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悅榮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的生態條件不斷惡化,引起了廣泛的重視。為了保護生存環境,人們開始更加重視礦山地質環境評價工作。我國黃金礦蘊藏相對豐富,因此,對黃金礦山地質環境評價進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結合某地實例分析了有效對黃金礦山地質進行環境評價的措施,希望能夠為我國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關鍵詞】 黃金礦山 礦山地質 環境評價 采空區 泥石流
環境地質評價包括很多內容,需要查明的問題也較多,環境地質評價的主要任務是查明礦區的地質環境條件,以及影響礦區地質環境的因素,針對礦區存在的地質災害以及隱藏地質災害提出治理措施,保護礦區生態環境。環境地質評價對于礦山建設與礦山開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黃金礦山建設和開采概況
本文所列舉的礦山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該金礦日生產能力80t/d,年生產能力2.64萬噸。礦區范圍根據該省國土資源廳劃定的7個拐點坐標圈定,其拐點坐標如下:點1的X坐標為4126885.00,Y坐標為21371907.00;點2的X坐標為4126849.00,Y坐標為21372725.00;點3的X坐標為4126533.00,Y坐標為21372434.00;點4的X坐標為4126032.00,Y坐標為21372176.00;點5的X坐標4126073.00,Y坐標為21372077.00;點6的X坐標4126405.00,Y坐標為21372247.00;點7的X坐標為4126623.00,Y坐標為21371753.00。
礦區面積0.33km2,開采深度+100~-40m。已查明(332+333)資源量礦石量87812t,金金屬量1164kg,平均品位13.25×10-6,平均厚度1.03m;根據《開發利用方案》,可利用儲量(332+333)為84084t,金金屬量1119kg,根據礦體的賦存條件和選用的采礦方法,設計資源綜合利用率為84%,礦石貧化率為18%,年生產能力為2.64萬噸,礦山服務年限為4年。礦山規模較小,礦石埋藏淺,且呈陡狀產出。
2 有效的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
該黃金礦山位于丘陵山區,通過對該地周圍情況的調查,可以確定評價區的主要地質災害是金礦地下開采所造成的采空區塌陷和泥石流。
2.1 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
2.1.1 采空塌陷、伴生地裂縫
黃金礦山開采后,如果沒有及時填充采空區,采空區內部的支撐能力下降,當應力超過支撐范圍后,支撐圍巖就會發生彎曲和變形,嚴重時可能發生斷裂和塌陷。本次評估活動對評價區的資源開采進行了系統的規劃,對一些存在安全隱患的采空區進行填充,有效的避免了地質災害的發生。因此,采空區塌陷危險性評估為危險性小。
2.1.2 泥(渣)石流
礦山開采后會產生大量的廢石,如果不及時進行處理,很容易引發泥石流。該礦礦區內有三個廢石堆放處,根據調查分析,這些堆放處的面積和體積都較小,發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較小,因此,泥石流的危險性評估為危險性小。
2.2 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
2.2.1 采空塌陷、伴生地裂縫
根據調查得知,該黃金礦山礦體埋藏淺且薄,規模較小,因此,采空區也較小,大多采空區都已經得到很好的處理。如果礦山開采仍舊沿用目前的開采方法,嚴格遵循開發利用方案對采空區進行填充,那么發生采空區塌陷和裂縫的可能性很低。預測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為危險性小。
2.2.2 泥(渣)石流
目前,評估區的廢石堆體積和面積較小,但是隨著開采范圍的擴大,廢石會大量增加,如果遇到暴雨和振動等特殊環境條件很容易發生泥石流。礦山在開采過程中嚴格按照資源利用方案將廢石填充采空區,大大減少了廢石的堆放。因此,預測評估區泥石流危險性評估為危險性小。
2.3 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礦山建設用地適宜性評估
2.3.1 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
根據上述評價和預測評價可以得知,采空區的地質災害為危險性小,泥石流的發生幾率也非常低,即使發生泥石流也對周圍的地質環境影響也較小,且可以通過預防和治理的方法降低地質災害的影響,因此,總體來說,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為危險性小。
2.3.2 礦山建設用地適宜性評估
根據調查得知,該黃金礦山周圍地質條件簡單,存在的地質災害問題和安全隱患都較小,礦山建設過程破壞周圍地質環境的可能性較小。因此,評價區礦山建設適宜。
3 有效的評價地下水環境影響
3.1 地下水環境現狀評價
礦坑水源為Ⅱ類水,礦區主要補給水源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大氣降水通過巖石裂縫滲入到地下含水層。根據調查得知,礦坑水質一般。礦區位于水庫的下游,因此,礦山開采和礦山建設對水質的影響較小。礦山建設和礦山開采地下水環境危險性評估為危險性小。
3.2 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評價
隨著礦山開采力度的加大,礦坑影響范圍內的水源將會被用干,使附近的含水層不斷的補給礦坑影響范圍的含水層,從而影響到人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用水。但是,礦山開采過程中不會對周圍的地表水造成污染。由于評價區廢石堆放面積較小,且堆放時間較短,因此,即使經過雨水的沖刷,也不會對礦區周圍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很大的破壞。但是,礦山開采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炸藥,這些炸藥的使用會對礦區的水環境造成破壞。此外,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對礦山開采工人的生活用水進行處理,這些污水也會影響到地下水環境。
4 土地資源與地質地貌景觀影響評價
4.1 土地資源與地質地貌景觀現狀評價
礦山開采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石,這些廢石的堆放會占用植被的面積,同時也會影響到礦區的地形地貌景觀。礦山建設過程中也會占用大量的土地,破壞原有的地貌景觀。但是礦區所在區地處偏遠,與城鎮和交通干線距離較遠,因此,保護力度可以適當降低。endprint
4.2 土地資源與地質地貌景觀影響預測評價
礦山建設所在地的巖石屬性為花崗巖,這種巖石的穩定性較好,因此,只要選擇合適的開采方法就不會對周圍的地質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且礦區地處偏遠,不會對地形地貌景觀造成太大的影響。
5 礦山地質環境綜合分區評價
5.1 綜合分區評價
根據以上分析,礦山開采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為一般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為小,礦山開采對周圍的水環境以及地形地貌的影響都較小。因此,資源環境功能規劃要求低??傮w來說,礦山開采對周圍的生態環境破壞輕,預防和治理起來較為容易。
5.2 礦山建設適宜性評價
由于評價區地質環境較好,環境問題少,因此,礦山建設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非常小,即使存在發生災害的隱患,治理起來也非常簡單。礦山建設適宜性評價為適宜。
6 黃金礦山地質環境評價建議
(1)為了保證開采效果,避免對礦區周圍地質環境造成損害,礦山建設過程中必須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對環境評價中提出的地質災害進行預防,并制定完善的處理方案。(2)礦區周圍的一些居民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會私自開采。因此,必須對礦山資源進行整體規劃,找出民采井,并對這些民采井進行妥善處理,避免地質災害的發生。(3)為了有效提供開采效率,減少礦山開采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應該積極主動的創新開采方法,科學合理的施工,建立完善的檢測體系,制定系統的施工和環境保護方案,及時查明礦山開采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對已經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有效的處理。(4)礦山開采完成后,應該按照相關的規定完成環境治理工作,及時治理和回復礦區周圍的環境。
7 結語
綜上所述,該礦區的地質災害主要有采取區塌陷和泥石流兩種,但是這兩種地質災害都可以通過一定的處理措施進行防范。礦山的規模較小,因此,無論是礦山建設還是礦山開采對地質條件的影響都較小。礦區開采對周圍水環境的影響也較小,總體來說,礦山建設適宜。鑒于黃金礦山地質環境評價方法對礦山開采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因此,本文研究這個課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關偉,張明波.我國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現狀與管理情況[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8):129-131.
[2]何春盛,曾憲暖,董芳芳.淺談巖溶區礦山開采抽排地下水引發的地質環境問題和地質災害及其防治[J].資源環境與工程,2007(05):33-35.
[3]王海慶,宋伍鵬.基于GIS和RS的礦山地質環境評價方法比選[J].國土資源遙感,2010(05):10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