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


1865年3月,匯豐銀行正式在香港成立,不久后就在上海設置分行。原中文名稱為香港上海匯理銀行,1881年改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據說是算過筆劃吉兇之后改的,取其“匯款豐?!敝狻S捎跇I務蒸蒸日上,搬遷后仍不敷使用乃籌款自建大樓。
1923年上海匯豐銀行新建大樓落成,由英國著名雕塑家亨利普勒(Henry Poole)在英國開模鑄造銅獅一對置放門口,每只重約一噸。這兩頭獅子之中,張嘴吼叫的是“史提芬”,此名得自1920年至1924年擔任香港總行總司理的史提芬(A. G. Stephen),因鑄造銅獅是來自他的提議;另一頭閉口的銅獅稱為“施迪”,乃是以當時上海分行經理施迪(G. H. Stitt)命名。兩獅寓意是“開口出”、“閉口納”,這是匯豐銀行的第一對銅獅,后來成了匯豐銀行的標志。獅子是英國人崇拜的猛獸,也是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常使用的一種作為裝飾及鎮守門戶的吉祥物。
十年后香港匯豐銀行總行大廈重建,1935年建成啟用時也在大門前配置銅獅。這第二代銅獅是由上海英商魏達洋行(W. W. Wagstaff)仿照上海分行門外的獅子鑄造而成。擺放在香港的雖號稱復制,但稍加比對可發現略有不同。由于此后匯豐銀行發行的港元上以總行大樓為背面圖案,銅獅也成了圖像的一部分。到了上世紀70年代,銅獅逐漸從小配角變成了主角之一。
2001年,以香港這對銅獅為模型再度翻鑄了第三代的史提芬和施迪,放置在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 London)的匯豐集團新總部大廈門前,也開始在地球的另一端負起守護的任務。目前上海舊址由浦東發展銀行使用,置放在原位的也是復制品,是該行在1997年獲得前上海匯豐銀行大樓的使用權后照原樣鑄造的。
銅獅正身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保存,東方明珠建成后放在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展示館供民眾參觀。2007年11月由中國工商銀行和香港特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上海市銀行博物館與香港歷史博物館承辦的“從錢莊到現代銀行”展覽在香港開幕。為了使會場更具震撼力,承辦單位特別借來原銅獅之一赴港參展,這尊上海匯豐銀行門口銅獅的正身是首次離滬到香港,使市民倍感親切。
鑄造香港匯豐銀行總行銅獅的魏達洋行位于上海大西路(今延安西路),是當時重要的藝術裝飾物制造廠商,華懋飯店(Cathay Hotel,即今和平飯店北樓)餐廳壁畫的制作也是由其承包。根據上海市檔案館編《老上海行名辭典》,魏達洋行的營運時期是在1931至1941年。
香港總行門口的這對銅獅,曾有兩次暫時離開它們的崗位。第一次是在 1942 年日軍占領香港后,把這對銅獅運到日本準備熔為軍火用材料,但尚未進行時已戰敗。日本投降后,駐日盟軍總部發現銅像后將其運回香港。此外于上世紀80年代初,總行大廈改建之時,銅獅亦曾暫時遷至對面的皇后像廣場。
幾年之前筆者在1935年4月份上??械挠⑽摹禖hina Journal(中國科學美術雜志)》里一篇介紹上海制造室內裝潢業的專題報道中,發現此當年翻鑄銅獅所用石膏模型的照片,覺得非常有趣,特收集相關史料整理發表與眾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