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健 劉敏 趙津 劉錦 魯鵬 王小川
(1.川北醫學院醫學檢驗系,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醫學院眼視光學系,四川南充 637000;3.川北醫學院麻醉學系,四川南充 637000;4.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四川南充 637000)
臨床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體會
朱勇健1劉敏2趙津3劉錦3魯鵬3王小川4
(1.川北醫學院醫學檢驗系,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醫學院眼視光學系,四川南充 637000;3.川北醫學院麻醉學系,四川南充 637000;4.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四川南充 637000)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黏膜變薄、黏膜肌層增厚及伴有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為特征的慢性胃病。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已經被公認為癌前疾病狀態,引起國內外醫學者的廣泛重視和研究。中醫根據其病癥表現多將其歸屬于“胃脘痛”、“痞證”等范疇。西醫在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上,目前還沒有好的治療措施。中醫藥在治療上顯示出了獨特的優勢,重視整體治療,側重健脾扶正的思想,從而改善患者癥狀,延緩萎縮發展,甚或逆轉萎縮,而且具有辨證論治、個體化、方藥隨證加減、不良反應少等特點。
胃炎 萎縮性 中醫治療 臨床觀察
目前很多地研究已經證實幽門螺桿菌感染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以及胃癌有很大的關聯,并且慢性萎縮性胃炎還與胃癌的產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怎么樣進行有效地治療Hp相關性的萎縮性胃炎以及加大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根除率目前已經成為一個焦點性問題。
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提高,觀察不斷清晰化,臨床上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是胃鏡檢查,但是應結合病例組織學檢查結果進行確診。經過試驗證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肉眼觀察與病例監測的吻合率只有37%-77%。幽門螺桿菌、腸上皮化生、萎縮在胃黏膜的分布并不均勻,對于多灶性胃炎來說,胃黏膜出現灶狀分布的萎縮。臨床上萎縮性胃炎的確診主要是病理活檢證實有萎縮存在。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多因素如年齡、吸煙、飲酒、遺傳等參與的消化系統的疾病,由于腺體頸部以下的固有腺體變形、減少導致粘膜變薄。腸上皮化生和再生伴或者不伴炎細胞的浸潤。增厚的粘膜肌層和零亂的肌纖維伸入固有膜,結締組織增生、淋巴濾泡形成均在固有膜內。屬于慢性胃炎的一種。胃黏膜隨著年齡的增長功能逐漸下降,加上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和長期存在的吸煙、飲酒等,提高了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許多患者并沒有任何臨床癥狀,有的患者會出現消化不良的表現。預防此病的主要措施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戒煙酒、禁忌暴飲暴食等。慢性萎縮性胃炎占門診內鏡總數的6.6%,原因經過研究顯示:①本組患者的年齡較大,平均年齡約為49歲;②放大內鏡應用于本組患者,其優點有能夠較清晰的觀察患者的胃黏膜,并且在取病理組織時定位準確;③本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吸煙和飲酒;④本組數據不一定精確,需要進行更精確的統計處理。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早期通過根除幽門螺桿菌來預防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并且能夠穩定已經形成的慢性萎縮性胃炎。近幾年來,有報道顯示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可以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最終導致以胃竇部為主的多灶性萎縮性胃炎,多數患者伴發腸上皮化生。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中醫學胃脘痛等范疇。從臨床看多為脾胃氣陰虧虛,因病程久,多合并氣滯血瘀,入血入絡之象。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是由慢性淺表性胃炎長期發展來的,炎癥刺激破壞了胃黏膜的功能,使得固有腺體減少。腸上皮化生是胃黏膜上皮轉化成腸上皮細胞,在胃部疾病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中常見,發生機制是慢性胃炎引起固有腺體的增生和化生,常發生在幽門胃小彎側。伴有異型增生主要是細胞學和組織病理學兩個方面,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中的發生幾率高于慢性淺表性胃炎。預防胃癌的發生可以通過早期根除伴有腸上皮化生和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幽門螺桿菌,穩定萎縮的胃部粘膜。現今,人們逐漸認識到腸上皮化生、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之間的聯系,檢查中對飲酒、吸煙、年齡較大患者給予高度重視,防止發生慢性萎縮性胃炎,以便及時的采取治療措施。
(1)中醫治療。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指出:“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則安”。脾為陰土、濕土,性柔緩,宜溫宜燥。胃為燥土、陽土,性剛燥,喜柔喜潤。脾得陽和之藥則健行,胃受陰柔之品而易行,脾氣易傷而胃陰易虧。故治療方藥中以四君子湯健脾益氣;沙參、扁豆、麥門冬、當歸、白芍藥等甘柔之物滋養胃陰;桃仁、紅花、赤芍藥、丹參等均為行氣活血化瘀之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養胃、行氣活血、化瘀消滯之功。
(2)服用胃粘膜保護劑。具有保護胃粘膜的常用主任藥物有硫糖鋁胃膜素、葉綠素等硫糖鋁能與胃粘膜的粘蛋白形成保護膜,起到保護胃粘膜的許多作用;胃膜素能在胃內形成膜狀物覆蓋在胃粘膜上以減少膽汁反流對胃粘膜的刺激;葉綠素有促進胃粘膜永遠炎癥愈合的病因作用。
(3)飲食療法。萎縮性胃炎病人顯著應避免飲用濃茶、烈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在進食時應注意細嚼慢咽、忌暴飲暴食。胃酸過低和有膽汁反流的萎縮性胃炎病人宜多吃瘦肉、禽肉、魚、奶類等蛋白含量較高而脂肪含量較低的食物。
(4)消除某些致病誘因。萎縮性胃炎病人應戒煙戒酒,并避免長期服用對胃粘膜有刺激的藥健康物(水楊酸鈉、消炎痛、保泰松和阿司匹林等),另外萎縮性胃炎病人還應保持樂觀的情緒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5)手術治療:中年以上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如在治療或隨訪過程中出現潰瘍、息肉、出血,或即使未見明顯病灶,但胃鏡活檢病理中出現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結合患者臨床情況可以考慮作部分胃切除,從這類病人的胃切除標本中可能檢出早期胃癌。
所食食品要新鮮并富于營養,保證有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鐵質攝入。按時進食,不暴飲暴食,不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不用或少用刺激性調味品如鮮辣粉等;節制飲酒,不吸煙,以避免尼古丁對胃粘膜的損害;避免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如阿斯匹林及皮質激素類藥物等,以減少胃粘膜損害;定期檢查,必要時作胃鏡檢查;遇有癥狀加重、消瘦、厭食、黑糞等情況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1] 李益農,蕭樹東,張錦坤.慢性胃炎的診治問題[J].中華內科雜志,1983,22(5):261.
[2] 段靚鈺.郭淑云教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經驗[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1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