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峰
【摘 要】 第二熱電廠75t/h循環流化床鍋爐DGG75/3.82-2型鍋爐是單汽包自然循環,高溫“氣-固”旋風分離,全鋼結構爐架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由于我公司的循環流化床鍋爐自機組投運以來曾多次出現問題,影響了機組的安全經濟運行。在這期間我們總結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采取了諸多保證鍋爐安全運行的措施,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本文試圖從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幾個主要經濟指標(燃燒效率、飛灰含碳量、煤耗、風機電耗)方面進行分析,并依據我廠現狀,總結一些提高其經濟性的運行調整經驗,以便在實際運行中加以實施,充分發揮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優勢。
【關鍵詞】 循環流化床鍋爐 經濟性 燃燒效率 電耗 運行調整
1 引言
本文結合第二熱電廠鍋爐各熱力參數從運行調整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提高循環流化床鍋爐經濟性的有效節能改造措施,為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安全、經濟運行提供經驗參考和借鑒。
2 鍋爐概況
第二熱電廠75t/h循環流化床鍋爐DGG75/3.82-2型鍋爐是單汽包自然循環,高溫“氣-固”旋風分離,全鋼結構爐架的循環流化床鍋爐。布置方式為露天布置,由前部、尾部兩個豎井及連接兩個豎井的一個旋風分離器組成。
2.1 運行技術措施
在確保循環流化床鍋爐能夠安全穩定運行前提下,對機組主要經濟指標(如廠用電率、供電煤耗、鍋爐效率等)加強了管理,通過搜集資料、多次研討優化運行調整的方案,制定多項運行調整措施,并在實際運行中加以驗證后再次改進,總結一系列針對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調整的經驗,提出了四項有效的燃燒措施,詳述如下:
2.1.1 低床壓燃燒措施
床壓的大小是反映爐內床料量多少的參數,也是爐床料量多少的唯一判斷依據,其數值又受到負荷、風量、床料粒度、煤質、煤種等多因素的影響,因而床壓是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技術中最重要而又復雜的參數之一。
2.1.2 低氧量燃燒措施
在循環流化床鍋爐運行初期,對其燃燒控制經驗不足,對氧量的控制大多沿襲傳統煤粉爐的燃燒經驗及運行設計說明書,采用了較大的過量空氣系數,氧量O2控制值在3-4%,引起一系列不利影響,如:磨損大、床溫低、飛灰大、風機電耗大等。經過認真分析及總結經驗,打破固定思維,考慮到循環流化床鍋爐爐膛的密封性好,漏風系數極小,氧量隨煙氣流向逐漸降低,與傳統煤粉爐的氧量隨煙氣流向因漏風的增加而變大正好相反,因此降低氧量運行是可行且有利的,在經過多次運行分析對比,更加證實其正確性。在采用低氧量燃燒技術后,風量的減少使風機電耗降低;床溫的提高使鍋爐燃燒效率升高、飛灰含碳量降低;風速的降低使磨損減弱。因此低氧量燃燒技術的采用大大提高了鍋爐的燃燒經濟性。
2.1.3 優化煤粒粒徑級配措施
循環流床鍋爐的床料內循環及外循環方式增加了灰粒(煤粒)在爐內停留時間,有利于煤粒燃盡。我廠加大對細碎機的設備管理,提高細碎機效率,增加煤粒取樣化驗次數,對煤的粒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入爐煤粒度為0-7mm;中位粒徑d50=0.6mm(d50=0.6mm代表的意義是煤的粒度以0.6mm為分界各占50%);煤的粒度小于200μm的不大于25%。
通過這些措施合理調整且優化了煤的粒度級配,減少煤粒中過大過小的成份,使煤在爐內的燃盡程度有了較大提高,有效降低了飛灰可燃物和底渣含碳量,大大提高了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燃燒經濟性。
2.2 經濟指標分析
2.2.1 降低飛灰可燃物
飛灰可燃物是循環流化床鍋爐主要性能指標之一,我廠試運初期,飛灰含碳量較高,常常達到15%左右,以至鍋爐熱效率低于保證值,降低飛灰可燃物的措施有以下幾點:
(1)采用四項有效的燃燒措施即:低床壓、低氧量、高爐膛壓力、優化煤粒粒徑級配措施,提高鍋爐燃燒效率的同時也降低了飛灰可燃物。
(2)提高爐膛溫度:循環流化床鍋爐的飛灰中,粒徑d=40~50μm的灰粒含碳量最高,d>70μm灰粒的飛灰含碳量則比較低。d=40~50μm的灰粒多為分離器分離不下來而一次通過分離器的灰粒,與煤粉爐中的灰粒直徑為一個數量級,其含碳量與爐膛溫度有很大關系,在確保SO2及NOx排放指標合理的前提下,適當提高床溫是降低飛灰含碳量的有效措施,將控制床溫由試運初的860℃提高到900℃。
2.2.2 降低供電煤耗
機組試運初期,其供電煤耗較大,且明顯高于同級別的煤粉爐,經一系列措施采取后供電煤耗有所降低。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幾點:(1)機組低負荷時采用滑壓運行方式:因循環流化床鍋爐機組運行調峰能力強,機組經常在低負荷運行,采用滑壓運行即可降低節流損失,又可降低給水泵電耗,機組經濟性得到提高;(2)煤質:在煤源緊張的情況下,盡可能的保證煤質穩定,保持鍋爐燃燒的穩定性,另外保證細碎機的可靠運行,使煤粒粒徑級配在合理要求內;(3)經濟性實驗:積極對機組進行經濟性實驗,通過實驗尋找提高經濟性的措施,另外對機組做最大出力試驗,通過試驗對機組出力進行擴容,由3.5MW擴容為4MW,機組的出力得到有效提高。
3 結語
針對循環流化床鍋爐爐內燃燒這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通過對燃燒的理論研究和大量運行經驗總結,針對每一問題、每一環節,從設備改造和運行調整兩方面積極探索解決方法,使我們較準確地把握了爐內燃燒工況,較精確地對燃燒進行了調整,既提高了運行水平,又保證了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安全、穩定、經濟運行,在國內同類型機組運行評價中達到領先水平,4#鍋爐熱效率由試運前的90%提高到目前的93.2%。
參考文獻:
[1]馮俊凱.循環流化床燃燒鍋爐正常運行的規律[J].能源信息與研究.2000,16(1).
[2]岑可法等.循環流化床鍋爐理論設計與運行[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
[3]呂俊復,張建勝,岳光溪.循環流化床鍋爐運行與檢修[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