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然
孩子的成長日記
●蔚然

開學季,兒子上六年級了。開學第一天,他依然沒從暑假模式中轉換過來,我倆為他晚上8點半沒按時上床,而是繼續玩電子游戲大吵了一架。最終,他關了電腦,心不甘情不愿地上了床。我進了書房,做每天都要做的功課——給兒子寫成長日記。
這一天,我在日記中寫道:早晨送你去上學,和趙育新的媽媽交流,得知趙育新利用暑假完成了六年級上學期的全部課程補習。可是,你在假期中只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而且是在我天天監督的情況下,才勉強完成的。重要的是,如此寬松的放養依然沒能讓你得到滿足,你居然在開學第一天不是快馬加鞭地追上,而是繼續玩電子游戲……
這樣的日記,我從兒子出生那天起便開始寫,寫了將近12年。我想,這將是一個媽媽留給兒子的最好回憶。我曾經打算在他結婚的那一天把這些日記送給他。
只是,兒子上三年級以后,無意中發現了那本我寫給他的成長日記。初看,那本日記給了他大大的感動——從他出生的第一天起,我記錄下了他第一次哭、第一次笑、第一次學會走路、第一次說話……看完后他眼圈紅紅地對我說:“媽媽,我愛你。”
后來,我發現成長日記還有一個功效,就是當我把他的缺點寫進日記,委婉地表達希望他能改正時,他很快會改掉缺點。所以,我們家的成長日記變成了公開的,我每天記,兒子也會不定期地讀。我為日記帶來的記錄與督促雙豐收而竊喜。
可是,開學第二天的晚上,他上床睡覺后,我習慣地走進書房,無比震驚地發現,這本寫至一半的成長日記被撕成了無數碎片,狼藉地扔在我的抽屜里。不用說,一定是兒子干的!
看著熟睡的兒子,我有一萬個將他拽起來的理由,可是,我按捺住了自己。我將日記一點點地拼好,再粘好。這個過程讓我冷靜下來,我決定等到周末,心平氣和地跟他談。
周末,在必勝客餐廳,吃飽喝足后,我不經意地問他:“為什么撕了你的成長日記?”我把重音放在了“你的”身上。
兒子看看我,誠實地回答:“我討厭你寫成長日記。”
我說:“為什么?”
兒子的表情開始激動:“因為里面充滿了比較,充滿了不滿,那不是什么成長日記,是你的馴狼計劃。”
我強忍怒火,平靜地問:“可是,你從前很喜歡媽媽寫給你的日記。”
兒子發出一聲冷笑:“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自從我上學之后,你寫的哪里是成長日記,分明就是你的焦慮癥病歷。”
“楊少龍,你過分了啊。”
“我說的有錯嗎?我上學吃不好飯,你在日記里說,兒子,你連飯都吃不好,拿什么跟同學拼學習;我沒能拿100分,你說你不敢去接我,怕別的家長問我的成績;我拿了100分,你又說,兒子,別那么得意,這次或許只是個偶然,有本事咱們一直拿100分……每次看日記,都會覺得壓力好大,不管我怎么努力,都永遠不能讓你滿意,永遠讓你做媽媽做得那么辛苦。”
聽了兒子的話,我久久無語。
回家后,我把自己關進書房,忍不住看了那本被撕的日記,順帶著把以前的十幾本日記也看了。兒子小時候的日記,點點滴滴都透著我和他之間曾經親密無比的關系,那時,我在日記里信誓旦旦地說:“兒子,哪怕你將來想做環衛工人,我也會支持你。”
然而,他上學后的日記的確很難讀,讓我自己都覺得有些看不下去,里面充滿了“兒子,媽媽希望”“兒子,你知道媽媽有多難過嗎”……
我試想兒子看這些日記的心情,就像他說的,壓抑、焦慮,懷疑自己——媽媽把一個個愿望變成一個個沉重的包袱,紛紛向他投去。我撕掉了兒子上學后的那些日記,試圖撕毀這一段扭曲的母子關系。
第二天早餐時間,我把那堆變成了廢紙的日記放在鐵盒里,交到兒子手上,并遞給他一個打火機:“兒子,燒了吧,媽媽也是新手上路,請多包涵。你長大了,早就會寫字了,你的成長你自己記錄吧。”
我不知道,天下還有多少母親像我一樣,堅持寫孩子的成長日記,堅持給孩子的未來留下一段美好而珍貴的回憶,卻太執著于未來的愿景,忽略當下。當孩子學會寫字與表達之后,就是我們放手不再代其記錄的時候。如果一定要記錄,就不要讓孩子看到。因為當家長,我們都是新手,這個過程中的焦慮糾結、成敗得失,都要自己慢慢領悟。別把愛,變成一件濕答答的棉襖,不由分說地披在孩子身上。
(阿牛摘自《家庭》2014年11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