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潔 邱致理 王亞星 蔣夢瑤
市場選中的“好聲音”
●尹潔 邱致理 王亞星 蔣夢瑤

國慶長假最后一天,第三季《中國好聲音》(以下簡稱《好聲音》)總決賽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落幕。舞臺上的張碧晨從頭至尾都顯得很緊張,這個1989年出生的女孩兒在最后聽到自己名字時,向觀眾深深地90°鞠躬。
張碧晨的外形包裝明顯是韓國范兒,盡管她與韓國經紀公司的解約官司還沒了結,可提起那段經歷她已經公開用“最慘”來形容。
2013年6月,張碧晨參加了韓國KBS電視臺舉辦的一次歌唱比賽,被一家經紀公司看中。在得到為她出專輯的承諾后,幾乎不會說韓語的張碧晨簽了5年合約,開始了自己的“韓漂”生涯。和之前選擇這條道路的中國藝人一樣,張碧晨也面臨著身份問題。她去韓國辦理的是語言研修簽證,不能打工,這樣韓國公司可以規避向中國政府繳納相關稅費。
經過3個月的艱苦訓練,張碧晨和其他6個女孩兒組成了一個名叫“sunny days”的組合,發行了單曲,開始正式演出。據張碧晨介紹,“出道后所有收入先要還給公司,支付之前的所有成本后,才有純收入。”正因此,很快有兩個成員離開了組合。
“公司承諾了很多,去之后發現完全不是這樣。”首先是吃飯問題,合同規定每天提供兩頓飯,實際上,張碧晨有一個月“每天只吃一袋泡面”;其次是住,公司不提供集體宿舍,張碧晨租不起首爾的房子,只能四處借宿。此外,她連基本的醫保也沒有。吃不好、睡不好,外加高強度的訓練,讓張碧晨不斷生病。前來探望的父親阻止她繼續走下去,“父親抱著我,說不要我當明星,他只想要一個健康的女兒”。
在韓國待了不到一年,張碧晨回國,漫長的解約官司留給了律師。“我在韓國已經沒有辦法正常生活下去了,是經紀公司違約在先。”
2014年7月,張碧晨剛從韓國回來就參加了《好聲音》的盲選。第一次露面,她選擇的歌曲是《她說》,結果獲得4位導師的轉身,這意味著她掌握了場上最大的主動權,她選擇了那英組。張碧晨在組里一路過關斬將,PK掉了成名多年的歌手魏雪漫,以及場外人氣旺盛的陳冰,最終以那英組第一名的身份晉級總決賽。
比賽的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很多細小的因素足以淘汰選手,比如在臺上的一個表情、動作,導師的臨場喜好和主觀看法。隨著張碧晨的不斷晉級,關于她在韓國的經歷被反復挖掘,并不斷被質疑,直到決賽,抨擊的聲音也沒有停止。人們或許沒有意識到,這些批評本身就是導致最終結果的一個因素。
10月7日晚,終極對決的焦點人物是張碧晨和帕爾哈提,外界普遍認為后者的嗓音和演唱技巧更具獨特性。第一輪決賽結束后,帕爾哈提直接晉級冠亞軍爭奪戰,而張碧晨是在又經過一輪競爭后才獲得了最后爭奪冠軍的名額。
不止一位音樂界業內人士表示,他們對帕爾哈提“咽喉炎”一樣的發聲方式和唱腔“驚為天人”,導師汪峰甚至說,這就是他來《好聲音》要尋找的聲音。就在帕爾哈提奪冠呼聲漸高的時候,也有“懂行”的觀眾早就明白,“好聲音”需要的并不是他這樣的冠軍。一位網友說:“帕爾哈提最強,可他適合造星計劃嗎?他是流行的主流嗎?”從這一點來說,張碧晨之所以成為笑到最后的人,也許并不是因為她唱得最好,而是因為“她最適合當冠軍”。連她的導師那英都坦言,張碧晨的聲音是目前歌壇需要的一種流行唱法。
話題度也是這個時代造星計劃的一項重要指標。在眼花繚亂的娛樂圈,被遺忘是件太容易的事。張碧晨從盲選開始就是高討論度的選手之一。關于她的“韓漂”經歷、“整容”傳聞一直沒停過。而性格沉穩的帕爾哈提除了擁有一位美麗的妻子和一雙可愛的女兒,似乎也沒有更多吸引觀眾眼球的東西。
以前,常規15秒電視廣告收入為10~15萬元,而第一季《好聲音》非總決賽15秒廣告費就漲至50萬元,每期廣告收益2000萬元。今年總決賽上,華少口中那條“最貴廣告”,以創紀錄的1070萬元天價被國內某護膚品牌搶得,成為中國電視史上最貴的單條廣告。蔡明在春晚上打趣“好聲音”主持人華少:“你的舌頭是租來的急著還嗎?”答案或許是肯定的:寸秒寸金的節目里,報的每個廣告商的名字背后都是大把的鈔票。
《好聲音》讓音樂產業的價值被一些人重視起來。在《好聲音》之前,音樂節目的音頻給各大網站免費使用。而第一季《好聲音》音頻版權賣了100多萬,第二季賣了700多萬,第三季賣到3000萬。《好聲音》告訴大家,音樂本身是有價值的。
(據《環球人物》《南都娛樂周刊》
相關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