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捷
日本人的節能秘籍
●鄭思捷

鄭思捷出生在被稱作“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10年前去日本留學并定居。在那里,她見識了日本人堪稱極致的節能法。
2004年,17歲的我從華師附中畢業后,選擇去日本京都大學留學。
我寄宿的人家只有一位老婦人,叫鶴田惠子,她的孩子們都在外地工作。惠子慈眉善目,讓我覺得很好相處。可時間長了,我覺得她是個苛刻至極的人。
為了節省伙食費,我不時在家里做飯吃。每次做飯,惠子都在我身邊觀察。有一次做糖醋排骨,盛盤之后,鍋里滿是醬汁與油。我拿起鍋放到水槽里,準備放水洗干凈,誰知卻被惠子制止了。她很嚴肅地告訴我,鍋不能這樣洗。
只見她拿出兩張廚房抽紙,用紙將油擦干凈,再將弄臟的紙放進一個專門的塑料袋里。惠子告訴我,把油擦干凈之后再用水洗,這樣既能節約水,又能減少對水源的污染。她晃了晃手里的垃圾袋:“這些紙吸了油,還能作為可燃垃圾,燃燒時能增加回收的熱量。”
同學聚會時,我向大家訴苦。好友許妍笑著說:“你這還算好的。”原來,她寄宿的人家更“過分”,既喜歡泡澡又不舍得浪費水,便專門買了一臺神奇洗衣機。這臺洗衣機有過濾功能,能抽浴缸的泡澡水來洗衣服。不過,許妍說她已經習慣了,回想起在國內的用水習慣,覺得真的很浪費。
后來,我開始仔細觀察惠子用水的習慣,依葫蘆畫瓢地照著做。打掃院子時,我再也不去水龍頭下接水,而是用“上天的惠贈”。這是一種利用雨水的簡易裝置,通過傾斜的屋頂將水匯聚到一處儲存起來,以供不時之需。
到日本后不久,我和一個叫秋山原的女同學成了好朋友。她告訴我,她從小就被教育要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在日本,只有上課需要時才能打開所有燈,一旦課間休息,就要關掉不需要的,只留一兩盞照明即可。
那年冬天,她邀請我去她家過圣誕節。秋山原的家在京都繁華市中心的公寓里,裝修精致,充滿現代氣息。一進房間,我立刻感受到陣陣暖意,如沐春風。與精致不匹配的是她家的玻璃,上面竟然貼滿了塑料氣泡膜,我很是不解。秋山原說:“這些小氣泡能夠吸收熱量,阻止冷氣入侵,可以省下開暖氣的電費。”
在秋山原家里住的那幾天,我受益匪淺。她的父親是政府高官,母親是大學教授,可謂是標準的上層家庭,根本不缺錢,可節能意識卻深入骨髓。晚上做晚餐時,我毛遂自薦要做中國料理。秋山原的母親很高興,說要到廚房里跟著學習。就在我洗完鍋,開燃氣要把鍋里的水燒干好放油時,她卻連連擺手說不行。只見她抽出一張紙,把鍋里擦干凈,才允許我打開燃氣灶。原來,她覺得用火把水烤干的行為是一種浪費,不如直接擦干節省燃氣。
畢業后,我又去過秋山原家一次,發現她家電視上多了一個黑色的盒子。原來這是最新款的電視監控器,能夠感應電視機前是否有觀眾在場,或者觀眾是否睜著眼。如果檢測到觀眾閉眼了,電視機就會自動關閉。對喜歡開著電視睡覺的老人來說,這該多貼心呀!
婚后,我辭職成了一名全職家庭主婦,重心從職場轉到家庭,接觸的對象也變成了歐巴桑(大媽們)。
這些歐巴桑聚在一起,經常效仿電視臺舉辦一些活動,最樂此不疲的就是每個秋天舉行的“摳門大賽”。今年選出的這位大媽,自創了一招“肥皂壽命延長術”,裝肥皂不是用肥皂盒,而是用杯子,這樣肥皂就能斜著立在杯子里,干得更快,而且不容易被水淋到。據說,這樣能夠延長肥皂一倍的壽命。
繪里香是社區里和我年齡差不多的主婦,熱心的她經常會到我家里幫忙。繪里香有一整套節能竅門,我們還一起去學車考駕照。在日本,除了固定的科目外,還要學習如何“節能駕駛”:車子啟動時不要猛踩油門,要提前判斷,松開剎車后,再輕輕給油;要盡量安裝ETC(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以減少剎車次數,縮短等待時間;另外,我還學習了勻速駕車、降低怠速空轉等一系列節能駕駛技術。
不過,雖然拿到了駕照,但我依然很少開車上路。因為我明白,開私家車不如公共交通節能。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一家三口還是會擠在地鐵與公交車里。我們買車已經6年了,卻沒有過一次自駕游。即使要游玩,也會選擇鐵路,既快速安全,又省心省力,何樂而不為?
(阿政摘自《知音·海外版》
2014年10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