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旭
塞班島是位于太平洋和菲律賓海之間的一個小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得塞班島就像是鑲嵌在蔚藍色海洋上的一顆明珠,水天一色,熠熠生輝。這里有晶瑩剔透的海水,銀白色的沙灘和色彩斑斕的珊瑚礁。塞班島,被譽為“旅游者的天堂。”
塞班島紐卡約大街有一家超市,每天來這家超市購物的主要是來這里旅游的外國游客和當地的居民。超市里除了生活日用品,還有就是當地出產的旅游紀念品,生意十分興隆。
一天,住在這家超市不遠地方的12歲小姑娘珍妮來到這家超市。珍妮是一個非常美麗、可愛的小姑娘,金黃色的頭發,像瀑布似的披散開來,一雙琥珀色的眼睛,像藍色的海洋,清澈透明。在學校里,珍妮還是學校文藝團的小演員,她常常在舞臺上表演精彩的節目,同學們都喜歡看她的表演,稱她是“塞班島的花蝴蝶。”
可是,珍妮家經濟條件不太好,她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里,母親是塞班島的一名導游,每天帶著游客往返于塞班島與吉利奧島之間,常常不能回家。珍妮一個人還要帶著一個7歲的小妹妹。小小年紀,她就很懂事,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她會做很多事了,像個大人似的。
學校開學了,珍妮又要表演節目了。她很想買一只口琴,那口琴,能吹出動聽的音樂,班上的黛絲就有好幾只這樣的口琴,每次學校表演文藝節目,她都會登臺拿出幾只不同的口琴,吹起美妙的歌曲。那歌曲,像百靈鳥一樣動聽、婉轉。她想,如果自己也有一只那樣的口琴,也一定能吹奏出美妙的音樂,她一定像一只真正的“塞班島的花蝴蝶”了。
這口琴在紐卡約大街超市里就有賣的,她已經看過很多次了,只要15美元。可是,令她難過的是,在她眼里這只口琴太貴了,她根本舍不得買。她常常帶著妹妹到超市里玩,總是喜歡走到擺放那口琴的地方,她將口琴拿在手里,輕輕摩挲著,眼睛里流露出深深的渴望與希冀。
妹妹看見了,天真地說道:“姐姐,你要是喜歡就買一只吧!”
珍妮用手輕輕撫摸著妹妹柔軟的秀發,搖了搖頭,將口琴又放到貨架上。
妹妹抬起頭,忽然看到姐姐眼睛里不知為什么有一絲閃閃發亮的淚花。
有一次,珍妮看到一個和她一般大的女孩子看到這只口琴,歡喜不已。她母親看到女兒喜歡,就毫不猶豫地給女兒買了一只。望著她們母女倆離開的背影,珍妮站在那,一動不動,久久凝視著,她咬了咬嘴唇,大腦好像在激烈地思考著什么。
這天晚飯后,珍妮讓妹妹在家待上一會兒,她說出去一會兒就回來。看著珍妮急匆匆地背影,妹妹喊了一聲:“姐姐,快點回來啊,你還要教我唱歌呢!”
珍妮一個人來到超市,她徑直走到擺放口琴的地方。她將口琴拿著手里,她感到自己的心臟跳得很快,手心里還有細細的汗漬。她四下看了看,發現今晚顧客很多,熙熙攘攘,人們都在專心致志地選購商品。
珍妮將口琴緊緊地拿在手心里,她感到緊張的心都要跳出來,這個念頭在心里存了很長時間了,當終于要付諸行動時,她還是緊張得要命。她四下看了看,發現人們都在選購商品,沒有人在關注她,她心里好受了些。她將手中的口琴慢慢地塞進口袋里,向超市出口處走去。
近了、近了,她已經看到超市門外的椰子樹了,聽到了海浪拍打沙灘發出的沙沙聲響。只要再跨出幾步,那只口琴就屬于自己的了。珍妮心臟簡直要跳出嗓子眼了。她邁步剛跨越門口,門口的報警器突然響了。
那突如其來的警報器聲響,引起許多顧客注意,人們紛紛向珍妮這邊看來。珍妮大腦一片空白,她的腿僵硬了,再也邁不開步子了。
這時,一個女營業員走了過來,她對珍妮說道:“小姑娘,你看一下口袋里是不是裝了什么東西沒有付款?”
珍妮下意識地從口袋里掏出了那口琴。營業員見了,臉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她嚴厲地說道:“按照超市規定,拿了東西不付款,要按10倍的比例罰款。”
珍妮痛苦地將眼睛閉上,心里在默默念叨,我該怎么辦?
許多顧客也圍擾上來,有的人在指指戳戳,有的人在竊竊私語……那一刻,珍妮感到時間都凝固了,她感到自己的心都碎了。
就在這時,只聽到一個深沉的聲音,威嚴地訓斥道:“瑪麗亞小姐,你說話怎么這么沒有禮貌,這是我的孫女,她跟我說了,她要來買一只口琴,我對她說了,這只口琴由我來付錢。”
“什么?卡拉奇先生,這是您的孫女,真的對不起?”
珍妮睜眼一看,只見是一位頭發花白,面目慈祥的老人,他正在訓斥女營業員剛才的粗暴和無禮。女營業員見了這位老人,窘迫極了,她連連賠著不是。
老人走到珍妮跟前,將她掌心上的那只口琴握緊,笑瞇瞇地說道:“孩子,剛才都怪我,我把這事給忘了,如果我先把這15美元付了,就不會弄出這個笑話了,好啦,沒事了,快回去吧!”老人說罷,輕輕地撫摸著珍妮的頭,將她轉過身,送她出了門。
一陣海水吹來,珍妮感到眼睛濕漉漉的,她勇敢地抬起頭,輕輕地對老人說道:“卡拉奇先生,我會還你15美元的!”
老人笑哈哈地目送著珍妮走去。驚險一幕總算過去了,可珍妮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她想,那位老人為什么要幫我?他將我從地獄一下子拉到了天堂。
過了幾天,珍妮懷里揣著15美元,又來到超市。她想找到那個叫卡拉奇的老人,她要將15美元還給他。可是,來了好多次,也沒有見到那個老人。一天,珍妮看到超市門口有一個慈善箱,慈善箱上有一行字: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生活得不如意,獻上一份善意,會給生活在底層的人,帶來一份希望和勇氣。
麗莎久久地回味著這句話,心里蕩漾起一縷暖融融的感覺。她走到慈善箱前,將手中的15美元,鄭重地投了進去……
一晃幾年過去了,珍妮長大了。她從音樂學院畢業后,成了一名口琴演奏員,她常常向人們吹奏起那只口琴。聲音悠揚、婉轉,在人們心里久久回蕩著……同時,她還是一名熱愛慈善事業的公益員。她在向人們宣傳慈善事業時,常常講起自己小時候的一個故事。她說,是那個叫卡拉奇的老人,教會了我一個人應該有愛心。卡拉奇老人不僅救贖了一個孩子的心靈,也使那個孩子走出了陰影,像千千萬萬個孩子一樣,健康成長起來。
是的,有一種救贖,潤物無聲。但它卻在人的心田里,燃燒起永不熄滅的火焰,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蘇國英摘自《琴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