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寧
【摘 要】 SO2具有抗氧和殺菌作用。在乳清酒釀造的不同階段,合理地使用SO2,是釀造優質乳清酒的重要保證。乳清原酒中總酸的含量高于7.5g/L,乳清酒也需陳釀,經過一定時期的存放,酒的質量能夠得到改善。乳清酒也是有生命的物質,要讓其健康無缺陷,應掌握乳清酒病害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才能預防乳清酒各種病害的產生。
【關鍵詞】 發酵乳清原酒貯藏避害
發酵型乳清原酒是我國北方牧區的傳統飲料酒,以乳與乳制品為原料,如全脂乳、脫脂乳、乳清等經酵母發酵制成。乳清是生產干酪的副產物,隨著我國干酪消費量的逐年大增,干酪的生產將會在未來的幾年內逐漸成為乳品加工的熱點。隨著干酪產量的增加,將產生大量的副產物乳清,若不能很好的開發利用乳清制品,必將會造成資源上的嚴重浪費。但發酵型乳清原酒的貯藏控制與缺陷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個瓶頸,對其儲藏控制與缺陷避害成為發展這一傳統食品的重點。
1 發酵型乳清原酒的貯藏控制
發酵剛結束獲得的乳清原酒,質量粗糙,原酒需要經過貯藏,才能變得口味柔和。所以,嚴格控制貯藏過程的工藝措施,使原酒在最佳的成熟條件下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逐漸達到最佳的飲用質量。
1.1 SO2的控制
SO2具有抗氧和殺菌作用。[1]在乳清酒釀造的不同階段,合理地使用SO2,是釀造優質乳清酒的重要保證。乳清酒酒精發酵剛結束,立即加入150mg/L的SO2,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游離SO2逐漸消耗。當游離SO2降到30mg/L時,再補加45mg/L的SO2,控制乳清酒在裝瓶時游離SO2在50mg/L以上。
1.2 酸度的控制
當乳清原酒中總酸的含量高于7.5g/L,就需要進行降酸處理;當乳清原酒中總酸的含量低于5.0g/L就需要進行增酸處理。乳清原酒增酸和降酸處理,都應該在原酒轉入貯藏以后冬季自然冷凍以前進行處理[2]。
降酸處理可以采用物理撤離法進行冷凍,促進酒石酸鹽沉淀。當物理方法達不到降酸的要求時,需要進行化學方法降酸。即在乳清原酒中加入強堿弱酸鹽,中和其中過量的有機酸,從而降低酸度[3]。最常用的降酸劑有碳酸鈣、碳酸氫鉀和酒石酸鉀,其中以碳酸鈣最有效,而且最便宜。1.0g/L的碳酸鈣,可降低總酸1.0g/L(以硫酸計),可降低總酸1.5g/L(以酒石酸計)。
如果乳清原酒需要增酸,最好加入酒石酸。由于乳清酒中檸檬酸的總量不得超過1.0g/L,所以用檸檬酸增酸有很大的局限性,且其易被乳酸菌分解導致細菌性病害。通常檸檬酸增酸添加量一般不能超過0.5g/L。
1.3 人工老熟
為減少庫存時間,提高貯酒設備的利用率,采取人工催熟或加速老熟方法,使乳清酒提早上市。在尊重天然老熟的工藝程序的前提下,使用傳統的技術,實現人工老熟,但達不到天然老熟的精美程度。最普通的人工老熟方法是溫度變動較大的條件下。強制分子氧做氧化作用。目前有以下幾種方法:(1)巴斯德氏的人工老熟方法(2)過濾澄清與巴斯德氏方法結合(3)加熱處理法(4)冷處理與熱處理交互法(5)超聲波法。
1.4 陳釀時間與變化
乳清酒也需陳釀。陳釀多指在自然條件下,將新酒放在貯酒罐中,經過一定時期的存放,酒的質量能夠得到改善。乳清酒在貯存過程中經過以下幾個階段:(1)成熟階段:這一過程一般需要9~12個月,這時的酒風味改善,澄清度提高,口味醇正。(2)老化階段:成熟后的葡萄酒,在隔氧條件下貯存,隨著酒中含氧量的減少,氧化還原電位降低,在還原作用下,酒中的醇與酸等相互化合形成芳香物質,并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不斷積累。(3)衰老階段:貯酒時間過長或貯酒方法不對,乳清酒的品質會下降,隨著貯酒時間的延長,會使酒體越來越瘦弱,口味無力。由于乳清酒在貯存過程中發生著復雜而緩慢的化學和物理的變化,陳釀機理極為復雜,貯酒控制措施主要靠經驗把握。
2 發酵型乳清酒的缺陷與避害
乳清酒也是有生命的物質,要讓其健康無缺陷,應掌握乳清酒病害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才能預防乳清酒各種病害的產生。其病害可分為兩大類。
2.1 生物性病害
乳清酒是營養豐富的飲料,[3]對微生物來說也是一個較好的培養基,酒度低的乳清酒很容易使微生物繁殖,這些微生物有的對乳清酒有益,有的對乳清酒有害。因此,在釀造過程中,不僅要按時進行微生物檢查,而且要注意以下事項:①容器與發酵、貯藏等工具進行合理的殺菌處理。②調整好的發酵醪要及時加入菌種發酵,最好不超過24h。③貯酒管理要按時添罐,保持滿罐貯存,要注意不可用有病的酒添罐。④在整個釀造過程中要適當用二氧化硫,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感染。
總體防治措施:①添加游離SO2在80mg/L以上;游離SO2在50mg/L以上+山梨酸;快速巴氏殺菌;低菌罐裝,0.65μm膜式過濾。②控制乳酸菌,SO2在30mg/L以上;低菌罐裝,0.45μm膜式過濾。③抑制醋酸菌,游離SO2在40mg/L以上;低菌罐裝,0.45μm膜式過濾;快速巴氏殺菌。
乳清酒常見的生物性病害及防治方法:(a)醋酸菌病害:發病的酒在液面上會產生一層濃灰色薄膜,最初是透明的,以后變暗出現波紋,逐漸沉入罐底,形成一種黏性的稠密物體,俗稱“醋蛾”,品嘗時有一股醋酸味并有刺舌感[4]。預防方法:①嚴格控制發酵溫度,最高不超過30℃。②要注意滿罐貯存,按時添滿不得留有空隙。③酒窖注意衛生,及時熏硫,徹底消滅果蠅。治療方法:開始發現醋酸菌感染時,唯一的治療方法是采取加熱殺菌,加熱溫度為68~72℃,保持15min,殺菌后立即放入已殺過菌的貯酒罐中貯存。如果沒有殺菌設備,可以采取加醇提高酒度達到18%以上。(b)酒花菌病害:俗稱“白膜”,在發病的酒液面上有一層灰白色薄膜,開始薄膜光滑,時間長了漸漸形成皺紋,有時薄膜破裂擴散到酒中,使酒變渾,甚至酒度降低,品味平淡,并帶有不愉快的怪味。引起發病的病菌是酒花菌(產膜酵母)。預防方法:最簡單的方法是保持貯酒容器裝滿不留空隙,如無同品種酒添罐時,可采用下列的一種方法預防[5]:①隔絕空氣,空氣中含有氧氣,要阻止氧氣的進入,就要盡量保持滿罐,嚴格注意罐口的清潔衛生。②盡量減少酒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并在罐口處覆蓋少量的白蘭地或精致酒精。③使酒液面空間經常布滿一層二氧化碳、氮氣或SO2氣體。④可在液面上放一片“抗酒花漂片”,其主要物質是用石蠟基包埋的異硫氰酸丙烯酯,使用時芥茉香料會從石蠟基包衣中慢慢揮發出來,并充滿原酒表面的空間,從而防止酒花菌的繁殖,無異硫氰酸丙烯酯的殘留。
治療措施:①立即換罐,將裝病酒的酒罐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處理。②輕輕加入質量好的乳清原酒,使酒面上的酒花菌從罐口溢出,清除掉即可。③過濾一次,除掉散落的在原酒內的酒花菌。④加入鮮牛奶處理,去掉因酒花菌造成的乳清酒的怪味。鮮牛奶的用量一般為2.5mL/L。⑤可以在下一個發酵季節,加入乳清液作二次發酵。
2.2 乳清酒的非生物性病害
是由化學反應或酶的反應造成的,主要有兩種表現:(a)酒石酸鹽的結晶沉淀(b)破敗?。喊ㄑ趸钙茢?、鐵破敗、銅破敗、蛋白質破敗。
鑒定與預防(如表1)。
3 結語
乳清酒實施工業化生產的工藝與技術為切入點,系統試驗、實驗乳清酒工業化生產技術數據與指標,使研究成果更接近與生產實際,為復合發酵型乳清酒工業化的生產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遲健,張子曄,張偉,趙仁邦.發酵生產低醇乳清飲料.2007中國中部地區農產品加工產學研研討會論文集.
[2]張慧敏,李遠志.開菲爾的營養成分、保健功能及其產品研究進展[J].現代食品科技,(總86).
[3]劉慧,虎硯穎,周雨,李平蘭.功能性開菲爾牛乳酸馬奶酒的最佳發酵條件[J].食品工業.2004(1):35-37.
[4]Obera, N. Microbiological studies of kefir grains. Tokyo Univ. Agric. ,Jpn. 1980
[5]李強,顧立文.以乳清為原料生產蒸餾型奶酒[J].釀酒,2004,(05),黑龍江省輕工科學研究院.endprint
【摘 要】 SO2具有抗氧和殺菌作用。在乳清酒釀造的不同階段,合理地使用SO2,是釀造優質乳清酒的重要保證。乳清原酒中總酸的含量高于7.5g/L,乳清酒也需陳釀,經過一定時期的存放,酒的質量能夠得到改善。乳清酒也是有生命的物質,要讓其健康無缺陷,應掌握乳清酒病害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才能預防乳清酒各種病害的產生。
【關鍵詞】 發酵乳清原酒貯藏避害
發酵型乳清原酒是我國北方牧區的傳統飲料酒,以乳與乳制品為原料,如全脂乳、脫脂乳、乳清等經酵母發酵制成。乳清是生產干酪的副產物,隨著我國干酪消費量的逐年大增,干酪的生產將會在未來的幾年內逐漸成為乳品加工的熱點。隨著干酪產量的增加,將產生大量的副產物乳清,若不能很好的開發利用乳清制品,必將會造成資源上的嚴重浪費。但發酵型乳清原酒的貯藏控制與缺陷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個瓶頸,對其儲藏控制與缺陷避害成為發展這一傳統食品的重點。
1 發酵型乳清原酒的貯藏控制
發酵剛結束獲得的乳清原酒,質量粗糙,原酒需要經過貯藏,才能變得口味柔和。所以,嚴格控制貯藏過程的工藝措施,使原酒在最佳的成熟條件下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逐漸達到最佳的飲用質量。
1.1 SO2的控制
SO2具有抗氧和殺菌作用。[1]在乳清酒釀造的不同階段,合理地使用SO2,是釀造優質乳清酒的重要保證。乳清酒酒精發酵剛結束,立即加入150mg/L的SO2,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游離SO2逐漸消耗。當游離SO2降到30mg/L時,再補加45mg/L的SO2,控制乳清酒在裝瓶時游離SO2在50mg/L以上。
1.2 酸度的控制
當乳清原酒中總酸的含量高于7.5g/L,就需要進行降酸處理;當乳清原酒中總酸的含量低于5.0g/L就需要進行增酸處理。乳清原酒增酸和降酸處理,都應該在原酒轉入貯藏以后冬季自然冷凍以前進行處理[2]。
降酸處理可以采用物理撤離法進行冷凍,促進酒石酸鹽沉淀。當物理方法達不到降酸的要求時,需要進行化學方法降酸。即在乳清原酒中加入強堿弱酸鹽,中和其中過量的有機酸,從而降低酸度[3]。最常用的降酸劑有碳酸鈣、碳酸氫鉀和酒石酸鉀,其中以碳酸鈣最有效,而且最便宜。1.0g/L的碳酸鈣,可降低總酸1.0g/L(以硫酸計),可降低總酸1.5g/L(以酒石酸計)。
如果乳清原酒需要增酸,最好加入酒石酸。由于乳清酒中檸檬酸的總量不得超過1.0g/L,所以用檸檬酸增酸有很大的局限性,且其易被乳酸菌分解導致細菌性病害。通常檸檬酸增酸添加量一般不能超過0.5g/L。
1.3 人工老熟
為減少庫存時間,提高貯酒設備的利用率,采取人工催熟或加速老熟方法,使乳清酒提早上市。在尊重天然老熟的工藝程序的前提下,使用傳統的技術,實現人工老熟,但達不到天然老熟的精美程度。最普通的人工老熟方法是溫度變動較大的條件下。強制分子氧做氧化作用。目前有以下幾種方法:(1)巴斯德氏的人工老熟方法(2)過濾澄清與巴斯德氏方法結合(3)加熱處理法(4)冷處理與熱處理交互法(5)超聲波法。
1.4 陳釀時間與變化
乳清酒也需陳釀。陳釀多指在自然條件下,將新酒放在貯酒罐中,經過一定時期的存放,酒的質量能夠得到改善。乳清酒在貯存過程中經過以下幾個階段:(1)成熟階段:這一過程一般需要9~12個月,這時的酒風味改善,澄清度提高,口味醇正。(2)老化階段:成熟后的葡萄酒,在隔氧條件下貯存,隨著酒中含氧量的減少,氧化還原電位降低,在還原作用下,酒中的醇與酸等相互化合形成芳香物質,并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不斷積累。(3)衰老階段:貯酒時間過長或貯酒方法不對,乳清酒的品質會下降,隨著貯酒時間的延長,會使酒體越來越瘦弱,口味無力。由于乳清酒在貯存過程中發生著復雜而緩慢的化學和物理的變化,陳釀機理極為復雜,貯酒控制措施主要靠經驗把握。
2 發酵型乳清酒的缺陷與避害
乳清酒也是有生命的物質,要讓其健康無缺陷,應掌握乳清酒病害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才能預防乳清酒各種病害的產生。其病害可分為兩大類。
2.1 生物性病害
乳清酒是營養豐富的飲料,[3]對微生物來說也是一個較好的培養基,酒度低的乳清酒很容易使微生物繁殖,這些微生物有的對乳清酒有益,有的對乳清酒有害。因此,在釀造過程中,不僅要按時進行微生物檢查,而且要注意以下事項:①容器與發酵、貯藏等工具進行合理的殺菌處理。②調整好的發酵醪要及時加入菌種發酵,最好不超過24h。③貯酒管理要按時添罐,保持滿罐貯存,要注意不可用有病的酒添罐。④在整個釀造過程中要適當用二氧化硫,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感染。
總體防治措施:①添加游離SO2在80mg/L以上;游離SO2在50mg/L以上+山梨酸;快速巴氏殺菌;低菌罐裝,0.65μm膜式過濾。②控制乳酸菌,SO2在30mg/L以上;低菌罐裝,0.45μm膜式過濾。③抑制醋酸菌,游離SO2在40mg/L以上;低菌罐裝,0.45μm膜式過濾;快速巴氏殺菌。
乳清酒常見的生物性病害及防治方法:(a)醋酸菌病害:發病的酒在液面上會產生一層濃灰色薄膜,最初是透明的,以后變暗出現波紋,逐漸沉入罐底,形成一種黏性的稠密物體,俗稱“醋蛾”,品嘗時有一股醋酸味并有刺舌感[4]。預防方法:①嚴格控制發酵溫度,最高不超過30℃。②要注意滿罐貯存,按時添滿不得留有空隙。③酒窖注意衛生,及時熏硫,徹底消滅果蠅。治療方法:開始發現醋酸菌感染時,唯一的治療方法是采取加熱殺菌,加熱溫度為68~72℃,保持15min,殺菌后立即放入已殺過菌的貯酒罐中貯存。如果沒有殺菌設備,可以采取加醇提高酒度達到18%以上。(b)酒花菌病害:俗稱“白膜”,在發病的酒液面上有一層灰白色薄膜,開始薄膜光滑,時間長了漸漸形成皺紋,有時薄膜破裂擴散到酒中,使酒變渾,甚至酒度降低,品味平淡,并帶有不愉快的怪味。引起發病的病菌是酒花菌(產膜酵母)。預防方法:最簡單的方法是保持貯酒容器裝滿不留空隙,如無同品種酒添罐時,可采用下列的一種方法預防[5]:①隔絕空氣,空氣中含有氧氣,要阻止氧氣的進入,就要盡量保持滿罐,嚴格注意罐口的清潔衛生。②盡量減少酒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并在罐口處覆蓋少量的白蘭地或精致酒精。③使酒液面空間經常布滿一層二氧化碳、氮氣或SO2氣體。④可在液面上放一片“抗酒花漂片”,其主要物質是用石蠟基包埋的異硫氰酸丙烯酯,使用時芥茉香料會從石蠟基包衣中慢慢揮發出來,并充滿原酒表面的空間,從而防止酒花菌的繁殖,無異硫氰酸丙烯酯的殘留。
治療措施:①立即換罐,將裝病酒的酒罐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處理。②輕輕加入質量好的乳清原酒,使酒面上的酒花菌從罐口溢出,清除掉即可。③過濾一次,除掉散落的在原酒內的酒花菌。④加入鮮牛奶處理,去掉因酒花菌造成的乳清酒的怪味。鮮牛奶的用量一般為2.5mL/L。⑤可以在下一個發酵季節,加入乳清液作二次發酵。
2.2 乳清酒的非生物性病害
是由化學反應或酶的反應造成的,主要有兩種表現:(a)酒石酸鹽的結晶沉淀(b)破敗?。喊ㄑ趸钙茢?、鐵破敗、銅破敗、蛋白質破敗。
鑒定與預防(如表1)。
3 結語
乳清酒實施工業化生產的工藝與技術為切入點,系統試驗、實驗乳清酒工業化生產技術數據與指標,使研究成果更接近與生產實際,為復合發酵型乳清酒工業化的生產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遲健,張子曄,張偉,趙仁邦.發酵生產低醇乳清飲料.2007中國中部地區農產品加工產學研研討會論文集.
[2]張慧敏,李遠志.開菲爾的營養成分、保健功能及其產品研究進展[J].現代食品科技,(總86).
[3]劉慧,虎硯穎,周雨,李平蘭.功能性開菲爾牛乳酸馬奶酒的最佳發酵條件[J].食品工業.2004(1):35-37.
[4]Obera, N. Microbiological studies of kefir grains. Tokyo Univ. Agric. ,Jpn. 1980
[5]李強,顧立文.以乳清為原料生產蒸餾型奶酒[J].釀酒,2004,(05),黑龍江省輕工科學研究院.endprint
【摘 要】 SO2具有抗氧和殺菌作用。在乳清酒釀造的不同階段,合理地使用SO2,是釀造優質乳清酒的重要保證。乳清原酒中總酸的含量高于7.5g/L,乳清酒也需陳釀,經過一定時期的存放,酒的質量能夠得到改善。乳清酒也是有生命的物質,要讓其健康無缺陷,應掌握乳清酒病害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才能預防乳清酒各種病害的產生。
【關鍵詞】 發酵乳清原酒貯藏避害
發酵型乳清原酒是我國北方牧區的傳統飲料酒,以乳與乳制品為原料,如全脂乳、脫脂乳、乳清等經酵母發酵制成。乳清是生產干酪的副產物,隨著我國干酪消費量的逐年大增,干酪的生產將會在未來的幾年內逐漸成為乳品加工的熱點。隨著干酪產量的增加,將產生大量的副產物乳清,若不能很好的開發利用乳清制品,必將會造成資源上的嚴重浪費。但發酵型乳清原酒的貯藏控制與缺陷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個瓶頸,對其儲藏控制與缺陷避害成為發展這一傳統食品的重點。
1 發酵型乳清原酒的貯藏控制
發酵剛結束獲得的乳清原酒,質量粗糙,原酒需要經過貯藏,才能變得口味柔和。所以,嚴格控制貯藏過程的工藝措施,使原酒在最佳的成熟條件下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逐漸達到最佳的飲用質量。
1.1 SO2的控制
SO2具有抗氧和殺菌作用。[1]在乳清酒釀造的不同階段,合理地使用SO2,是釀造優質乳清酒的重要保證。乳清酒酒精發酵剛結束,立即加入150mg/L的SO2,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游離SO2逐漸消耗。當游離SO2降到30mg/L時,再補加45mg/L的SO2,控制乳清酒在裝瓶時游離SO2在50mg/L以上。
1.2 酸度的控制
當乳清原酒中總酸的含量高于7.5g/L,就需要進行降酸處理;當乳清原酒中總酸的含量低于5.0g/L就需要進行增酸處理。乳清原酒增酸和降酸處理,都應該在原酒轉入貯藏以后冬季自然冷凍以前進行處理[2]。
降酸處理可以采用物理撤離法進行冷凍,促進酒石酸鹽沉淀。當物理方法達不到降酸的要求時,需要進行化學方法降酸。即在乳清原酒中加入強堿弱酸鹽,中和其中過量的有機酸,從而降低酸度[3]。最常用的降酸劑有碳酸鈣、碳酸氫鉀和酒石酸鉀,其中以碳酸鈣最有效,而且最便宜。1.0g/L的碳酸鈣,可降低總酸1.0g/L(以硫酸計),可降低總酸1.5g/L(以酒石酸計)。
如果乳清原酒需要增酸,最好加入酒石酸。由于乳清酒中檸檬酸的總量不得超過1.0g/L,所以用檸檬酸增酸有很大的局限性,且其易被乳酸菌分解導致細菌性病害。通常檸檬酸增酸添加量一般不能超過0.5g/L。
1.3 人工老熟
為減少庫存時間,提高貯酒設備的利用率,采取人工催熟或加速老熟方法,使乳清酒提早上市。在尊重天然老熟的工藝程序的前提下,使用傳統的技術,實現人工老熟,但達不到天然老熟的精美程度。最普通的人工老熟方法是溫度變動較大的條件下。強制分子氧做氧化作用。目前有以下幾種方法:(1)巴斯德氏的人工老熟方法(2)過濾澄清與巴斯德氏方法結合(3)加熱處理法(4)冷處理與熱處理交互法(5)超聲波法。
1.4 陳釀時間與變化
乳清酒也需陳釀。陳釀多指在自然條件下,將新酒放在貯酒罐中,經過一定時期的存放,酒的質量能夠得到改善。乳清酒在貯存過程中經過以下幾個階段:(1)成熟階段:這一過程一般需要9~12個月,這時的酒風味改善,澄清度提高,口味醇正。(2)老化階段:成熟后的葡萄酒,在隔氧條件下貯存,隨著酒中含氧量的減少,氧化還原電位降低,在還原作用下,酒中的醇與酸等相互化合形成芳香物質,并隨著貯存時間的延長不斷積累。(3)衰老階段:貯酒時間過長或貯酒方法不對,乳清酒的品質會下降,隨著貯酒時間的延長,會使酒體越來越瘦弱,口味無力。由于乳清酒在貯存過程中發生著復雜而緩慢的化學和物理的變化,陳釀機理極為復雜,貯酒控制措施主要靠經驗把握。
2 發酵型乳清酒的缺陷與避害
乳清酒也是有生命的物質,要讓其健康無缺陷,應掌握乳清酒病害發生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才能預防乳清酒各種病害的產生。其病害可分為兩大類。
2.1 生物性病害
乳清酒是營養豐富的飲料,[3]對微生物來說也是一個較好的培養基,酒度低的乳清酒很容易使微生物繁殖,這些微生物有的對乳清酒有益,有的對乳清酒有害。因此,在釀造過程中,不僅要按時進行微生物檢查,而且要注意以下事項:①容器與發酵、貯藏等工具進行合理的殺菌處理。②調整好的發酵醪要及時加入菌種發酵,最好不超過24h。③貯酒管理要按時添罐,保持滿罐貯存,要注意不可用有病的酒添罐。④在整個釀造過程中要適當用二氧化硫,防止有害微生物的感染。
總體防治措施:①添加游離SO2在80mg/L以上;游離SO2在50mg/L以上+山梨酸;快速巴氏殺菌;低菌罐裝,0.65μm膜式過濾。②控制乳酸菌,SO2在30mg/L以上;低菌罐裝,0.45μm膜式過濾。③抑制醋酸菌,游離SO2在40mg/L以上;低菌罐裝,0.45μm膜式過濾;快速巴氏殺菌。
乳清酒常見的生物性病害及防治方法:(a)醋酸菌病害:發病的酒在液面上會產生一層濃灰色薄膜,最初是透明的,以后變暗出現波紋,逐漸沉入罐底,形成一種黏性的稠密物體,俗稱“醋蛾”,品嘗時有一股醋酸味并有刺舌感[4]。預防方法:①嚴格控制發酵溫度,最高不超過30℃。②要注意滿罐貯存,按時添滿不得留有空隙。③酒窖注意衛生,及時熏硫,徹底消滅果蠅。治療方法:開始發現醋酸菌感染時,唯一的治療方法是采取加熱殺菌,加熱溫度為68~72℃,保持15min,殺菌后立即放入已殺過菌的貯酒罐中貯存。如果沒有殺菌設備,可以采取加醇提高酒度達到18%以上。(b)酒花菌病害:俗稱“白膜”,在發病的酒液面上有一層灰白色薄膜,開始薄膜光滑,時間長了漸漸形成皺紋,有時薄膜破裂擴散到酒中,使酒變渾,甚至酒度降低,品味平淡,并帶有不愉快的怪味。引起發病的病菌是酒花菌(產膜酵母)。預防方法:最簡單的方法是保持貯酒容器裝滿不留空隙,如無同品種酒添罐時,可采用下列的一種方法預防[5]:①隔絕空氣,空氣中含有氧氣,要阻止氧氣的進入,就要盡量保持滿罐,嚴格注意罐口的清潔衛生。②盡量減少酒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并在罐口處覆蓋少量的白蘭地或精致酒精。③使酒液面空間經常布滿一層二氧化碳、氮氣或SO2氣體。④可在液面上放一片“抗酒花漂片”,其主要物質是用石蠟基包埋的異硫氰酸丙烯酯,使用時芥茉香料會從石蠟基包衣中慢慢揮發出來,并充滿原酒表面的空間,從而防止酒花菌的繁殖,無異硫氰酸丙烯酯的殘留。
治療措施:①立即換罐,將裝病酒的酒罐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處理。②輕輕加入質量好的乳清原酒,使酒面上的酒花菌從罐口溢出,清除掉即可。③過濾一次,除掉散落的在原酒內的酒花菌。④加入鮮牛奶處理,去掉因酒花菌造成的乳清酒的怪味。鮮牛奶的用量一般為2.5mL/L。⑤可以在下一個發酵季節,加入乳清液作二次發酵。
2.2 乳清酒的非生物性病害
是由化學反應或酶的反應造成的,主要有兩種表現:(a)酒石酸鹽的結晶沉淀(b)破敗?。喊ㄑ趸钙茢 ㈣F破敗、銅破敗、蛋白質破敗。
鑒定與預防(如表1)。
3 結語
乳清酒實施工業化生產的工藝與技術為切入點,系統試驗、實驗乳清酒工業化生產技術數據與指標,使研究成果更接近與生產實際,為復合發酵型乳清酒工業化的生產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遲健,張子曄,張偉,趙仁邦.發酵生產低醇乳清飲料.2007中國中部地區農產品加工產學研研討會論文集.
[2]張慧敏,李遠志.開菲爾的營養成分、保健功能及其產品研究進展[J].現代食品科技,(總86).
[3]劉慧,虎硯穎,周雨,李平蘭.功能性開菲爾牛乳酸馬奶酒的最佳發酵條件[J].食品工業.2004(1):35-37.
[4]Obera, N. Microbiological studies of kefir grains. Tokyo Univ. Agric. ,Jpn. 1980
[5]李強,顧立文.以乳清為原料生產蒸餾型奶酒[J].釀酒,2004,(05),黑龍江省輕工科學研究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