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賈 欣,陳瑞平
(鄭州市衛生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5)
為切實推動我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給中職生提供更廣闊的就業和發展空間,2013年教育廳成立了“河南省中國-德國合作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緊急救護專業項目”,該項目共有3所實施學校。緊急救護專業在職業教育領域是一種嶄新的嘗試,在教學中,如何根據學生未來崗位需求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幫助學生順利通過德國的專業職業資格考試,從而打開進入德企的大門,這些都是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案例教學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技能、知識和理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1]。本研究在急救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使學生對緊急救護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更加直觀、具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為緊急救護專業中德班學生。
1.2.1 教學案例框架的形成 因為德方只提供教學大綱和參考書,不提供教材,因此我們在深入研究德國急救醫療體系和職業教育的基礎上,根據學生未來崗位需求,以大綱為依據,將要求學生掌握的急救知識和技能進行系統整合,確立循環、呼吸、消化、神經等各系統常見急癥的類型、數量,形成教學案例框架。
1.2.2 教學案例的具體設計 結合臨床急救真實情景、急救專家意見,參考網絡資源,設計案例的具體內容,涵蓋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主要輔助檢查等。案例的設計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并難易適中,充分考慮中職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
1.2.3 教學案例的呈現形式 針對每一個具體案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呈現形式。多媒體展示:以文字、圖片、視頻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示急救案例;角色扮演:由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真實的急救情景;ECS(高仿真綜合模擬人)情景教學:借助ECS設計相關參數模擬案例,訓練學生心肺復蘇、吸氧、急危重癥監護等救護技能以及除顫儀、呼吸機等急救設備的使用。
1.3.1 應用于理論教學 以案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案例:患者,男,65歲,有高血壓及吸煙史,兩年來勞累時感到胸骨后壓榨樣疼痛,常在休息或含硝酸甘油5分鐘內緩解。近兩周來發作頻繁,每次發作疼痛程度較前加重。今晨起時突感左胸劇烈壓榨樣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肢內側放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片,疼痛無緩解,并持續約1小時,急診入院。通過介紹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對這一急癥病因、癥狀進行分析,并引導學生思考還需要做哪些檢查、給予什么救護措施。
還可利用案例視頻進行教學。如在急性左心衰竭的授課過程中,以真實案例視頻呈現該病的臨床表現:嚴重呼吸困難、口唇發紺、大汗淋漓、恐懼、兩肺濕啰音。引導學生進行案例評估,并討論具體救護措施。最后視頻展示急救過程,患者采取端坐位,兩腿下垂,高流量吸氧并給予酒精濕化,應用嗎啡、西地蘭、速尿等搶救藥物。
1.3.2 應用于實踐技能訓練 在技能教學中引入典型案例進行仿真教學與實訓。例如,以心肌梗死案例訓練學生心電監護、氧氣吸入等急救技能;利用ECS設計相關參數,使學生能識別常見嚴重心律失常的心電圖特征,并在模擬人身上實施具體急救措施。將這些技能訓練融入具體的、典型的案例中,有利于學生在逼真的臨床情境中掌握常見急癥救護措施[2]。
1.3.3 應用于考核 理論考核:給出典型案例,讓學生進行病情評估,做出判斷,給出具體救護措施。技能考核:以案例形式出題,讓學生抽題,首先進行案例評估,然后在模擬人身上實施救護措施,達到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
對26名中德班學生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探討案例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訪談內容根據研究目的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由研究者制訂訪談提綱,并請專家修改。
訪談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訪談前向受訪對象解釋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每人訪談時間約20~30分鐘,訪談結束及時整理資料,用Colaizzi分析法對資料進行反復閱讀、分析、編碼、分類,并提煉主題[3]。
15名學生表示,通過案例教學使理論知識變得更好理解,學習的理論知識能和急救實踐聯系在一起。1名男生說:“老師在課堂上播放的那些急救案例視頻,鮮血淋漓的場面,患者痛苦無助的表情,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現場的緊張氣氛,視頻、圖片能幫助我記憶?!?名女生說:“案例把‘病’和‘人’聯系起來,感覺疾病不再是單純的某些癥狀,而是一個個真實、具體的患者,從而更好理解了?!眱擅f:“你要問哪種急癥有什么表現,該采取什么救護措施,只要想到老師給我們講的某個典型案例,我就一下子都回憶起來了?!?/p>
8名學生表示,案例教學對操作技能的掌握有幫助,有助于提高技能操作訓練的效果。3名學生說:“案例教學使我知道了所學的這些急救技術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用。”1名男生說:“單純練習某一項操作很乏味、枯燥,但在案例教學中,我感覺不是在練習操作,而是在救人,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從而增強了責任感?!?/p>
1名女生說:“老師在展示一個案例后,會讓我們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每個人都要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小組意見,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獲很大,因為以前我不太會和同學交流,可是這種形式逼著我和同學交流,從而提高了我的溝通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1名男生說:“老師每次分組的人員都不一樣,在和他人的接觸中,我學到了很多。”
急救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然而即使安排學生到臨床見習、實習,他們也很難有機會接觸到所學習的所有急癥病例,更不可能在患者身上完成所有的急救技能訓練。因此,在教學中以真實、典型的急救案例為載體,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使學生對緊急救護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更加直觀、具體,并真正掌握常見急危重癥患者的初步處理和搶救配合,正確實施急救護理措施,為今后從事急救工作奠定基礎。案例教學法教學內容形象生動,體現了知識、能力和素質為一體的綜合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急救意識和技能,提高其綜合素質[4]。但與此同時,案例教學也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案例設計應符合中職生的認知特點,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應選擇那些有代表性的案例,難易程度既要考慮學生已經掌握的急救理論知識和技能水平,又要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并符合中職生的認知特點,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此外,還應注重技能訓練,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訓練有機結合,構建理論實踐一體化課堂。
(2)案例的內容應符合臨床急救實踐,體現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念。案例應來源于實踐,與學生未來工作崗位相適應,體現以任務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念。教師應深入臨床一線,收集急救案例。我們與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多家醫院急診科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定期組織教師參觀學習,到臨床收集案例,并組織學生到急診機構見習,熟悉常見急癥的臨床表現及搶救流程,幫助學生加深對案例的理解。
(3)案例教學法與PBL、TBL教學法結合,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TBL(Team-BasedLearning,TBL)是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方法,這兩種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5-6]。以案例教學法為載體,以小組為教學組織形式,以問題為導向,將PBL教學思想貫穿于案例教學的過程中。例如,在理論教學中以案例導入,以小組為單位組織教學,引發學生思考:該患者主要的癥狀有哪些?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應該采取哪些救護措施?3種教學方法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綜合職業素質。
[1]王青梅,趙革.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1(3):7-9.
[2]曾麗芳,黃謹耘,周克雄,等.護理技能教學中引入臨床典型案例進行仿真實訓的效果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6):79-80.
[3]李錚.護理研究中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4):318-319.
[4]劉紅秀.案例教學法在急危重癥整體護理查房中的應用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6):123-124.
[5]馮彩霞.以PBL 為導向的案例教學模式在五官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7):40-41.
[6]徐金梅,費索定,劉桂娟.TBL 與LBL 模式在高職急重癥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2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