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預測
化肥上市公司年報分析
2013年滬深上市公司年報于4月30日公布完畢,25家化肥類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23.22億元,比2012年大幅下降60.7%;2013年化肥類上市公司算術平均每股盈利為0.0558元,比2012年下降40.56%。不管是凈利潤還是每股收益,均是近年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從上市公司整體狀況看,2013年,2513家滬深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7.04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8.98%;實現凈利潤2.2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1%;平均每股收益0.349元。與2012年整體凈利潤增長0.16%相比,2013年A股業績大幅好轉。而化肥類上市公司業績卻是大幅下降,與整體A股業績呈相反走勢。
25家化肥上市公司中,共有18家盈利,7家虧損。盈利最大的為青海鹽湖股份,凈利潤10.52億元;華魯恒升、魯西化工、云天化等公司盈利超過了3億元。每股收益最高的為史丹利,達1.81元;排在第二位的為金正大,每股收益0.95元。7家虧損企業全部為氮肥企業,川化股份、雙環科技的虧損額均在6億元以上,創出近年來化肥上市公司的虧損新高,瀘天化、柳化股份的虧損額也較大,超過了1億元。
分行業看,氮肥類公司表現最差,磷肥類、鉀肥類公司表現平平,復合肥行業一枝獨秀。5家復合肥上市公司共盈利14.16億元,同比增長15.98%,也是化肥行業中唯一出現正增長的板塊。復合肥行業業績較好主要原因是復合肥價格的下跌幅度小于單質肥下跌幅度,從而降低了復合肥生產成本,提升了利潤空間。
化肥上市公司業績大幅下跌,是整體化肥市場走勢低迷的一個縮影。據相關部門的行業報告, 2013年,化工行業實現利潤4340億元,同比增長12.2%。肥料制造業由于產品銷售價格大幅下降,企業盈利能力明顯減弱,2013年利潤總額為385億元,同比下降19.2%。2013年,氮肥行業利潤僅有66.4億元,比上年大幅下降51.4%;銷售利潤率僅為2.31%,創下近年來銷售利潤率最低水平。

化肥類上市公司2013年業績一覽表 利潤:萬元,每股收益:元/股

注:云天化由于完成了資產重組,注入了磷復肥資產,目前磷肥收入大大超過氮肥收入,因而劃歸磷肥類。
●湖北宜化:2013年,公司主導產品聚氯乙烯、季戊四醇市場價格繼續低位運行,尿素、磷酸二銨市場價格自一季度起持續下滑。雖有湖北56萬噸/年磷酸二銨和新疆30萬噸/年聚氯乙烯兩個新項目投入生產,但無奈行業萎靡,公司經營業績較上年度出現大幅下降。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2.80億元,同比下降0.37%,營業利潤2.15億元,同比下降85.4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68億元,同比下降92.16%。
公司計劃2014年生產尿素320萬噸、磷酸二銨140萬噸、聚氯乙烯100萬噸、季戊四醇4萬噸、保險粉4.5萬噸,實現營業收入200億元;營業成本增加的幅度控制在和營業收入增長幅度大致相當的水平。
●滄州大化:2013年公司共生產合成氨29.77萬噸,生產尿素46.66萬噸,生產濃硝酸3.95萬噸,均比上年減少,主要原因是公司尿素及硝酸生產裝置由于原料供應緊張暫停生產81天;聚海分公司生產TDI產品11.36萬噸,同比增加2.92萬噸,主要原因是公司新建10萬噸/年TDI項目一期工程7萬噸/年TDI項目全年生產裝置安全穩定連續運行,提高了產量。
2013年,公司(合并)實現營業收入34.9億元,營業利潤1.6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23億元,每股收益0.4734元。
2014年,公司計劃生產合成氨31萬噸、尿素49萬噸、濃硝酸(折百)3.78萬噸、TDI產品15.08萬噸。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9.04億元、成本費用38.2億元。
●河池化工:2013年公司加快了技改任務的進度,一是完成新增造氣爐項目,解決了故障檢修時無備用爐造成生產系統被迫減量的問題,保證了生產高負荷連續穩定運行,二是完成新增造粒塔項目,有效解決老塔頻繁粘塔造成的停車故障,提升了尿素一廠產品的產量及質量。
2013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2億元,同比下降13.42%;營業成本7491.32萬元,同比下降0.77%;實現凈利潤2995.62萬元,同比增長289.75%。本年度公司實現盈利的主要原因是處置所持有的部分國海證券股權產生較高的投資收益所致。
2014年公司產量目標:合成氨21萬噸,尿素36萬噸,基本實現產銷平衡。
●建峰化工:2013年公司實現合并營業收入34.37億元,同比增幅3.45%;凈利潤605.23萬元,同比減少94.96%;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727.78萬元,同比減少94.00%,主要原因是產品價格下滑、天然氣價格上升所致。經營性現金流量凈流入4.02億元,同比增幅15.19%。
2013年公司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得到極大緩解。公司抓住周邊頁巖氣開發的有利契機,積極主動與供應商協調用氣,化肥裝置從2013年9月15日起開始使用頁巖氣進行生產,后續逐步放量,到11月15日,“二化”裝置供氣全部由中石化涪陵焦石頁巖氣田供應。公司成為國內首家通過管道輸送大量頁巖氣的用戶,有效緩解了由于天然氣供應不足對裝置造成的影響,裝置經濟性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同時,公司強化設備管理維護操作,開展設備深層次問題研究,確保公司四套生產裝置實現“安、穩長周期運行”。
●四川美豐:2013年公司生產尿素82.31萬噸、車用尿素2.56萬噸、三聚氰胺3389.23噸、復合肥17.83萬噸。其中,尿素產量同比增加4.51萬噸,創近6年產量最高紀錄;銷售自產尿素72.87萬噸、車用尿素2.27萬噸、三聚氰胺3648.10噸、復合肥17.95萬噸;實現營業收入57.6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11.35%、43.57%。
公司計劃在2014年實現尿素產量70萬-75萬噸,復合肥產量35萬-40萬噸,三聚氰胺產量3萬噸,氮氧化物還原劑產品(車用尿素)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20%以上。
●赤天化:2013年,由于產品有效需求不足,化工行業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特別是公司主導產品尿素市場價格同比大幅度下滑,甲醇市場價格也呈大幅振蕩趨勢,加上下半年國家發改委再次上調天然氣價格,對公司全年的經濟效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2013年,公司生產尿素99.28萬噸,同比增幅15.71%;生產甲醇25.65萬噸,同比增幅520.14%;銷售尿素96萬噸,同比增幅24.59%;銷售甲醇24.01萬噸,同比增幅513.41%;實現營業收入41.50億元,同比增加18.43%;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07.50萬元,同比減幅68.62%。
2014年,公司計劃生產尿素85萬噸,甲醇24萬噸,營業收入37.78億元。
●川化股份:2013年是經過公司積極而又艱苦的協調,天然氣供應較往年有所好轉,主要產品產量有所增加。但是,天然氣價格的持續上漲和國內化肥行業產能過剩給公司的生產經營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公司主要產品生產成本增加,市場價格卻持續低迷,經濟效益受到嚴重影響;加之公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擬對控股子公司—四川禾浦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公司出現了巨額虧損。
●瀘天化:公司PTMEG項目順利建成投產,寧夏大化肥項目建成進入開車階段。然而,報告期內化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及生產原材料剛性上漲等因素所造成的影響過于巨大,公司報告期內仍無法避免虧損。
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71億元,同比下降2.33%;營業利潤-40198.77萬元,同比下降471.79%。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751.24萬元,同比減少1977.08%。
●魯西化工:近年來,隨著具備低原料優勢的西部尿素產能和采用新型煤氣化技術的低成本尿素產能陸續投產,尿素行業供給過剩局面有所加劇;復合肥市場區域性競爭意識加強;同時,我國化工行業的發展較為快速,尤其是化工園區的基地建設、規模化建設正在加速,化工行業將會進入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競爭和發展的新階段;并且隨著安全、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技術和信息的更新和變動,化肥、化工市場波動頻次和幅度增加,競爭更加激烈。
隨著國家對“三農”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生態化肥及其他功能性新型化肥品種市場需求潛力空間加大;化工行業尤其是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未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將使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醫藥化工為主要發展特點的化工行業充滿生機。
2014年公司主要產品經營目標:生產化工產品380萬噸,化肥產品350萬噸。
●華錦股份(原遼通化工):2013年生產尿素138萬噸,加工原油608.51萬噸,兩套乙烯裝置生產乙烯67.5萬噸,其中大乙烯裝置生產乙烯52.9萬噸,生產油品和液化產品742萬噸、聚合物78.4萬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415.58億元,實現利潤-1.29億元,重大安全環保事故為零,各項重點工作按計劃完成。
“十二五”期間,石化集團將對化肥產業實施戰略性調整,在做大化肥生產規模的同時,開發鉀肥、磷肥項目,發展高效肥、復合肥,形成多元化產品結構;調整原料結構,向有優勢的富資源地區發展,形成以煤為主,煤、氣多元化發展的產業格局;圍繞合成氣利用,積極開發尿素深加工、煤化工等新技術,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充分依托專長,形成化肥產業自有核心技術和競爭優勢。
●雙環科技:2013年,公司所處行業生產經營較為困難,已經連續第二年全行業虧損。聯堿行業因為前兩年副產的氯化銨產品還可以盈利,相對于氨堿法具有一定的優勢。近年來隨著氯化銨價格也出現大幅下滑,聯堿行業的優勢也已不明顯。純堿行業受國家對房地產調控政策以及國家經濟增速放緩的共同影響,導致純堿產品下游產業普遍不景氣,致使公司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虧損。從整個行業來看,由于純堿行業本來就供大于求,目前生產能力還在增加,產品過剩的局面短時間內難以解決,再加上國家對房地產調控政策短期內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國家經濟上行的過程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預計純堿行業不景氣的局面還將維持,短時間內公司還將面臨較為嚴峻的市場環境。
2014年公司計劃生產、銷售純堿170萬噸,氯化銨170萬噸,完成銷售收入40億元。
●陽煤化工:2013年公司化工產品實物產量713萬噸,同比增幅2.44%;化工產品實物銷量646萬噸,同比增幅6.08%。
其中:尿素全年產量368.2萬噸,同比增幅54.45%。全年銷量369.9萬噸,同比增幅54.34%。主要原因是:正元集團氨合成裝置升級改造項目投運,尿素增產38萬噸;和順化工“1830”尿素項目正式投產,生產尿素32萬噸;重組平原化工后,同比增加十個月的實物產能,同比增加尿素產量81萬噸。
2013年甲醇產量52.56萬噸,同比增幅35.17%。全年銷量51.42萬噸,同比增幅38.60%。
碳銨全年產量35.74萬噸,同比增幅12.68%。全年銷量34.46萬噸,同比增幅8.29%。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資產總額251.13億元(合并報表口徑,下同),凈資產63.3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44.72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50.91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28億元,實現凈利潤3164萬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235萬元。
2014年公司實物產量計劃699萬噸,其中:尿素396萬噸、甲醇51萬噸,辛醇21萬噸,設備制造9萬噸。
●鹽湖股份: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0.95億元,完成利潤總額14.31億元,生產氯化鉀326.57萬噸,銷售氯化鉀327.96萬噸,氯化鉀不含稅銷售均價1904.22元/噸,較上年同期下降568.83元/噸,氯化鉀銷售價格下降及銷售量增加綜合影響導致營業收入減少8.44億元,使利潤大幅度下降,生產化工產品22.8萬噸,銷售化工產品16.84萬噸,生產水泥232萬噸,銷售水泥226萬噸。
公司2013年新增100萬噸鉀肥裝置9月基本建成,進行設備磨合狀態的投料試車,達到了預期目標。報告期,通過工藝控制、延長生產期等措施,鉀肥裝置產量創歷史新高達到326.57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62.76萬噸,面對鉀肥市場熊市,公司通過調整營銷策略等措施,實現鉀肥銷售327.96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41.37萬噸,實現收入62.45億元。通過提升管理、降低成本等具體措施,在鉀肥價格大幅下跌,銷售大幅增加的形勢下,鉀肥銷售總成本比上年減少0.19億元,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只下降3.41個百分點,穩定了公司整體業績。
●六國化工:公司在2013年加大新產品銷售力度,在已有控失肥品種上,繼續增加新的控失肥品種。
在東北市場主推控失肥新品銷售,全年共銷售控失肥7.5萬噸,是2012年的兩倍。
江西六國通過優化整合渠道,將原有的10大營銷分公司調整為8大銷區,銷售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2013年公司本部和子公司雖然有新項目陸續投產,生產經營基本穩定運行,化肥總產量增加,但受市場低迷,價格下滑等因素影響,公司效益出現大幅下降。全年公司累計生產高濃度磷復肥產品200.53萬噸,工業級磷酸一銨1.80萬噸,總氨42.75萬噸,尿素25.34萬噸。其中:本部累計生產高濃度磷復肥產品93.48萬噸,總氨26.02萬噸,尿素25.34萬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07億元,同比增加3.16%,實現歸屬母公司所有的凈利潤1418.98萬元,同比下降80.15%。
2014年公司計劃生產高濃度磷復肥產品225.40萬噸,工業級磷酸一銨4.80萬噸,總氨45.00萬噸,尿素27.00萬噸。其中:本部全年累計生產高濃度磷復肥107.00萬噸,總氨30.00萬噸,尿素27.00萬噸。營業收入62.99億元,期間費用4.5億元,其中:銷售費用1.2億元,管理費用1.66億元,財務費用1.67億元。
●芭田股份:2014年,我國種植業的目標是“三穩、三進”。在這樣的背景下,預計優質高端的復合肥市場需求將繼續穩定增長。
未來公司面臨的發展機遇是:
第一,市場需求穩定并增長。
第二,專用肥料與水肥一體化揭示出了公司產品與服務的發展方向。液體肥、沖施肥、緩控釋肥、生物有機肥、藥肥等專用肥料適應現代農業平衡施肥的需要;水肥一體化適應現代農業精準施肥的需要,可以節水50%左右,節肥30%左右,節本增收15%左右;它們共同揭示了公司產品與服務的發展方向。
第三,行業集中度低為公司整合利用復合肥行業資源提供了機會與指引。在冊復混肥生產企業4400多家,平均產量不足5萬噸,這就為公司提供了整合利用復合肥行業資源的機會與指引。
2014年公司將以復合肥為基礎,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符合環保要求的肥料。并在穩固提升普通復合肥產品的基礎上,著力打造灌溉施肥系列、硝基肥族系列、新農藝長效肥系列、生物有機肥系列、液體肥系列、土壤調理品系列,并在營銷組織結構上調整支撐上述六大系列,確保成為2014年的新的增長點。
●新都化工:公司募投項目及超募項目于2013年11月投產,河南寧陵項目、山東平原項目、四川眉山項目、四川雷波項目將于2014年相繼投產,公司將迎來產能集中釋放的一年。為將產能釋放轉化為利潤的增加,公司將全力推進深度營銷工作,進一步拓展銷售網絡。加強“嘉施利”和“桂湖”品牌的宣傳推廣,加快推廣測土配方、科學施肥,擴大農業服務領域,通過服務提升獲得客戶和市場,走產品高端化、營銷服務化路線。
隨著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募集項目的投產,公司建立了硝基復合肥產業鏈,公司硝基復合肥產能大大提升。公司利用已經建立起的硝基復合肥、水溶性復合肥技術優勢、產能優勢,將從產品設計、市場推廣、品牌建設等多方面加強投入,進一步強化公司在硝基復合肥和水溶性復合肥上的競爭優勢。
公司2014年的營銷策略和營銷資源以進軍和拓展北方為主,穩步實施公司的進軍北方市場的戰略目標,并以此輻射北方市場,擴大公司在河南及北方糧食主產區的市場份額,逐步實現公司在全國的合理布局。
●金正大:2013年公司推行“種肥同播、顧問式營銷、密集開發、打造樣板市場、啟用金正大商學院”等營銷服務模式,效果較為顯著;復合肥、控釋肥產能增加且布局進一步改善,且新型肥料硝基肥推廣效果較好,產銷量增長較快,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進一步增長。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19.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95%,實現利潤總額8.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1.4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6億元,同比增長21.39%。
目前公司擁有四大優勢:
一、技術優勢: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自主研發體系,擁有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復合肥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企業重點實驗室等高端研發平臺。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星火計劃、國家火炬計劃、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和山東省科技攻關計劃等30余項國家級和省級重大科研項目。
二、產品優勢:公司依靠技術創新,實現復合肥、緩控釋肥的升級換代,已開發推出硝基復合肥、水溶性肥料、功能性肥料等新產品,逐步形成以緩控釋肥、硝基肥、水溶肥為主、普通復合肥及其他新型肥料為翼的格局。
三、品牌優勢:公司堅持品牌興企的產品戰略,重視自有品牌的培育。公司先后榮獲“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專利優秀企業”、“環保肥料首批認證企業”等殊榮。
四、營銷優勢:公司堅持“營銷優先”的指導思想,將肥料生產、營銷、施用有機結合,逐步建立了業內領先的“農化知識傳播體系、測土配方施肥服務體系、現場服務指導體系”的農化服務體系。公司具有完善的測土配方農化服務流程,將測土配方、實驗示范等農化服務與產品營銷進行緊密結合,實現業務之間的良性滲透和互補。公司先后與中國農科院、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及有關省市土肥站、農科院合作,在全國24個省的水稻、玉米、小麥、棉花等30多種作物上開展緩控釋肥應用試驗,2013年將產品的推廣擴大到硝基肥,取得了良好的試驗效果,為緩控釋肥、硝基肥大面積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水溶性肥料等其他新型肥料的推廣創造了良好條件。
2014年,公司將繼續以“營銷突破、服務升級”為中心,以“技術創新、產品升級”為切入點,以“項目建設、產能提升”為推動,以“管理提升、運營升級”為手段,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弘揚金正大文化,繼續完善公司經營機制,爭取實現業績穩步增長。
●史丹利: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4億元,同比增長5.71%,實現營業成本43億元,同比下降0.62%,管理費用2.3億元,同比增長62.78%,銷售費用3.7億元,同比增長41.1%,財務費用-4019萬元,同比下降23.75%,實現營業利潤4.8億元,同比增長40.68%,實現利潤總額4.9億元,同比增長37.9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7億元,同比增長36.15%。
2014年,公司在營銷方面,將繼續夯實成熟市場,努力拓展外圍市場。積極開發種植大戶、農村合作社資源,將其納入到公司渠道價值鏈中;將收集渠道數據,匯集整合渠道碎片信息,建立渠道數據庫,形成大數據資源;通過SAP等系統平臺,為種植大戶、農村合作社提供專肥專供、批量定肥、差異化服務等業務;加強對種植大戶、農村合作社和終端的掌控;加快專營商、專賣店的建設;探索農資一體超市的發展模式。
在研發方面,公司將持續優化生產工藝,提升肥料質量,積極研發綠色、高效、環保的新型肥料,不斷提高公司研發能力,提升產品競爭力。
在產能布局方面,公司將繼續執行“布局全國”的發展戰略,為公司在復合肥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保持優勢地位打好基礎。
(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