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敏 (鄭州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450000)
基于研究性學習的創新思維設計
袁方敏 (鄭州輕工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450000)
設計是人類為了改造社會環境,有目的有規劃的一種自覺性創造的行為。我們正處在一個設計創新的時代,設計的本質在于創新,在創新中追求人類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每個設計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個好的設計作品,之所以能夠流傳百世,肯定和設計師,前期的設計思維的運用,對整個設計的周全的考慮分不開。隨著知識的積累,視野的開闊,我們更加注重創新設計的培養,尤其更注重理論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更好的使用設計思維的方法和方式,全方位,多個角度,對我們的設計進行更加科學的、合理的、理性的、邏輯性的運用和研究,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研究性;設計思維;創新設計
(一)什么是創新設計思維
創新設計思維,是指在設計過程中,通過抽象思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的思維方法訓練,形成創新的思維模式。培養創新能力,培養思維綜合能力,包括獨立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學習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創新設計中,設計思維的重要性
在工業設計中,不僅要談設計程序與設計方法等涉及“怎么做”這一“行”的方法論問題,更要論及“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一涉及設計本體論的“思”的問題。《2001漢城工業設計家宣言》中提到:“工業設計應當通過將‘為什么’的重要性置于對‘怎么樣’這一早熟問題的結論性回答之前,在人們和人工環境之間尋求一種前攝的關系”因此,“思”的問題,即“為什么”的問題,應該成為工業設計教學,尤其是研究生設計教學的首要內容,可見,在工業設計中,培養設計思維,理論和方法的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一課。
(三)基于研究性學習,創新思維設計的必要性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方位、多層次的學習方式,是學生獨立的、靈活的運用的所學知識的綜合能力。設計是創造性的活動,設計師的創造力高低直接決定設計作品的品位的高低,廣告大師奧斯本說過:“創造力每個人都擁有一百分,所不同的是只有少數人學會了應用它,有的人沒有形成創造的意識,創造力被深深埋藏在自己的心中。”所以,如何把每個人心中的創造力,即所謂的最大潛在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正確的方式,激發和挖掘出來,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
(一)增加外延學科的探究
隨著心理學、符號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等學科的專業知識,在設計領域的應用和發展,使產品的結構方式、加工工藝,甚至包括形態細節和色彩傾向,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由此促使人們開始注意對消費者心理需求、語意、品位、品牌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重新思考。這類研究成果,不僅對產品的消費、產品的使用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而且對當今社會意識形態或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也產生著積極的作用。所以,如果我們想在設計領域取得創新和進步,就應該擴大自己的視野,從不同行業和領域透視設計。
通過查閱資料,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國際藝術設計發展的趨勢與潮流,呈現出藝術設計學科與多學科相互參透、相互優化的傾向,呈現出綜合性的發展趨勢。耐克公司生產設計的運動鞋,是普通運動鞋價格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就是因為它的生產中有豐富的知識含量,運用多領域方面的知識。它不僅利用了流動動力學原理,又將空氣動力學及人機工程學的原理運用到其設計中,使其生產的運動鞋不但穿著舒適,而且可以幫助使用者在運動場上創造新的紀錄,這便是從多領域做設計的重大影響。
(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矛盾和斗爭的世界,事物是不斷的發展和變化的,事物和事物之間存在著聯系,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細膩的內心,就有可能啟發到我們的設計思維和設計靈感。
畢加索把一個自行車車座和車把焊接在一起,成為一件非常有名的雕塑,這是畫家通過事物之間的聯系,轉換思維角度,從兩種不同物體形象之間看到的相似點的結果。
《室內設計與裝潢》中的,2004年第一期吳家燁先生寫的《創作的話語權》中,評價了一個具有突破慣性思維的例子——《紅色蝸居》作者從觀察花生的形態獲得了獨特的設計靈感。該作品以民間俗稱的長生果——花生果作為設計概念,挖掘出“長生不老”“長盛不衰”的概念內涵,將花生殼的花生仁的不同形態,經過形態的放大重組,創造出花生形的房子、餐桌、書架、搖籃、燈具等等室內環境器物,用花生的顏色和肌理創造出溫馨的家庭氣氛,烘托出幸福的祝愿。
(三)改變固有的設計思維方式
有人說:“為什么別人能看見的東西,我也能看見,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我也沒看到。”這是因為你和常人使用了一樣的觀察方法和一樣的視角看問題。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通過不同視角的觀察和透視,也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19世紀中葉,美國西部曾出現一股“淘金熱”加州的一位叫大維的年輕人和許多人一樣蜂擁前往,當人們都在忙著挖金時,大維卻選擇了挖井。因為,山谷里氣候干燥,水源奇缺,人們口渴難耐,所以,大維就把挖出來的井水,賣給挖金的人們,從而大大賺了一批。
所以,從改變設計思維來講,我們要改變以往做設計的思維方式、設計觀念,使用嫁接和整合的方式,借助于和設計相關的外延學科和交叉學科,整合、創新來做設計。
(四)整合思維做設計
整合設計,是設計師對周圍社會各因素,包括對當今世界多元化的動向,以及各種歷史背景的理解、認識、吸收和把握。它反映了一個設計師對世界與本土文化、藝術、社會因素理解的廣度。它反映一個好的設計師對美學、人機、市場、技術因素綜合把握能力,是衡量一個設計師的社會素質、文化修養與設計技能的尺度。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設計的過程是一個整合的過程。
浙大教授,羅仕鑒老師曾說過,交叉領域整合做設計,總能夠把你從困境中解救出來。日本的“雙軌式”設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禪宗文化,是在借鑒和吸收中國隋唐、朝鮮李朝的藝術形式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它逐步豐富了日本民族對自身感情的表述。例如,藝術上有形式獨特的話道、茶道;美術上有大和繪、浮世繪;書法上有“和風”特征的書道。這些藝術本身就是外來藝術形式和民族審美相結合的優秀典范。日本設計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和”文化不斷交織的歷史,也是外來文化移植后被攝取與文化的同化的歷史。
在設計過程中,通過不同類型的設計創新思維方式的運用,以及全方位、多角度的綜合性的研究性學習,從而更加合理的、科學的、邏輯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假設問題,研究問題,評價問題,解決問題。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和“嚴謹的治學”的態度,進行設計思維、設計方法的培養和創新。找到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得我們的設計作品更加完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