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衛平 (四川文理學院 635000)
淺談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車衛平 (四川文理學院 635000)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人們當年對衣食住行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人們對衣食住行的需求慢慢轉化為生活中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而精神文化的提高離不開藝術教育,在當今國內教育已經對兒童的想象創造里造成束縛的時候,更加體現了藝術教育對中國新一代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國內的普及教育為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提倡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同時還要進行一系列其他學科的學習,雖然是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我們的大部分學校教育重點依然放在升學考試上面,有很大一部分家長的思維模式依然停留在高分等于好學生,低分等于差學生的這種錯誤的思維層面。而有的家長卻讓小孩子周六美術周末音樂,把生活排過滿,這兩種極端都不利于學生的積極性發展。
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現行推行的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這種教育強調了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尋求在考試制度下的素質化教育,是一種在當前教學模式下的一種改革。雖然在國內素質教育已推行多年,但是在考試制度下的素質教育根本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效。而素質教育中的藝術類教育也因為為了提高考試成績而被一砍再砍。音樂課上成主科課程,這種事情已是比較普遍的情況。
相反在國外很多發達國家如日本、法國、美國這些國家非常重視藝術教育的培養,對藝術教育已經成為了普及化,把藝術教育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個真正的重點內容。在把音樂、美術作為必修課外還開設了對本民族的民族文化課程,讓學生真正了解到藝術里面所包含的東西。日本把日本民族樂器琴和日本鼓都列入了教學課堂,在法國音樂和美術的藝術課程更加嚴格,要求學生要達到用優美的歌聲演唱,引導學生進行作品分析,參加歌曲即興演唱,學會認識基礎的樂譜,美術方面要求能夠進行美術的構想,能夠熟悉不同的畫風,了解不同作品。而這一切都是步入藝術殿堂的前提。
人的思維大致分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這兩種思維不可分割或獨立存在。如果缺其一那么思維就會不健全,這兩種思維影響著全面素質的提高。應試教育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存在極大的束縛,它常常把學生的形象思維扼殺在搖籃當中,讓學生只注重邏輯思維,造成學生沒有想象力,思維模式固定。而藝術教育正能夠彌補這個缺點,藝術教育能夠開發學生的形象和抽象思維,讓學生更加有想象力和創造力,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只有當一個人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成為高質量、高素質的健全思維。在幼年時期的玩沙子,拼積木,觀察螞蟻搬家,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人在幼年時期的營養素。缺少了這些營養素就會失去童心,沒有童趣丟失想象力,難以培養出健全的人格。
小學初中時期是一個對世界價值觀建立的重要時期,也是一個人性格轉變的重要時期,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就會造成問題學生。在科學發達的今天,網絡成為科技產物之一,網絡是一個豐富的信息中心,但是網絡也充斥著很多不好的東西,沉迷于血腥暴力的網絡游戲,一些不良的網絡信息這都會造成學生對價值觀世界觀的扭曲,造成問題學生的產生。而如何改變這一不良情況成為當今的一個重要話題。而藝術教育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美的體會了解善惡分辨是非。
美的感受是由心而生的,因為有了美得感受所以人們才更加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的美好的憧憬,美育的啟蒙時期,這個時期孩子們喜歡在音樂活動中去模仿并切實的表現出喜怒哀樂,用孩子們最能接受的,音樂游戲,音樂情緒,影視作品等多種形式來引導其揚善厭惡,分清好壞,表達感受,是對美育啟蒙的重要途徑。要運用音樂的豐富多彩去引導學生向善、求真、愛美。
美是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可以提高和幫助人鑒別和判斷生活中的善惡,分辨出真善與假丑惡,讓人的品格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凈化進而身心得到正確健康的發展。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美是一種心靈的體驗,它使我們精神正直,心底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純潔的精神源泉。”
人的發展成長是由三個方面構成:認知、情趣、行為。感情是個人心理素質的主要構成部分是認知發展的原動力,良好的情感發展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一個人的成功不僅僅是高智商就能達到,更在于其個人的情商所影響。高情商的人懂得面對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正確的面對成功和失敗,能夠處理協調好各種關系,這就是現代教育情感培養的正確方向。從幼兒到學齡期情緒發展以及情感的發展非常的迅速,從最原始的情緒到基本情緒的形成只有短短的幾年的時間。但是這種成熟和過程不能由自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誘因,這個誘因就是良好的教育環境和良好的教導者進行正確的引導。學齡時期的人情緒波動較大,對于喜怒哀樂的情緒容易由外因引起共鳴,所以能夠很好的去感受和迎合繪畫、歌曲、舞蹈以及藝術類的內在情感。藝術教育中我們都把受教育者的審美情緒放在首位,鼓勵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在審美的同時培養他們對美的形態、結構有自己的了解,有創造力和良好的審美情操,最終能讓他們形成完整的人格。藝術教育是以音樂、美術、文學等教育方式,藝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情感啟迪、情感表達的最佳方式,是對學生有良好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
在考試升學的現狀下,義務教育階段下的素質教育可以說是在升學壓力下逆向奮勇前進,在這個環境下,不得不說學生是缺乏個性而言,往往個性被各種規則抹滅讓大部分學生成為了統一的量產化學生。但是個性又是社會組織群體豐富多樣性的基礎,而藝術教育就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一劑調味劑,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在如今教育制度下學生們的個性發展,而正是藝術教育保障著現代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藝術教育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藝術知識和技藝的精湛,更大的是以人為中心,對人的關愛、思想的傾向,追求獨特的思路、純凈的情感、心靈感官的體驗、脫俗的品位、廣闊的胸懷以及敢于挑戰邪惡的勇氣。
任何有層次的藝術作品都具有其自己的特征,和不同的個性,越是能突出其本身的不同與個性就越能使其促進人的發展。所以在藝術教學方面教師更應該營造放松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喜好、方式通過多種途徑去表現自己的個性,讓學生們用自己的思維去創作作品,然后以學生自己的思路敘述和表達自己的思維感受與獨特的理解,這樣學生們的個性就能得到極大的發展。當然藝術教育并不是單單的開發學生的個性,在創作和演奏的時候學生們就會學會如何團隊協作,如在共同創作的時候他們的思維會產生碰撞,而去化解碰撞最后融合到一起,這就是學生們思維的協作,或在演奏、延長歌曲的時候,每個音符的對位是否正確,同學之間是否相互關聯,只有在做好合作的情況下才能完整的演奏或演唱出一首完整的作品,只有具備個性和團隊意識的人才能算是合格的現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