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


對于80后、90后的年輕人來說,記住秦怡多半不是因為她的銀幕形象,而是每一次她上電視訪談節目時,出現在我們面前她自己的形象——永遠是一絲不茍的優雅。鶴發紅唇,峨眉淡掃,一襲黑色連衣長裙、架一副明亮的金絲眼鏡,任你是誰,一個90+的老人,以這樣的氣質出現在你面前,不回頭不注視才是不可能的。
太美麗的煩惱
記得小時候曾經看過一個節目訪談,一個與秦怡熟識的導演說起一個段子:一幫朋友去公園看孔雀,唯獨秦怡走到孔雀面前時,孔雀開屏了。于是大家以后就有了一個美談,說秦怡的美讓孔雀都嫉妒了。后來才知道,關于美麗的故事,豈止這么多。
年輕的時候,秦怡上的是老上海的洋學堂。因為天生麗質,常常有男生趴在教室窗外偷看,因而還被學校訓育主任以影響其他學生安心讀書為由勸退。放學回家路上也常有男生給她遞信件或者尾隨她回家,可見秦怡從小就是個十足的美人胚子。
興致來了,秦怡還會聊到自己十幾歲時的情竇初開。“喜歡過一個小學同學。他對我也很好,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他去了美國,我們沒能在一起。”后來的故事更為傳奇,就像是拍電影。“后來他從美國回來,我還給他介紹了一個女演員當女朋友呢。”秦怡談起這些往事,已經是在享受一段醇厚的友情了。沒有更多的奢望,平靜如常又優雅隨性地老去,也許這正是她的美始終如一的秘密。
秦媽比魯媽苦
上帝是公平的,這個女人,上天給予了她超越常人的美,卻也用超常的磨礪考驗了她的人生。在秦怡走過的90多年中,她上過戰場,16歲只身離家投身革命,從此再也沒有見到大姐和父親,后來文革中母親離世也未能最終盡孝,而痛苦的婚姻、丈夫的早逝和兒子的精神疾病更是讓這近一個世紀的時光變得更為坎坷,在無數次打擊中她甚至還得過癌癥。一次在上海公演話劇《雷雨》時,秦怡飾演魯媽。中午排練完,別人都吃飯,她還要去精神病院給兒子送飯,回來再補妝吃飯。同班的演員不禁感嘆:“秦媽比魯媽苦啊。”
外人聽來,這是多么心酸的一幕。我甚至能夠想到那個畫面,那個忙碌生存顧不得自己美麗的女人。不過秦怡卻依然是淡淡地敘述著,連腔調都不曾顫抖或改變一點。你會怪上帝對她太過苛刻,連一個相依為命四十多年,讓她操碎心的兒子都不給她留下。然而曾經對媒體說過“兒子去世后幾乎不能活下去”的她,現在也在慢慢的習慣與適應中,留給大家一個堅強依舊的背影,讓人感嘆她的韌性。
值得抵得幸福
當談起自己覺得這輩子幸福嗎?秦怡老師略微想了想,以老人看透歲月滄桑的淡然口氣說道:“幸福倒說不上,畢竟幸福是一種相對松快的感覺。但我這一輩子,也活得很值得。”
現如今有一個流行詞叫“女漢子”,用來形容特別能抗事兒又獨立的女性。讓人驚訝的是,青年時的秦怡就顯露出了這種“女漢子”性格。小時候的秦怡最喜歡的運動不是一般女孩子喜歡的什么跳繩、皮筋居然是單杠雙杠、爬竹竿、跳平臺,“我能從單杠上跳到雙杠上,也能從雙杠上跳到單杠上。會跳平臺還對我演戲有幫助,出演《鐵道游擊隊》時,我堅決不用什么替身,自己從房頂跳下來。”
也許正是一種從年輕時就有的倔強和不服輸,讓秦怡在挫折面前反而遇強更強。即便如今已經是92歲的老人,她的生活依舊忙碌而精彩。她常常寫作到深夜,堅持創作劇本;每天要接受來自全國各地的采訪;依舊渴望著塑造代表自己的好角色。除此之外,她還渴望繼續學英語,哪怕記不住單詞仍希望試一試。她酷愛電影,幾十年如一日,就連年輕人常看的恐怖片她也會看,而最令人沒想到的是,吸血鬼的片子她也看,“演得那么好,恐怕生活中真有這種事情。”單純又可愛的老人,讓人又徒增了親切感。
一個人生活的秦怡,沒有在無所事事的虛耗中回憶往事,而是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安排得充實飽滿。能夠自己做的家務,她都不假手鐘點工。沒有繞膝之樂,沒有大家都享受的天倫,她是一個自己給自己找樂的人。她讓年輕人都感受一種自愧不如的心氣兒,這心氣兒引領她走出過多少人生的黑暗地帶,一直抵達平靜安詳的晚年。
看著秦怡,會讓人想到美國電影《兔子洞》里的一段話:“失去親人的痛苦,永遠都會跟隨著你,但它的重量會慢慢變輕,總有一天你會接受。直到最后,就像你在兜里放上一塊兒磚頭上路。”她把生活的苦痛都變成內在的修為,所以她的美能夠穿越時間而不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