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特種設備是指危險性較大、涉及生命財產安全的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大型游樂設施、客運索道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等八大類設備,監管的內容是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改造、維修、使用和檢驗等七大環節。特種設備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由于特種設備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果管理不善,極易發生爆炸、墜落、倒塌等公共安全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發展造成嚴重損失。近年來,隨著寧夏經濟的飛速發展,特種設備使用數量不斷增加,特種設備安全生產顯的十分重要,它將關系到寧夏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我國特種設備安全形勢依然嚴峻,與發達國家相比,特種設備惡性事故時有發生。要想做好監管工作,必須積極探索監管創新機制,我認為,應該從優化大環境,營造小氣候,形成聯動工作機制等幾個方面做起,形成合力,積極實踐與創新,努力在創新監管理念、監管機制、監管手段上下功夫。
關鍵詞:特種設備;監督;監管
1 探索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新思路
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是一項綜合性、技術性較強的工作,涉及行政執法、技術支撐等多個方面,往往需要幾個部門的協調配合。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從機制上真正形成合力,使監管力量與監管任務不相適應的矛盾較為突出。主要表現在:
1.1 力量薄弱,監管難到位。寧夏地域面積6.64萬平方公里,下轄23個市、縣(區)和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截至2012年底,寧夏在用特種設備4.4萬余臺套,設備數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另外,還有40余萬只氣瓶,特種設備從業人員近6萬人。其中,銀川市轄區設備數量占了全區總數量的40%以上。設備數量和作業人員數量使我區特種設備監管呈現出點多、線長、面廣、分布不均衡的特點。而從事特種設備監察的人員只有140余人,并且,多數為兼職人員,檢查力量與設備增長量不匹配的矛盾十分突出。隨著寧夏內陸開放經濟試驗區和銀川綜合保稅區的設立,將寧夏打造成國家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重要的清真產業集聚區和承接產業政府的示范區。寧夏經濟步伐的日益加快,重大危險源的不斷增加,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成為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領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2 技術含量高,監管難度大。不同類型的特種設備,技術參數、技術條件不同,監管的技術、要求也不同,由于特種設備種類、型號規格的不同,對監管對象技術特性各有側重,設備技術含量越高,需要調動的力量、手段就越多,監管的難度隨著技術的進步而加大。
1.3 各自為陣,監管難徹底。由于職能分工不同,政府各組成部門缺乏統一協調,步調不一致,“一崗雙責”得不到真正落實,未能做到齊抓共管,監管無法深入徹底。
以上因素的困擾,迫切需要將分散的力量整合,建立以全區特種設備安全監管一盤棋的思路。十分有必要建立以安全監察為手段、技術力量為支撐、聯合執法為基礎的工作新機制,用以克服監管人員少、力量弱、信息不暢等困難,形成優勢互補、整體聯動,監管一體化的新格局。
2 創新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新機制
2.1 規范制度。制定保障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新機制正常運行的多項配套設施,建議政府實施“一崗雙責”,協調相關部門,明確職責,理順職能,以制度鞏固新機制,形成以外促內、內外結合的工作氣氛,全方位構建“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社會監督支持”的特種設備監管格局,使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機制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2 聯合執法。在特種設備安全檢查時。聯合政府相關部門,實行聯合檢查,做到統一部署,集中行動,分工協作。對舉報、發現的重大違法行為、突發事件,爭取相關單位的支持聯動,形成合力,凸顯整體作戰優勢,提高監管效率。
2.3 信息共享。聯合各相關單位,從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的各個環節入手,做好信息傳遞和信息共享,使信息傳遞共享成為聯動的紐帶。下級向上級定期匯報工作成為一種制度,各市質監局堅持定期向自治區質監局匯報工作情況,傳遞特種設備監察信息。
2.4 利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解決監管人手不足的矛盾。尤其是利用物聯網技術“黑匣子”監控重點場所、重要時段、重點場所的特種設備使用、維保等情況,能夠解決監管人員不足、技術力量欠缺等問題。
2.5 協調互助。對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中存在的死角、盲點等重大問題,由寧夏質監局主動牽頭抓協調,督查查找各市縣監管存在的盲點和因技術知識不足帶來的監管缺失。
3 做好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的有效途徑
3.1 監管觸角要延伸。通過全區特種設備一盤棋的戰略構想,整合監管力量,是效率成倍增加。
3.2 加大執法力度。特種設備安全工作機制保障有效,打擊特種設備違法行為的手段更全面、更有力、更有針對性。
3.3 事故隱患早發現、早消除。通過整合力量,多部門聯合執法,對特種設備本質安全和設備安裝維修加強監察、檢驗,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狀態,牢牢把住特種設備安全關。
3.4 培養和鍛煉隊伍。以聯動為平臺,熟悉和掌握相關部門的職能和業務,在綜合監管中提升能力,全面實施公眾安全教育工程,大力開展“演一場戲、贈一本書、講一堂課、設一個站、辦一個班”為內容的五個一活動。
3.5 安全工作中要緊緊圍繞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這一中心工作,努力作到“八點”:(1)謀劃工作要深;(2)研究工作要準;(3)推動工作要實;(4)檢查工作要細;(5)發現問題要嚴;(6)發生問題要很;(7)工作反應要快;(8)帶好隊伍要硬。
3.6 在特種設備審批改革中采取三項主要措施,確保特種設備安全生產
一是抓落實、重協調,積極據推動行政審批改革,形成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行政審批職責體系。
二是抓創新、嚴執法、努力實現四個轉變:(1)在工作格局上由“重審批、輕監管、少處罰”向“先審批、嚴監管、重處罰”轉變;(2)在工作體制上由“被動應付”向“提升本質安全水平”轉變;(3)在工作重心由“理后處罰”向“事前監管”轉變;(4)在工作協調上由“單打獨斗”向“整體聯動,縱橫合力”轉變。
三是抓服務提效率,努力打造部門形象。緊緊圍繞“便民、高效、廉潔、規范”的服務宗旨,規范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發揮好“單位形象、對外窗口、部門紐帶”的服務作用,以開放、透明的辦公形式,快捷高效的工作節奏,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熱忱真誠地為企業服務,營造一個良好安全生產服務環境。
3.7 扎實開展安全督查檢查,安全大檢查要采取不打招呼、不發通知、不聽匯報、不用陪同、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工作方式進行全面檢查,安全大檢查要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重點核實、比例抽查、逐級上報的原則,由企業填寫調查表,安監部門、質監部門負責按2%-10%比例進行抽查復查,逐步建立數據庫,逐步逐年更新。以此建立特種設備企業監管監察基礎數據庫管理平臺系統。進一步提高我區特種設備安全生產基礎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3.8 發揮好聘用的安全生產專家對安全監管工作的技術支撐作用,解決安全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對安全生產專家進行動態化管理,專家使用要采取電腦隨機選取,杜絕人情專家和專家相對固定的現象。
4 結束語
創新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模式,是提升安全監管水平,開創安全生產工作新局面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劉鴻臣.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M].工業出版社,2009.
[2]劉鐵民.安全生產管理知識[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呂建寧(1962-),男,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安全師,在寧夏煤炭工業廳安全監察局從事安全監察管理工作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