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小川 王春雷
摘 要: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是伴隨著對森林資源的利用進行的,由于利用缺乏必要的限度,所以在當代,由于對森林資源破壞的嚴重,導致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環境問題較為突出。這就需要在林業的發展上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不斷的創新林業技術,從而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對我國林業資源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森林資源培育的幾點措施,并進一步對造林方法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林業發展;提高;造林方法
1 我國林業資源的現狀
1.1 發展空間廣闊
我國是一個具有豐富林地資源的國家,近年來在大力植樹造林的帶動下,我國的林業走出了負增長的低谷,森林面積開始緩慢上升,這對于森林資源的修復,生態平衡系統的維持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森林資源是我國林業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特別是我國的林業產品資源受到了較多的關注,而且成為競爭的焦點,所以林產品的生產和發展具有廣闊的空間,這對推動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1.2 豐富的竹類資源
我國具有豐富的竹類資源,竹林面積位置世界之首,其竹類產品加工和栽培具有悠久的歷史,由于我國竹類產品較為豐富,而且竹筍與竹蓀作為天然的營養保健品,以成為我國重要的外匯出口資源。
1.3 我國的森林資源存量較小、質量較低
我國地形較為復雜,森林分布呈現不均勻的現象,資源存量較小,而且森林質量呈不斷下降的趨勢,由于經營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落后,導致長期以來林木的成活率較低。在這種情況下,現有的森林資源則無法滿足經濟發展及人類的需求,從而導致木材供求關系矛盾突出,制約了林業的發展,使我國林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降低。
1.4 人造板工業水平落后
長期以來我國的木材加工業都處于落后的狀況,特別是人造板制造業更是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目前我國的人造板加工企業由于沒有形成規?;洜I,技術設備和生產管理水平都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這就導致生產力效率低下,產品質量達不到規定的標準,生產浪費嚴重,這就導致整個人造板加工業都處于艱難的發展境地,企業的穩定性發展很難維系。
2 培育森林資源的幾點技術措施
2.1 森林資源的幾種培育方法
為了保證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保證林業潺潺的市場供應,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增強林業產品的競爭力,培育優良的森林資源是必不可少的,以下簡單介紹幾種林木培育方法:第一,更新植苗培育法;第二,人工促生天然更新培育法;第三,封山育林更新培育法,從當今森林資源形勢來看,采用多種植苗培育更新法,對促進林業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2 樹種、造林季節的選擇、造林地的整理
進行造林的必備條件是林地和樹種,所以需要在造林前選擇適宜的樹種,同時還要在選擇栽種的地方進行整地。通過整地可以有效的改善造林地的生長條件,在整理過程中將造林地的雜草及地上的剩余物及灌木進行采伐,這樣可以有效的增加地面的溫度,使造林地的土壤肥力得以提高,這對于幼苗的成活有生長將極為有利。
在對造林地進行清理時,需要對其土壤進行翻墾,在清理過程中可以對造林地進行全面清量、塊狀清理和帶狀清理,而且在清理過程中可以利用化學藥劑、火燒和割除等方法進行,可以選擇人工和機械等方法對造林地的雜草和雜物進行清理,清理完的雜物利用火進行集中焚燒,也可以利用噴灑藥劑的方法來進行清除雜草。
整地的方式方法大體分為局部整地與全面整地兩種。而局部整地又可細分為塊狀整地與帶狀整地。翻墾造林地周圍的全部土壤就是全面整地,該方法比較適用于平坦區域的土地平整;局部翻墾就是翻墾造林局部地帶的土壤,相對于其他整地方式來說,局部整地的用工少,投資小,適合于各種造林地。水平帶狀、水平溝、水平階和反坡梯田等山地帶狀土壤整地法,平坦地則需要塊狀、穴狀魚鱗狀的山地土地整地法;平原則適用高臺、坑狀和塊狀土地整地法。
3 造林方法
3.1 播種造林法
此種辦法是直接將林木種子播種在造林地上,此種方法由于不需要進行育苗,所以對于大面積的造林地較為適用。但由于進直接播種在造林地的,所以對造林立地條件具有較嚴格的要求,而且對于幼林撫育管理的要求也較高。在進行播種時并不是所有樹種都適合,最好是種粒大、容易發芽,而且種源充足的樹種。同時要求土壤要具有充分的水分,造林地處于邊遠及人煙稀少的地區,這樣不易發生大規范的病蟲害災害,易于幼苗的生長。
3.2 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樹木的營養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莖作為造林材料直接進行造林的方法。其特點是能夠節省育苗時間和費用,造林技術簡單,操作容易,成活率較高,幼樹初期生長較快,而且在遺傳性能上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但要求有立地條件較高的造林地,同時分殖造林材料來源,受母樹的數量與分布狀況的限制,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類等。
3.3 植苗造林法
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種造林法和分蘗造林法外,則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數采用一年生實生苗造林),就是利用培育好的苗木選擇適宜的林地進行栽植,這就需要對栽植的林地、土壤情況及災害發生情況進行良好的掌握,由于一年生苗木已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而且也易于栽種,所以此種造林法,苗木成活率較高,造林質量能夠得到保證。
3.4 因地制宜選擇造林樹種
根據現代生態學原理,營造林技術方法應講究適地適樹的實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異、合理安排選擇種植各種樹種或塊狀套種混交的原則。適當提高種植闊葉林面積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環境結構和提高林分質量。闊葉樹落葉層能保持土壤濕潤,落葉腐殖質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層養分,達到速生豐產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變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旅游的觀賞性,豐富森林資源景觀,還可提高抗病蟲害能力,對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3.5 造林栽植方法
一般采用穴植,不論全墾帶整地,都要挖不小于40cm~60cm見方,深30cm-50cm的植穴底要平,杉株行距規格為1.7m×2m,密度達到180~200株/畝;松、闊株行距為2m×2m,密度達到160~170株/畝左右。栽時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順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適當洚淺,抑制根勁萌蘗,擴大生根部位,增強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長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cm左右)。苗莖入土三分之一左右,苗高大于40cm的以苗莖入土15cm~20cm左右為宜。
4 結束語
目前,森林資源受到普遍的重視,這也加速了我國林業的發展進程。由于森林資源是林業發展的基礎,所以在林業生產經營活動中,需要加強對森林資源的培育和加大造林的力度。這就需要林業人員需要有效的掌握林木培育和造林的方法,加強造林地的整地、樹種的選擇及造林時間的選擇,同時還要熟悉幼苗的撫育知識,可以對各種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治理,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理、保護的力度,加快森林資源的培育水平,有效的推動林業的發展,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造福子孫后代。
參考文獻
[1]俞新妥.混麥林營造原理及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2]王九齡.我國混麥林營造的研究現狀[J].林業科技通訊,2006.
[3]祝列克.林業經濟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