融合,在競爭中達到共同壯大。這就要求廣播電視傳媒業不僅僅局限于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模式,而是積極調動內容制作,節目播出,以及廣告營銷等媒體運作部門,共同規劃產品,強化服務,定位市場,發展技術,通過分工合作,迅速準確的響應用戶需求。
最后,在為群眾提供信息傳媒服務的中心思想下,充分利用企業優勢,合理分配現有資源,大力開展多元化經營,大力發展有技術特色的產品,才能使我國廣播傳媒業在新媒體形勢下,獲得快速穩定的發展。
(四)加強防范意識
新媒體形勢下,信息傳播更加快捷,廣泛,但各種消極現象也隨之而來。這就需要政策與法律法規的保護,也需要傳媒業從自身加強防范意識,一方面,規劃人力資源,評估和激勵員工,培訓提高員工專業技能,優化管理,大量引進管理專業方面的復合型人才,科學調配人員。在此基礎上,注重人才的開發培養,為員工創造歸屬感和認同感,防止人員的流失。另一方面,則需要開發專業技術,更新設備,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完善的數據庫,為企業提供服務,分析發展,預測市場走勢。
傳媒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一個行之有效的經營模式,那就需要我們大力開發新技術,發展有特色的信息產品,以服務群眾為目的,發展多元化產業形式。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根據外部環境和企業目標實時策應,針對群眾需求及時迅速的做出反應,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郭璐瑤(1985.3-),女,江蘇徐州,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