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競舟 韓克祥 (南京藝術學院 210013)
藝術院校產學研模式探究
劉競舟 韓克祥 (南京藝術學院 210013)
產學研是不同社會分工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即產業、教育、研究三方面的聯合模式,它是現代社會的新型教育模式和生成模式。藝術院校有其獨特的資源和優勢,可以聯合相關企業和科研單位把藝術院校的特色開發出來,達到共贏效果。藝術院校產學研模式是現代藝術院校發展的必由之路,對其產學研模式的探索有利于藝術院校自身更大平臺的發展,也有利于為我國文化產業作出貢獻。
藝術院校;產學研;途徑
產學研的運作模式是依托學校教育、企業生成、科研單位為載體,利用這三種不同社會生成領域各自的優勢,形成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的整體,達到互惠互利的一種新型生成模式,推進產學研合作模式,是推動高等院校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和現實選擇。
高等院校之所以選擇產學研模式作為自身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由兩方面因素決定的。一方面,高等院校有其他行業無可比擬的優勢,那就是高等院校有著豐富的知識載體——師生個體,這些師生個體是未來潮流和時尚的代表,他們身上蘊含著無窮的創造性和可塑性。產學研模式的誕生使這些潛在的知識載體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前景廣闊。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有自身學科特點和先進的科技創造力。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成果最終要服務于社會的發展進步、人民的幸福安康。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轉化為富國強民的技術支撐,轉化為惠及民生的實際應用,是科技創新工作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目標。產學研合作是高等院校落實社會責任、檢驗辦學質量的重要抓手。在合作過程中,必然催生高等院校加強自身建設的動力,促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各項事業的良性循環,促進高校辦學理念、辦學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和創新,進而實現高等教育的科學發展。
產學研三者的內部結構具有嚴密、依存和促進的邏輯關系和內在規律。其中,“學”指學校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堂中汲取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這是產和研的基礎和根本。“產”是把這些潛在的知識力量轉化為現實的生成力,一方面實現市場效益,另一方面轉為為社會實體物質促進學生理解和學習。這里的"產"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指行業企業提供給學生的實踐教學環境;二是指高等藝術設計院校的教師構成的多元化趨勢,在現有高學歷教師隊伍基礎上引進部分有豐富行業背景的教師作補充,在日常和社會實踐教學環境中,逐漸搭建起一套包括了校內外兩方面教學經驗的健全教學體系,此結合也更有利于課堂教學內容的更新與調整,使課堂教學始終與行業實際需要相匹配."研"是產學研結合教育模式的紐帶和靈魂,目前的教學模式中"研"常被忽視, 但"研"在高等藝術設計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有其獨特內涵, 科研機構為學生將課堂知識和實踐技能進行創造性運用提供良好平臺,學生通過對各種新型設計概念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及時把握本專業的前沿動態,形成最具時代特征并適合市場需要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從而適應當下知識和信息不斷更新的現代社會.綜上,高等藝術設計院校產學研結合教育模式中,“學”是基礎,“產”是核心, “研”是靈魂,“結合”是其關鍵。
1.探索有效的運作模式
毫無疑問,基于文化大發展背景下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固然是社會發展到當今階段所出現的一種有利于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模式,將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建設產生重大作用。但是在探索產學研模式時要有科學的思想指導和正確的輿論導向,要知道三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的關系,不能避重就輕,造成三者因素的不平衡,使產學研效果大打折扣,也不能為了單純地“產”的效益就扭曲學和研的價值和質量,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的產學研模式是本末倒置,違背了其模式宗旨的初衷。應時刻保持產學研模式的自覺性和審視性,以前進中的反思性探索有效的產學研結合道路。
2.提升高質量的教學體系
正如前面所論述的,“學”是基礎,“產”和“研”都是圍繞學來開展和進行的,沒有“學”就沒有這個模式的產生,而“學”的提高又依賴于高品質、有質量的教學體系,因此,完善教學體系是推進藝術院校產學研運作模式的核心過程。教學體系涵蓋的方面很多,比如:開發新專業、確立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實施、畢業環節和跟蹤培養等,應該使得每一個環節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比重體現產學研的結合。尤其在教學實施時,素質課、基礎課、專業基礎和專業課都要有產方和學方參與,素質課、基礎課學方應占絕大部分比重,而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產方比重應有所加強,最好在50%以上。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立適應產學研一體化教育教學要求的教育教學體系,以專業設置、教學計劃、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建設為重點,將產學研合作教育與畢業分配相結合,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逐步做出相應的變革或調整。
當前高校設計藝術教學在人才培養的模式上面臨著諸多的挑戰,產學研的教學模式對于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而言非常重要,因為其有助于解決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與社會,企業需求脫節的問題。因此依托“產學研”模式對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方法進行合理改革和改進進而促進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
3.擴大宣傳,明確目標,大力營造產學研合作的良好環境
目前,產學研只在有條件、有能力的高校、企業、科研單位展開,其應用模式收到技術、環境、觀念多方面的禁錮。產學研是提升學校、企業和科研單位知名度和權威性的重要依托,應使其有更大、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發揮自身優勢為貢獻社會力量。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強化宣傳、典型帶動、學習交流、表彰先進等一系列措施,改變一些企業家的傳統觀念,使企業家從“短視”中解放出來,打破小富即安的局限,使他們意識到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抓創新就是抓發展,產學研合作是推動企業加快發展,當前宏觀形勢下企業生存的現實需要,更是未來立于不敗之地的動力所在,使創新成為企業的自主行動。
4.加強科研能力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科研能力還很薄弱,有待提高。造成我國高校科研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國大多數科研成果是套用國外和西方的理論,缺少本土特色的研究和實踐,“拿來主義”思想嚴重;二是高等院校的研究還偏重于理論研究,缺乏實踐研究,不利于研究結果應用和推廣;三是高校教師大多關起門來“玩藝術”,不能給學生更多鍛煉實踐機會,這就造成了科研成果的斷層和停滯性,既不利于科研本身的發展,也不利于學校整體發展。加強科研延伸力和傳承性是產學研永葆活力的源泉,也是是藝術設計長期發展的生命動力,是提升競爭力的最佳途徑。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應加強科研資金投入,多多開展科研競賽,深入挖掘有科研能力的未來專家。
人才培養、文化傳承與創新、服務社會是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的三大基本功能。產學研相結合正是大學適應經濟社會變革推進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高校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參與者,堅持以產學研結合為高校改革的基本方向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對高校的要求。高校自身的發展也才會有更加廣闊的空間和堅實的基礎。
[1]李征,馮榮凱,王偉光. 基于產業鏈的產學研合作創新模式研究[J]. 科技與經濟. 2008(01).
[2]朱承亮,岳宏志. 陜西產學研合作:現狀、問題、對策探討[J].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2).
[3]惠青,鄒艷. 產學研合作創新網絡、知識整合和技術創新的關系研究[J]. 軟科學. 2010(03).
[4]王建華. 創新產學研合作體制機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J]. 中國高等教育. 2009(20).
[5]謝園園,梅姝娥,仲偉俊. 產學研合作行為及模式選擇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1(03).
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校級項目《藝術院校產業開發應走“產創學研”結合之路》 項目編號:XJ2011021
劉競舟,女,助理研究員,碩士。
韓克祥,男,副教授,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