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
英國女人
●六六

英國憂郁癥發病率居歐洲之首,氣候問題是主因。英國有一半以上時間烏云籠罩,陰雨連綿。很多英國人到醫生那里去看憂郁癥,處方竟然是“度假一周”。
你去了英國就會發現,得憂郁癥的都是男人,憂郁癥的另一個代名詞可能是“悠閑病”。女人都沒空生這種“悠閑病”。
前一段時間,我去英國凱尼爾沃斯參加活動,出發去下一站時,正逢大雨傾盆,不得已在休息區等雨停。我對照農場旅館的訂單時,驚奇地發現要求入住的時間竟然是下午4:30~6:30,現在已經是晚上8:30了。
打電話過去,女主人聲音沙啞,貌似即將入睡。給我的感覺是,這大約是一個年逾古稀的老太太,否則在現代社會怎會這個點兒入睡?對方一聽說我們將在10:30到達,立刻干脆拒絕。她說:“你們已錯過入住時間,請另覓他處。我這里不接待。”
我遂打電話給上一站朋友,讓她幫我尋個住處。我的朋友扮可憐博同情的水平比我高,更重要的是謙卑的禮貌用語比我豐富。在朋友凄婉的故事中,一個游歷四方、拖家帶口、語言不通,又對英國有無比熱忱的來自中國的女作家,現在正孤苦伶仃流落街頭。女主人一句拒絕的話,可能就此傷害了一顆敏感而脆弱的心,并給中國讀者留下英國女人極難相處的印象。
總之,女主人隨后又打電話給我,同意我入住。經歷千辛萬苦,我們終于在子夜前到達這家農場旅館。女主人穿著華貴的睡袍給我們開門。我們驚奇地發現她長了一張優雅的臉龐,很年輕,笑容極其美麗,看起來不像勞苦大眾。
這個印象次日清晨即破。我們清晨起床,發現她已經在廚房忙碌,為每位住客端上豐盛的早餐。不等客人離席,她就去樓上整理床鋪打掃衛生。等我們把行李捆扎好,向她道別,她又消失在占地幾百畝的牧場里。她家里還有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女主人干農活時,老太太還幫著忙家務。看她家的墻上,男人照片挺多,可房前屋后不見男人蹤影。問老太太,她答:“孫子們去玩皮劃艇了,兒子去看馬術了。”
度假途中,與當地的英國女人聊天,問她們對中國男人的看法。她們回答得很含蓄:“亞洲男人看起來比較袖珍。排除宗教、膚色、語言差異,他們的體型不能引起我們對雄性的崇拜。”我好奇地問:“我在英國,發現你們女人非常能干,你們不但能照顧自己,還能照料全家,包括男人。我看不出男性在你們生活中有啥重要位置,為何要崇拜他們?”對方大笑說:“你知道,很多事情,我們還是依賴他們的。”我亦大笑。
高度發達的國家,男性作為裝飾品,對社會的推動是非常大的。他們無須參與繁瑣的勞動,用閑暇時間研究一下科學、人文、哲學。然后,對社會的總體貢獻都以他們的名義記錄。
(易茗摘自《解放日報》2014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