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杏安 趙蓮
摘 要: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和土地登記發證(以下簡稱“三權發證”)工作中有大量的圖件需要整理入庫,傳統的手動圖件整理方法生產效率低、整理難度大,易引入人為錯誤,針對此種問題,文章提出了一種簡單高效的圖件整理方案。
關鍵詞:三權發證;簡單高效;圖件整理
1 引言
2011年5月,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60號)(以下簡稱“三部通知”),就三權發證問題提出了要求,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冀政辦字〔2011〕118號),又進一步明確了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主要任務和時間安排。“三權發證”工作是加強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建設,依法保護國家和農民集體土地權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三部通知”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對農村“三權發證”的要求可以看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受重視程度相當之高。
“三權發證”工作中一項重要的任務便是圖件的整理入庫,即將收集到的各種文件、證件進行掃描、整理、錄入數據庫系統,圖件整理是指對這些資料的掃描圖片進行整理的過程。每一宗地均涉及到大量的圖件:發證公告、審批表、身份證明、調查表、土地證等,傳統的圖件整理工作,所有的步驟均需要作業人員手動完成,生產效率低、整理難度大,易引入人為錯誤,質量控控制及成果的修改均比較困難,一種極端的情況是當宗地代碼需要修改時,很多文件均需要重新命名。
2 傳統的圖件整理方法
“三權發證”工作中有大量的圖件需要整理入庫,其整理步驟類似,這里僅以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工作中的圖件整理為例進行介紹。
圖件的整理工作主要包括文件的目錄生成、圖件的預處理、圖件的整理幾部分內容。
2.1 文件的目錄生成
作業員按地籍子區為單位領取任務,每個地籍子區目錄下包含若干宗地目錄,每宗地的圖件以JPG圖片的形式存儲在相應的宗地目錄下。作業員領到任務后,首先需要按照“地籍號”+“_”+“權利人名稱”的格式重新建立宗地目錄,并將原來宗地目錄下的圖件文件移到重新建立的宗地文件目錄下。
2.2 圖件的預處理
將圖件文件移到規定格式的文件目錄下后,作業員需要檢查這些圖件文件,對需要修改(裁切,旋轉,翻轉等)的利用PhotoShop等軟件進行修改,無法修改的進行重新拍照或掃描。
2.3 圖件的整理
對預處理后的圖件文件需按照具體規則[1]進行手工命名,對權源、身份證明、調查表、登記卡、審批表、申請書、土地證等類型圖件需整合多張圖片轉為PDF。為了生成這些結果,作業員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查找宗地代碼、新建目錄、文件的命名與移動、生成PDF等,生成后的文件格式如圖1,而這些工作都需要作業員手動完成,不僅費時費力,并且容易出錯。
3 改進的圖件整理方法
通過分析圖件整理的工作流程,發現圖件的整理是該項工作中最耗時的一步,但是該步驟的工作規律性很強,可以交給計算機自動處理。本方法把該步驟進行了細化,分為多個子步驟,將能交給計算機自動完成的步驟通過編程的方式進行了實現。
3.1 工作流程
本方法將圖件的整理細分為以下8個步驟,其工作流程如下:
①計算機根據宗地名稱和數據庫中的記錄,為每宗地生成一份索引文件,將數據庫中內容記錄在索引文件中。
②作業員手工核對索引文件中的信息,如果沒有生成索引文件,或者有內容與調查表上不一致,人工核實后添加或修改。
③計算機自動在每個宗地文件夾下生成分類目錄(如“土地證”、“地籍發證公告”等),用以存放不同類型的圖件
④作業員將每張圖片拖拽到相應的目錄下。
⑤計算機對分好類的圖片進行自動處理,根據要求對圖片進行移動、更名、轉PDF等操作,生成結果。
⑥成果導出。為了完成第①步,我們需要從地籍數據庫導出一份MDB格式的宗地信息文件,并做一定的處理,以滿足成果命名的需要,整個地籍區一份。上述的5個步驟中,除了②、④兩個步驟需要人工完成,其它的步驟都可以交由計算機自動完成。
3.2 軟件實現
按照以上的工作流程,利用C#語言開發了一套程序[2],該程序共有四個模塊:生成索引文件、生成分類目錄、生成成果和成果導出,四個模塊都是以一個地籍子區為最小工作單位,將一個地籍子區下所有的宗地進行批處理。
3.2.1 配置文件
為了讓計算機明白操作規則,先準備了一個XML格式的配置文件,文件定義如圖2所示。
圖2 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中“圖件分類”節點下有多個“圖件”節點,<圖件>的“圖件類型”屬性表示該“圖件”節點為何種類型的圖件配置,“操作方式”有四種:“1”表示按命名規則命名,并存放在成果目錄下;“2” 表示一張或幾張圖片轉換為一個PDF文件,并將PDF文件按命名規則命名,并存放在成果目錄下;“3”表示將圖片直接存放在成果目錄下;“4”表示在成果目錄下按命名規則新建目錄,將這一類型的圖片直接拷貝到該目錄下。每個“圖件”節點下有0個或1個命名規則節點,表示成果要求的命名,其中超作方式為“3”時,不要求命名規則,其它幾種方式必須有命名規則;程序按其子節點出現的順序來拼接成果名稱,“DJH”(地籍號)、“QLRMC”(權利人名稱)等內容程序會按索引文件中的內容替換掉。配置文件中只允許有一個“成果目錄”節點,其命名規則同前面的規則相同。
3.2.2 生成索引文件
該模塊根據宗地目錄的名稱,在MDB數據庫中查找該宗地的記錄,生成一個文本形式的索引文件,該文件以鍵值對(key-value)的形式記錄宗地命名的必要信息,格式為“字段名稱,字段值”。如果沒找到該宗地的記錄,不生成該索引文件。
3.2.3 生成分類目錄
該模塊在每個宗地目錄下為配置文件中每一個“圖件”節點產生一個分類目錄,目錄按該節點“圖件類型”屬性命名。
3.2.4 生成成果
該模塊處理人工分類后的JPG圖片,生成符合要求的成果,操作的依據在前面已有介紹,這里不再敘述。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該步驟會將以前生成的成果覆蓋。
3.2.5 成果導出
將生成的成果拷貝到指定的目錄下。
4 結果分析
現在作業人員的工作只剩下核對宗地名稱及代碼、旋轉圖片和對圖件分類三項,原來最為復雜的為圖片命名、生成PDF文件等操作都交給軟件自動處理,減少了作業人員的工作量,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通過實驗對比,發現流程改進后,產品的質量也得到了提高。這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由于有很多步驟有計算機完成,這些操作是事先調試好的,不可能產生人為錯誤;其二是由于工作難度的降低,工作人員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專注度”提高后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減小出錯的幾率。
5 結論與討論
回顧整個改進過程,本方法先將一個復雜的步驟分解為幾個簡單的步驟,使問題得到簡化,方便處理。同時,對這些子步驟進行分析,對其中的一些操作,通過設計程序,交給計算機自動處理。通過這種“微創新”,不僅可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能提高產品質量。
由于本軟件所依賴的兩個重要文件—MDB格式的信息文件和XML的配置文件都是可修改的,項目中可靈活配置,可以滿足不同測區的需要,對于其他一些類似的工作,也可以很好的適應。
參考文獻
[1]宗地編碼規則(試行).
[2]李蘭友,楊曉光.Visual C#.NET程序設計.endprint
摘 要: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和土地登記發證(以下簡稱“三權發證”)工作中有大量的圖件需要整理入庫,傳統的手動圖件整理方法生產效率低、整理難度大,易引入人為錯誤,針對此種問題,文章提出了一種簡單高效的圖件整理方案。
關鍵詞:三權發證;簡單高效;圖件整理
1 引言
2011年5月,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60號)(以下簡稱“三部通知”),就三權發證問題提出了要求,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冀政辦字〔2011〕118號),又進一步明確了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主要任務和時間安排。“三權發證”工作是加強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建設,依法保護國家和農民集體土地權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三部通知”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對農村“三權發證”的要求可以看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受重視程度相當之高。
“三權發證”工作中一項重要的任務便是圖件的整理入庫,即將收集到的各種文件、證件進行掃描、整理、錄入數據庫系統,圖件整理是指對這些資料的掃描圖片進行整理的過程。每一宗地均涉及到大量的圖件:發證公告、審批表、身份證明、調查表、土地證等,傳統的圖件整理工作,所有的步驟均需要作業人員手動完成,生產效率低、整理難度大,易引入人為錯誤,質量控控制及成果的修改均比較困難,一種極端的情況是當宗地代碼需要修改時,很多文件均需要重新命名。
2 傳統的圖件整理方法
“三權發證”工作中有大量的圖件需要整理入庫,其整理步驟類似,這里僅以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工作中的圖件整理為例進行介紹。
圖件的整理工作主要包括文件的目錄生成、圖件的預處理、圖件的整理幾部分內容。
2.1 文件的目錄生成
作業員按地籍子區為單位領取任務,每個地籍子區目錄下包含若干宗地目錄,每宗地的圖件以JPG圖片的形式存儲在相應的宗地目錄下。作業員領到任務后,首先需要按照“地籍號”+“_”+“權利人名稱”的格式重新建立宗地目錄,并將原來宗地目錄下的圖件文件移到重新建立的宗地文件目錄下。
2.2 圖件的預處理
將圖件文件移到規定格式的文件目錄下后,作業員需要檢查這些圖件文件,對需要修改(裁切,旋轉,翻轉等)的利用PhotoShop等軟件進行修改,無法修改的進行重新拍照或掃描。
2.3 圖件的整理
對預處理后的圖件文件需按照具體規則[1]進行手工命名,對權源、身份證明、調查表、登記卡、審批表、申請書、土地證等類型圖件需整合多張圖片轉為PDF。為了生成這些結果,作業員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查找宗地代碼、新建目錄、文件的命名與移動、生成PDF等,生成后的文件格式如圖1,而這些工作都需要作業員手動完成,不僅費時費力,并且容易出錯。
3 改進的圖件整理方法
通過分析圖件整理的工作流程,發現圖件的整理是該項工作中最耗時的一步,但是該步驟的工作規律性很強,可以交給計算機自動處理。本方法把該步驟進行了細化,分為多個子步驟,將能交給計算機自動完成的步驟通過編程的方式進行了實現。
3.1 工作流程
本方法將圖件的整理細分為以下8個步驟,其工作流程如下:
①計算機根據宗地名稱和數據庫中的記錄,為每宗地生成一份索引文件,將數據庫中內容記錄在索引文件中。
②作業員手工核對索引文件中的信息,如果沒有生成索引文件,或者有內容與調查表上不一致,人工核實后添加或修改。
③計算機自動在每個宗地文件夾下生成分類目錄(如“土地證”、“地籍發證公告”等),用以存放不同類型的圖件
④作業員將每張圖片拖拽到相應的目錄下。
⑤計算機對分好類的圖片進行自動處理,根據要求對圖片進行移動、更名、轉PDF等操作,生成結果。
⑥成果導出。為了完成第①步,我們需要從地籍數據庫導出一份MDB格式的宗地信息文件,并做一定的處理,以滿足成果命名的需要,整個地籍區一份。上述的5個步驟中,除了②、④兩個步驟需要人工完成,其它的步驟都可以交由計算機自動完成。
3.2 軟件實現
按照以上的工作流程,利用C#語言開發了一套程序[2],該程序共有四個模塊:生成索引文件、生成分類目錄、生成成果和成果導出,四個模塊都是以一個地籍子區為最小工作單位,將一個地籍子區下所有的宗地進行批處理。
3.2.1 配置文件
為了讓計算機明白操作規則,先準備了一個XML格式的配置文件,文件定義如圖2所示。
圖2 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中“圖件分類”節點下有多個“圖件”節點,<圖件>的“圖件類型”屬性表示該“圖件”節點為何種類型的圖件配置,“操作方式”有四種:“1”表示按命名規則命名,并存放在成果目錄下;“2” 表示一張或幾張圖片轉換為一個PDF文件,并將PDF文件按命名規則命名,并存放在成果目錄下;“3”表示將圖片直接存放在成果目錄下;“4”表示在成果目錄下按命名規則新建目錄,將這一類型的圖片直接拷貝到該目錄下。每個“圖件”節點下有0個或1個命名規則節點,表示成果要求的命名,其中超作方式為“3”時,不要求命名規則,其它幾種方式必須有命名規則;程序按其子節點出現的順序來拼接成果名稱,“DJH”(地籍號)、“QLRMC”(權利人名稱)等內容程序會按索引文件中的內容替換掉。配置文件中只允許有一個“成果目錄”節點,其命名規則同前面的規則相同。
3.2.2 生成索引文件
該模塊根據宗地目錄的名稱,在MDB數據庫中查找該宗地的記錄,生成一個文本形式的索引文件,該文件以鍵值對(key-value)的形式記錄宗地命名的必要信息,格式為“字段名稱,字段值”。如果沒找到該宗地的記錄,不生成該索引文件。
3.2.3 生成分類目錄
該模塊在每個宗地目錄下為配置文件中每一個“圖件”節點產生一個分類目錄,目錄按該節點“圖件類型”屬性命名。
3.2.4 生成成果
該模塊處理人工分類后的JPG圖片,生成符合要求的成果,操作的依據在前面已有介紹,這里不再敘述。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該步驟會將以前生成的成果覆蓋。
3.2.5 成果導出
將生成的成果拷貝到指定的目錄下。
4 結果分析
現在作業人員的工作只剩下核對宗地名稱及代碼、旋轉圖片和對圖件分類三項,原來最為復雜的為圖片命名、生成PDF文件等操作都交給軟件自動處理,減少了作業人員的工作量,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通過實驗對比,發現流程改進后,產品的質量也得到了提高。這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由于有很多步驟有計算機完成,這些操作是事先調試好的,不可能產生人為錯誤;其二是由于工作難度的降低,工作人員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專注度”提高后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減小出錯的幾率。
5 結論與討論
回顧整個改進過程,本方法先將一個復雜的步驟分解為幾個簡單的步驟,使問題得到簡化,方便處理。同時,對這些子步驟進行分析,對其中的一些操作,通過設計程序,交給計算機自動處理。通過這種“微創新”,不僅可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能提高產品質量。
由于本軟件所依賴的兩個重要文件—MDB格式的信息文件和XML的配置文件都是可修改的,項目中可靈活配置,可以滿足不同測區的需要,對于其他一些類似的工作,也可以很好的適應。
參考文獻
[1]宗地編碼規則(試行).
[2]李蘭友,楊曉光.Visual C#.NET程序設計.endprint
摘 要: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和土地登記發證(以下簡稱“三權發證”)工作中有大量的圖件需要整理入庫,傳統的手動圖件整理方法生產效率低、整理難度大,易引入人為錯誤,針對此種問題,文章提出了一種簡單高效的圖件整理方案。
關鍵詞:三權發證;簡單高效;圖件整理
1 引言
2011年5月,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60號)(以下簡稱“三部通知”),就三權發證問題提出了要求,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冀政辦字〔2011〕118號),又進一步明確了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主要任務和時間安排。“三權發證”工作是加強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建設,依法保護國家和農民集體土地權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三部通知”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對農村“三權發證”的要求可以看出,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受重視程度相當之高。
“三權發證”工作中一項重要的任務便是圖件的整理入庫,即將收集到的各種文件、證件進行掃描、整理、錄入數據庫系統,圖件整理是指對這些資料的掃描圖片進行整理的過程。每一宗地均涉及到大量的圖件:發證公告、審批表、身份證明、調查表、土地證等,傳統的圖件整理工作,所有的步驟均需要作業人員手動完成,生產效率低、整理難度大,易引入人為錯誤,質量控控制及成果的修改均比較困難,一種極端的情況是當宗地代碼需要修改時,很多文件均需要重新命名。
2 傳統的圖件整理方法
“三權發證”工作中有大量的圖件需要整理入庫,其整理步驟類似,這里僅以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工作中的圖件整理為例進行介紹。
圖件的整理工作主要包括文件的目錄生成、圖件的預處理、圖件的整理幾部分內容。
2.1 文件的目錄生成
作業員按地籍子區為單位領取任務,每個地籍子區目錄下包含若干宗地目錄,每宗地的圖件以JPG圖片的形式存儲在相應的宗地目錄下。作業員領到任務后,首先需要按照“地籍號”+“_”+“權利人名稱”的格式重新建立宗地目錄,并將原來宗地目錄下的圖件文件移到重新建立的宗地文件目錄下。
2.2 圖件的預處理
將圖件文件移到規定格式的文件目錄下后,作業員需要檢查這些圖件文件,對需要修改(裁切,旋轉,翻轉等)的利用PhotoShop等軟件進行修改,無法修改的進行重新拍照或掃描。
2.3 圖件的整理
對預處理后的圖件文件需按照具體規則[1]進行手工命名,對權源、身份證明、調查表、登記卡、審批表、申請書、土地證等類型圖件需整合多張圖片轉為PDF。為了生成這些結果,作業員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查找宗地代碼、新建目錄、文件的命名與移動、生成PDF等,生成后的文件格式如圖1,而這些工作都需要作業員手動完成,不僅費時費力,并且容易出錯。
3 改進的圖件整理方法
通過分析圖件整理的工作流程,發現圖件的整理是該項工作中最耗時的一步,但是該步驟的工作規律性很強,可以交給計算機自動處理。本方法把該步驟進行了細化,分為多個子步驟,將能交給計算機自動完成的步驟通過編程的方式進行了實現。
3.1 工作流程
本方法將圖件的整理細分為以下8個步驟,其工作流程如下:
①計算機根據宗地名稱和數據庫中的記錄,為每宗地生成一份索引文件,將數據庫中內容記錄在索引文件中。
②作業員手工核對索引文件中的信息,如果沒有生成索引文件,或者有內容與調查表上不一致,人工核實后添加或修改。
③計算機自動在每個宗地文件夾下生成分類目錄(如“土地證”、“地籍發證公告”等),用以存放不同類型的圖件
④作業員將每張圖片拖拽到相應的目錄下。
⑤計算機對分好類的圖片進行自動處理,根據要求對圖片進行移動、更名、轉PDF等操作,生成結果。
⑥成果導出。為了完成第①步,我們需要從地籍數據庫導出一份MDB格式的宗地信息文件,并做一定的處理,以滿足成果命名的需要,整個地籍區一份。上述的5個步驟中,除了②、④兩個步驟需要人工完成,其它的步驟都可以交由計算機自動完成。
3.2 軟件實現
按照以上的工作流程,利用C#語言開發了一套程序[2],該程序共有四個模塊:生成索引文件、生成分類目錄、生成成果和成果導出,四個模塊都是以一個地籍子區為最小工作單位,將一個地籍子區下所有的宗地進行批處理。
3.2.1 配置文件
為了讓計算機明白操作規則,先準備了一個XML格式的配置文件,文件定義如圖2所示。
圖2 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中“圖件分類”節點下有多個“圖件”節點,<圖件>的“圖件類型”屬性表示該“圖件”節點為何種類型的圖件配置,“操作方式”有四種:“1”表示按命名規則命名,并存放在成果目錄下;“2” 表示一張或幾張圖片轉換為一個PDF文件,并將PDF文件按命名規則命名,并存放在成果目錄下;“3”表示將圖片直接存放在成果目錄下;“4”表示在成果目錄下按命名規則新建目錄,將這一類型的圖片直接拷貝到該目錄下。每個“圖件”節點下有0個或1個命名規則節點,表示成果要求的命名,其中超作方式為“3”時,不要求命名規則,其它幾種方式必須有命名規則;程序按其子節點出現的順序來拼接成果名稱,“DJH”(地籍號)、“QLRMC”(權利人名稱)等內容程序會按索引文件中的內容替換掉。配置文件中只允許有一個“成果目錄”節點,其命名規則同前面的規則相同。
3.2.2 生成索引文件
該模塊根據宗地目錄的名稱,在MDB數據庫中查找該宗地的記錄,生成一個文本形式的索引文件,該文件以鍵值對(key-value)的形式記錄宗地命名的必要信息,格式為“字段名稱,字段值”。如果沒找到該宗地的記錄,不生成該索引文件。
3.2.3 生成分類目錄
該模塊在每個宗地目錄下為配置文件中每一個“圖件”節點產生一個分類目錄,目錄按該節點“圖件類型”屬性命名。
3.2.4 生成成果
該模塊處理人工分類后的JPG圖片,生成符合要求的成果,操作的依據在前面已有介紹,這里不再敘述。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該步驟會將以前生成的成果覆蓋。
3.2.5 成果導出
將生成的成果拷貝到指定的目錄下。
4 結果分析
現在作業人員的工作只剩下核對宗地名稱及代碼、旋轉圖片和對圖件分類三項,原來最為復雜的為圖片命名、生成PDF文件等操作都交給軟件自動處理,減少了作業人員的工作量,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通過實驗對比,發現流程改進后,產品的質量也得到了提高。這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由于有很多步驟有計算機完成,這些操作是事先調試好的,不可能產生人為錯誤;其二是由于工作難度的降低,工作人員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專注度”提高后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減小出錯的幾率。
5 結論與討論
回顧整個改進過程,本方法先將一個復雜的步驟分解為幾個簡單的步驟,使問題得到簡化,方便處理。同時,對這些子步驟進行分析,對其中的一些操作,通過設計程序,交給計算機自動處理。通過這種“微創新”,不僅可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能提高產品質量。
由于本軟件所依賴的兩個重要文件—MDB格式的信息文件和XML的配置文件都是可修改的,項目中可靈活配置,可以滿足不同測區的需要,對于其他一些類似的工作,也可以很好的適應。
參考文獻
[1]宗地編碼規則(試行).
[2]李蘭友,楊曉光.Visual C#.NET程序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