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波
清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參加科舉考試,屢屢受挫。心灰意冷之際,已屆“不惑”之年的蒲松齡應同縣大戶人家畢家聘請當上了塾師,教畢家子弟讀書,與老少東家相處融洽,深得主人信賴,不分彼此。
一天,畢家慶壽,邀請親朋好友赴宴,請衣著樸素、其貌不揚的蒲松齡作陪。畢家的親朋好友都是些達官顯貴,衣著光鮮,他們存心想奚落蒲松齡一番。
一個肥頭大耳的胖子怪聲怪氣地說:“久聞蒲先生文才出眾,怎么老不見先生金榜題名呢?”蒲松齡微微一笑說:“我無意于功名很長時間了,現在已經改行去經商做生意了。”
聽說蒲松齡改行去做生意了,另一個瘦高個子裝出吃驚的樣子,說:“經商可是挺賺錢的,可蒲先生為何穿著土布衣服,莫非做生意虧了本?”蒲松齡嘆了口氣說:“不瞞各位,我最近跑了趟登州,碰上從南洋進的一批象牙,一部分用綢緞包著,一部分用粗布包著。我原以為,綢緞包著的肯定是名貴的象牙,于是就多要了些,用粗布包著的呢,只要了很少一部分。誰知帶回家一看,唉!這些商人可是狡詐到了極致,用綢緞包著的竟然是一文不值的狗骨頭,而用粗布包著的才是象牙。各位給評評,這是什么道理?”
聽蒲松齡這么一說,那些存心想奚落蒲松齡的達官貴人們吃了啞巴虧,彼此心照不宣地干咳了幾聲,個個面紅耳赤,無言以對。
人們常說:“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句話用來概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一點都沒錯,就像蒲松齡所說的那樣:用綢緞包著的竟然是一文不值的狗骨頭,而用粗布包著的才是象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