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編|秦改梅
關愛父母 從“頭”開始
匯編|秦改梅

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健在,及時行孝,關愛父母,讓我們從“頭”開始。本期健康科學,我們特邀權威腦病專家山西三針腦血管病醫院院長——賈馬志帶我們一起來了解被喻為中老年人“頭號殺手”的腦血管病。
有資料顯示,全世界每年有超過200萬人死于腦血管意外。腦血管病又稱腦卒中、腦中風,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的特點。所以患有高血壓、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的老人,要提高警惕,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據統計,我國現有中風患者約700萬,其中70%~80%遺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偏癱是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在賈馬志看來,很多中風患者的殘疾是可以避免的,有的殘疾,比如偏癱還可以通過康復治療來矯正,但是錯誤的認識和方法成為中風患者走向康復的“攔路虎”。 就中風患者康復治療的誤區,賈馬志為我們作了詳細的解讀。
誤區一:只求搶救,忽略康復治療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中風患者的急性發作期之后,家屬還沒有認識到中風會給幸存者留下什么樣的后遺癥,只是覺得能撿回條命就很好了。
對此,賈馬志表示,抱這種心態的家屬不在少數,很多家屬在中風患者病情穩定后,仍然在醫院繼續接受藥物治療,有些患者甚至在病情穩定一個月后,仍臥床輸液治療。其實,在國外,中風患者病情一旦穩定,很快就會進行早期的康復治療。研究表明,中風患者康復介入得越早,后期偏癱的概率就越小。中風患者病情穩定后的3個月內屬于最佳康復期,病情穩定后的半年內,屬于有效康復期。在這段時間內進行康復,效果會比較好。
誤區二:心情急躁,康復鍛煉過度識到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后,有些患者給自己制定了過于嚴苛的康復訓練計劃,反而影響到康復的效果。在臨床上,賈馬志發現有的患者甚至把能走多遠,視為衡量康復效果的標桿。“我就見過一個患者,他說自己康復效果特別好,每天能走好幾千米路。我見到他的時候,基本是腿不打彎地畫圈走路。”這樣的病人和家屬往往治病心切,不考慮實際情況,鍛煉過度,反而會造成誤用、廢用一些肢體組織,影響到后期的康復治療。
在山西三針腦血管病醫院的康復科,除了醫生、護士外,還專門配有康復治療師。病人入院后,治療師會在第一時間對病人的基礎情況作一個判斷,然后根據每個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并在2周后檢驗病人是否達到預先制定好的康復目標。
誤區三:不了解康復,錯誤鍛煉影響康復

賈馬志
中國“三針系列療法”創始人。山西三針腦血管病醫院院長、國際三針法研究會會長,曾榮獲山西省針灸比武一等獎、山西省科技奉獻一等獎、全國百名杰出青年中醫光榮稱號,被人們親切地譽為“賈三針”“神三針”。
康復介入中風治療,最近幾年才在國內興起,對病人和家屬來說更是新生事物,有些患者或家屬只是憑自己的理解來做康復,難免會出現錯誤。
賈馬志曾經接診過一名患者,住院時已出現胳膊伸不直、手伸不開的情況。他在了解病情時得知,患者的手以前是能伸直、不能彎曲。病人和家屬都覺得不會抓握的手會嚴重影響病人以后的生活自理,就多練抓握這一動作,但是后來病人的手掌越抓握越緊,張開反而很困難了。對此,賈馬志遺憾地說:“在康復期時上肢的力量往往呈收縮狀態,一般患者的手掌都是握著的,這名患者以前伸展開的手掌,只要進行科學的康復訓練就能恢復到正常情況,但患者的盲目訓練,導致康復治療師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才把患者緊握的手慢慢掰開。如果病人和家屬多了解一些康復的有關知識,就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了。”
誤區四:沒有信心,消極治療貽誤病情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腦中風患者的康復治療往往要持續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病人在這不短的時間里,很容易出現自暴自棄的心態。尤其是一些壯年病人,發病前是家庭的支柱,所以希望自己盡快好起來,但是漫長的康復過程,讓他們信心盡失。
在康復期間,只有當肌肉力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康復,這是需要過程的。“打個比方,康復治療的過程就像一個很胖的人在減肥,可能在剛開始的時候,減肥的速度會很快,但是當體重到了某一平臺期,就會出現停滯不前的局面。只要度過了這一平臺期,進展又會很快。”賈馬志說:“很多時候,采取正確、系統的鍛煉方式,能夠有效地避免很多殘疾癥狀的出現。”
據統計,通過合理的康復治療手段,能使70%的腦中風患者達到生活自理,其中30%可以繼續工作。“腦中風患者只要進行合理規范的康復治療,可以避免很多殘疾出現,讓他們最大程度地回歸社會。”賈馬志說。

據相關資料表明,中風患者康復的進度取決于大腦損傷輕重、中風類型、年齡及康復措施等因素。中風患者可以通過以下問題比較全面地了解中風疾病的原因及中風之后的注意事項。
疑問一:中風之后是否會有二次中風危險?
賈馬志表示,二次中風發病率在中風之后的兩段時間內危險最大。3%的中風患者在中風發作后30天內再次發生中風,1/3的患者在2年內發生二次中風。患者的具體情況是因人而異的,所以與醫生交談,了解具體危險因素,制定防止二次中風預防計劃是極其重要的。賈馬志提醒,高血壓是中風的頭號病因和最大風險因素,心臟病、高血脂或糖尿病也會增加中風危險。另外,還應該注意增加中風危險的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煙、肥胖、不愛運動、酗酒和吸毒等。
疑問二:什么是中風康復過程?
盡管不同患者對中風康復的具體需求有所差異,但是大多數患者的康復過程大體相同。中風病情穩定后,患者首先在醫院開始輔助性練習,目的是幫助恢復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自己吃飯和穿衣等。住院病人會接受一定的強化訓練,增強獨立性。患者出院回家后,可以接受門診康復治療或者家庭康復治療,盡可能幫助恢復身體功能。正規康復訓練需要3~6個月的時間,但是多項研究顯示,中風患者長期堅持訓練,還會使身體狀況發生進一步地改善。
疑問三: 如何降低中風危險?
征求醫生建議,了解控制高血壓和其他現有健康問題的具體措施,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煙、健康飲食、控制體重以及經常運動的具體計劃等。戒煙是最有益健康的措施之一,研究發現,戒煙后2年,中風危險明顯降低;戒煙后5年,中風危險減小到非吸煙者水平。

疑問四:中風康復需要多長時間?
患者具體病情不同,康復時間自然不盡相同。輕度中風患者康復速度更快,但是對大多數中風患者而言,恢復生活技能是終生的任務。賈馬志表示,雖然中風之后頭3個月康復效果最好,但是患者恢復身體各項功能則需要多年的努力,關鍵是每天堅持鍛煉。
中風患者常常會留下偏癱、失語、吞咽困難等后遺癥,積極治療中風后遺癥是患者唯一能夠減輕病痛、提高生活質量的方法。賈馬志獨創的“三針”針刺療法四步治療中風后遺癥。
第一步:高氧活腦修復受損神經細胞,重組存活神經細胞功能
通過制備靜脈用高氧提供高濃度的溶解氧,同時給予活血化瘀、營養神經藥物,達到直接向組織供氧,改善微循環,促進損傷神經的細胞修復及存活神經的細胞功能重組等效果。
第二步:針灸激活改善病灶,恢復受損大腦
賈馬志獨創的“三針法”,是一種新的針刺療法,它以陰陽互根、氣血導引作為指導思想,用陽針、陰針、導針針刺三個關鍵穴位,從而達到激活代償、改善病灶、灌通經絡、促進受損大腦恢復的目的。同時,“三針法”對昏迷期的病人還具有促醒的功效。
第三步:康復理療增強患肢肌力,改善患者認識功能
三針醫院開設的康復治療包括運動療法(PT)和作業療法(OT),它們在恢復和重建功能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運動療法師根據患者功能損傷的程度不同,通過對關節、肌肉的有針對性的訓練,有目的地訓練患者的左右翻身、獨立坐站及步行訓練等,幫助患者重新調整大腦及身體平衡機能;作業治療師從患者的個人功能的潛力和需要出發,通過作業的訓練和治療,促進神經系統損傷后的肌力恢復,增強軀干肌力和調整腹背肌力平衡。康復訓練對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有非常顯著的效果。
第四步:舌針針刺——改善語言功能,解決吞咽困難
通過針刺舌部奇穴,活血通絡,改善語言功能,讓失語患者開口說話,促使吞咽功能恢復,幫助吞咽困難患者張口吃飯,提高生活質量。
在寒冷的冬天里,人體心腦血管的調節功能就會變差,導致中風的發病率增高。同時,身患高血壓或者冠心病的中老年人,中風、心力衰竭等疾病的發病率會急劇增高。有調查顯示,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最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所以賈馬志提醒大家,天氣冷了,更要警惕心腦血管疾病的趁虛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