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娟 (北京中華女子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 100000)
淺析音樂表演
——幼兒歌唱活動的教學方法
胡 娟 (北京中華女子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 100000)
音樂表演(幼兒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中培養幼兒師資的一個專業,幼兒音樂活動這門課程是音樂表演(幼兒教育)專業的必修課,而歌唱活動又是幼兒音樂活動的重要領域之一。本文通過對3-6歲幼兒的年齡、認知、學習方式等特點進行分析,從對幼兒歌曲的選擇、歌曲的教唱、歌唱活動的形式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目的不僅僅在于使音樂表演的學生能夠了解幼兒的特點并掌握其教學方法,將來能更好地組織教學,達到教學效果,也希望能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使幼兒在歌唱活動中表達自己愉快、喜悅的情緒,展示自己的能力,獲得無窮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音樂表演;幼兒;歌唱活動;教學方法
歌唱活動是幼兒音樂活動的重要領域之一,對于音樂表演(幼兒教育)的學生而言,幼兒音樂活動是在校期間的必修課之一,如何能讓幼兒在有限的上課時間里既能掌握知識,又能得到快樂的情緒體驗,這是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所應具備的能力,因此,了解幼兒的年齡、嗓音、認知、學習等特點,掌握歌唱活動的一些基本教學方法是尤為重要的。
在教學中,我們特別提醒學生們應注意掌握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幼兒演唱的歌曲。
(一)幼兒歌唱特點的分析
“幼兒”從心理學的角度上多指3-6歲即37-72個月的兒童,從歌唱的角度來說,首先要讓音樂表演(幼兒教育)的學生了解這一年齡段孩子的嗓音、理解和接受等方面能力的特點,并且要遵循這些特點進行幼兒歌曲的選擇,為幼兒歌唱活動做好課前準備。
從生理學上講,幼兒的發聲器官正處于發育的初級階段,聲帶的長短、大小和活動能力與成人不同,幼兒聲帶短小,聲道較短,口腔內上顎、硬顎淺窄,喉肌調節聲帶活動的能力比較弱。因此,要想選擇適合幼兒演唱的歌曲,就得先了解幼兒的歌唱生理(聲帶)特征,從保護幼兒嗓音和對幼兒能否駕馭歌曲的角度來考慮。
選擇歌曲除了要考慮幼兒先天的嗓音條件外,還需注重幼兒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這也是選擇適合幼兒歌唱曲目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幼兒而言,思維方式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他們的大腦只能處理直觀的、形象的事物和問題,高級認知能力還沒有發育,還沒完全形成抽象邏輯和概括推理的能力,因此,在歌曲的選擇上要遵循幼兒的這一特點,選擇歌曲內容應具體、形象、直觀,符合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這樣才便于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并接受,為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奠定良好基礎。
(二)選擇適合幼兒演唱的歌曲
1.音域
根據幼兒的生理特點,3-6歲兒童的嗓音發育還很稚嫩,肺活量小,發聲器官脆弱,在歌曲選擇上,不宜演唱音域過寬的歌曲,應控制在一定的音域范圍內。一般來說,3-4歲的音域為c1-a1,4-5歲的音域為b-b1,5-6歲的音域為a-c2,當然,這個音域范圍也要視幼兒個人差異來做相應的調整。
2.旋律
除了歌曲選擇上音域不能過寬以外,對于歌曲的旋律應當比較短小、結構對稱,旋律線圍繞自然音流暢起伏、規整,旋律走向整體趨于平穩,不宜唱旋律起伏大、音程跨度大的歌曲,主要以五聲音階為主,音程3-4歲幼兒多以二度、三度為主,5-6歲的幼兒可以唱有四度、五度音程的歌曲,但是對于幼兒來說,唱下行音程要比上行音程容易一些,一首歌里不宜有過多的大跳和半音。
3.節奏
幼兒最先感知的是拍子、速度等與節奏相關的音樂要素,所以在節奏應考慮到歌曲節奏難度的分配。幼兒不適合唱過于復雜的節奏型,兒歌節拍多為2/4拍、3/4拍、4/4拍,一般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為主,附點節奏不宜過多,當然,選擇歌曲的時候還應考慮到節奏和旋律難度的安排,避免選擇難度大的旋律和節奏出現在同一位置的歌曲。對于歌唱有一定基礎的幼兒,可以選擇適當增加有節奏難度的歌曲。
4.歌詞
據研究表明,3-6歲的幼兒對于歌詞最容易記住的是象聲詞,其次是形象具體、內容淺近的歌詞。而一些抽象的、概念的歌詞因為理解不了,也就不容易記住,所以在歌詞的選擇上既要考慮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又要考慮歌唱時容易清晰地咬字吐音,因此,選擇歌詞上要注意主題單一,內容有趣,詞句通俗、簡單、形象、順口,易于兒童理解與記憶,能反映孩子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
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我們掌握了如何選擇適合幼兒的歌曲之后,還需要根據這一特點對學唱步驟有所了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唱效果。
(一)幼兒學唱特點的分析
選擇好了適合幼兒唱的歌曲后,如何能讓幼兒有效的學會歌曲呢?這就需要根據3-6歲幼兒的記憶能力、學習方式等特點來組織教學活動,因此,首先要讓音樂表演(幼兒教育)的學生了解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和特點。
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边@就說明了幼兒學習的主要特點是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學得有趣,學得有效,學得有用,因此,要有效的培養幼兒學習動機,讓幼兒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是達到教學效果的前提。
幼兒學習的方式隨著語言的發生,及其在心理活動中作用的增長而有所變化,對于幼兒學唱歌曲這個階段而言,學習方式主要可以采用觀察模仿學習、操作嘗試學習、語言理解學習等等,把一首完整的歌曲從歌詞、節奏、曲調等幾個方面對幼兒進行教授,對于不同的方面根據幼兒學習方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歌詞方面可以用語言理解學習,讓幼兒理解歌詞;旋律、節奏的學習可以利用幼兒模仿的方式等等。當然,不管是運用何種方式,都應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使幼兒主動地、積極地去學習。
(二)采取學唱的步驟
1.歌詞入手
對于幼兒而言,歌曲有難易、長短之分,尤其幼兒識字不多,當幼兒學習一首陌生的歌曲時,不論是歌曲的難易、長短與否,首先要從歌詞入手,讓幼兒反復熟悉和體會歌詞的內容和意境,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最后記住歌詞。
教師可以根據歌詞的內容及其內在邏輯,采取不同的辦法向幼兒介紹歌詞,如談話法,以兒歌《對不起,沒關系》為例,教師可以采取一問一答,首先向幼兒提出問題,“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好朋友???你們是不是常常和你的朋友們在一起做游戲呢?那如果你們在做游戲的時候不小心把你的朋友絆倒了,你們該怎么辦?。俊蓖ㄟ^這種一問一答的談話方式,幼兒很自然的就把歌詞全部都說出來了,而且通過這種方式,幼兒也很容易接受并記住歌詞。
還可以用敘述法,也就是把歌曲內容通過講故事的辦法敘述給幼兒,例如兒歌《快快樂樂做朋友》,教師可以先介紹一下這是一首關于小魚的歌曲,然后圍繞小魚根據歌詞的內容編故事,“從前有一條小魚,他不喜歡交朋友,有一天他在水里游啊游啊,突然覺得自己很孤單……”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把整首歌曲的內容敘述一遍,幼兒很容易就理解歌曲內容,有助于歌詞的記憶。
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把談話法和敘述法結合起來,利用圖片,通過教師的敘述,與幼兒進行一問一答,讓幼兒不僅能聽故事,和老師產生互動,而且還能很直觀的看到老師敘述的故事內容,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2.歌曲范唱
可以通過兩種形式給幼兒進行范唱,一種是教師邊彈邊唱(雙手彈伴奏),這就要求教師不但在歌唱上要有好的音準、音色和清晰的咬字、吐字,而且還需要教師有歌唱與彈奏同時進行的協調能力;另一種是利用多媒體給幼兒播放歌曲,范唱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對歌曲的旋律有個初步印象。
之前教師向幼兒介紹歌詞為歌曲鋪墊后,幼兒對歌曲內容已經有所理解,“老師已經把故事講完了,現在呀,老師要把故事用歌曲的形式唱(播放)出來,好不好呀?看看歌里唱了什么?老師一會可要提問哦!”通過老師的語言導入,使幼兒帶著問題聽賞,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3.節奏念說
對于有些歌曲節奏鮮明,內容緊湊,詞曲結合朗朗上口的歌曲,可采用節奏念說的辦法,即按照歌曲的節奏通過拍手、拍腿等方式把歌詞念出來,培養幼兒的節奏感,這樣既可以讓幼兒先熟悉掌握歌曲的節奏,又可以再一次的讓幼兒加深對歌詞的記憶。例如《對不起,沒關系》《好孩子要誠實》等兒歌,都可采用這種辦法,在熟悉掌握節奏的基礎上,學會有節奏地、富有韻律感地朗讀歌詞,為學習歌曲的旋律做鋪墊。
4.學唱旋律
學唱旋律是決定幼兒是否能學會歌曲的關鍵,為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傳統的分句教唱歌曲的方法,即一句一句地分解教學,這樣幼兒可以更清楚的聽到老師在教唱時換氣、停頓的地方,便于幼兒進行模仿,使幼兒掌握正確的換氣;另外,分句教學法也可以便于教師發現幼兒有學不會或容易唱錯,甚至走音等問題的出現,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重點指導。但是,這種方法使整首歌曲被分解,影響幼兒在歌唱時對歌曲進行思想感情的完整表達,也難以激發幼兒去積極的記憶和思維。
除了分句教唱法以外,還可以采用整體教唱的方法,也就是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把整首歌曲從頭到尾完整的進行重復練習,它保全了整首歌曲的完整性,但這種方法更適合于結構短小、形象鮮明、內容簡單的歌曲。在整體學唱的過程中,幼兒必須用腦子去記憶、去想,然后再現歌曲,唱完一句后接著唱下一句,這樣使幼兒的記憶、思維、心理上處于積極興奮的狀態,從而使幼兒能夠主動地學唱新歌。
當幼兒學會一首新歌后,復習歌曲就成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因為復習歌曲的過程也就是幼兒學習、掌握、鞏固、提高演唱水平的過程,它能夠幫助幼兒扎實的記住歌曲,使幼兒更加生動、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但是,復習歌曲要避免單調的重復練習,而應在愉快、有興趣的情境下練習,因此,要讓音樂表演(幼兒教育)的學生了解,為提高歌唱活動的質量,應當掌握歌唱活動的多種形式,讓每個幼兒都能夠有興趣的參與其中,不論是從歌唱活動的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傳統型歌唱形式做鋪墊
演唱形式是指合唱、獨唱、齊唱等演唱的組合形式。在幼兒復習歌曲時可采用齊唱,它是指兩個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齊地唱同一旋律,也就是單聲部的群唱,是幼兒園集體歌唱活動常用的演唱形式。可以在幼兒演唱時根據不同人數進行組合,從全體齊唱、分組唱、獨唱這樣循序漸進,從而達到復習效果。
全體齊唱就是所有幼兒一起唱,它的優點在于大家一起唱的過程中,對于歌曲的某句歌詞或某句曲調還不太熟練的,幼兒之間可以起到互相提醒的作用;對于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歌曲,全體齊唱也會使幼兒在歌唱時形成一種歡樂的氛圍,提高幼兒歌唱的興趣。
小組唱可以把全體幼兒分成人數較少的幾個組進行歌唱,由于人數不多,便于教師能及時發現幼兒在歌唱中出現的問題,并幫助他們及時改正錯誤。
當幼兒歌唱的比較熟練時,可以采取獨唱的方式,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獨立完成歌曲的能力,也能培養幼兒的心理素質和表現力,增強幼兒自信心,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為幼兒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有單獨演唱的機會。
(二)創造性歌唱形式為延伸
1.采用表演的形式進行歌唱
表演唱是幼兒歌唱活動中最常見的一種,也就是根據歌詞內容、歌曲的旋律和節奏設計動作,讓幼兒邊唱邊表演,這種歌唱形式既能幫助幼兒通過動作來記憶歌詞,還可以增強幼兒的節奏感,促進動作的協調能力,豐富歌曲的表現力。
當然,動作的設計一定要符合歌詞內容,一般歌詞具體、動作性和敘事性較強的歌曲比較容易引發幼兒的想象,便于為歌曲創編形象、生動的動作。比如兒歌《小花貓》就可以讓幼兒模仿貓的形象,用雙手張開放在臉的兩側,跟著歌曲有節奏地打開;再比如歌詞里面有“拍拍手”“跺跺腳”之類的有具體形態的詞匯出現時,可以讓幼兒有節奏的真拍手或真跺腳。
邊唱邊表演的動作難易程度可根據幼兒的年齡和接受能力來進行編排,可以全體幼兒一起表演唱,也可以依照歌詞里的人物,讓幾個幼兒分飾角色進行表演唱,這樣能夠引起幼兒在歌唱中參與、表現和創造的強烈興趣。
2.運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歌唱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3——6歲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幼兒進行學習和發展社會性、情緒及認知能力的重要方式。為什么幼兒都喜歡玩游戲?主要是因為游戲能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需要,能給幼兒帶來快樂,這也是《指南》中所提到的“幼兒的學習要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把歌唱與游戲結合,可以使單一的歌唱變的更豐富,讓幼兒在歌唱中不僅能夠體會到玩游戲的樂趣,更能在玩游戲的過程當中把歌曲學會。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游戲分為練習性游戲、象征性游戲和規則性游戲。歌唱游戲的設計要遵循內容的游戲性,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自由性和教學方法的游戲性,例如對于敘事性較強的歌曲就可以采用歌曲接龍的游戲方式,即把歌曲分句,一個孩子唱完一句后,下一個孩子接著唱下去,這樣就要求幼兒在接唱的過程中節奏、曲調都得和前面的保持一致,并且歌詞還不能接錯,這對于幼兒來說即增添了學習的趣味性又不失挑戰性。通過游戲的方式歌唱,不僅能使幼兒自覺地去聽、去唱、去記、去動,還可以使幼兒的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提高學習效果,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幼兒歌唱活動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要教會幼兒演唱歌曲,而是希望通過歌唱活動能夠讓幼兒獲得心智的滿足和成功的體驗。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在教學設計上、教學手段和方法上做相應的調整去實施教學活動,因材施教,以求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要讓每一個孩子在音樂的世界里充分享受歌唱所帶來的歡愉和快樂。
[1]王懿穎.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陳幗眉,姜勇.幼兒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許卓婭.歌唱活動.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劉焱.幼兒教育概論.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
[5]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與活動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胡娟,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碩士研究生,現為中華女子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音樂表演(幼兒教育)專業負責人、聲樂教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