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津



單獨兩孩 落地有聲
猶如大眾對房產調控政策的期待一樣,政策總是千呼萬喚始出來,而國人總是習慣把政策這類稱之為懸在半空的“靴子”,一日懸浮著,一日就擔心著。“單獨兩孩”也是只“靴子”,年前終于鏗鏘落地,猶有余音,還驚起了漣漪陣陣。
中國大地實行了多年的“雙獨兩孩”政策,這次終于有了松動。獨生子女政策自1979年開始實行,也就是說當年出生的獨生子女現如今已經35歲,大多數已經為人妻、為人母或是為人夫、為人父。三十五年來,中國已經累計了1.5億獨生子女。美國《科學》雜志刊登的一份調查報告稱,1979年后出生的中國獨生子女“互信程度較低、更傾向于規避風險、情緒上更為悲觀”。報告稱,這將對中國產生廣泛的社會和經濟影響。而逐漸過了適婚年紀正在慢慢老去的“80后”也到了生兒育女的年齡,他們卻不敢面對這樣的事實了。
2013年歲末有兩件值得記憶的事件。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醞釀多年的“單獨兩孩”終于開始實施,生育政策終于又邁出了一小步,這讓很多單獨家庭歡呼雀躍了許久,似乎開始蠢蠢欲動了。接下來就是看似漫長的半個月的等待,之后才得到確定的消息。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決議》,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單獨兩孩政策依法啟動實施。
于是,“你會生二胎嗎?”成了各大網站、微信、微博熱議的話題,這個熱度給冬天增加了點恍恍惚惚的溫度,似有似無。很多滿足條件的單獨家庭也感嘆“生不起”,養兒育女畢竟不是一件小事,還得好好盤算盤算。
單獨家庭的經濟賬
新政策出臺后,根據最新的統計顯示,上海40多萬個家庭具有生二胎資格。但現實情況是,上海父母似乎另有考慮。某網站對1200位上海居民實施的調查發現,70%的接受調查者不想要二胎。其中,24%的人明確表示只要一個孩子,46%的人表示“可能”會只要一個孩子。
撫養孩子的成本似乎是讓人們猶豫的主要原因。養育一個孩子的負擔已經夠重了,撫養兩個孩子超過了多數家庭的經濟能力。
據粗略估算,在上海將一個孩子從出生供到大學畢業至少需要200萬元人民幣。一個普通上海家庭每月用于孩子上幼兒園的支出為3000元,參加英語或藝術培訓班的支出為2000元。孩子的教育費用占到一個家庭月收入的一半。
一些頭胎為兒子的年輕夫婦更擔心二胎還是男孩。上海人認為,養活男孩的成本遠遠高于養活女孩,因為等孩子長大結婚時,得承擔為他們買房的負擔。
影響家庭再生孩子的日常生活壓力對政策規劃者來說不是好消息,他們希望放寬獨生子女政策能幫助緩解人口快速老齡化的影響。上海市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該市60歲及以上老人在2011年到2015年間可能增加100萬人。
失獨家庭之痛 兩孩能保護?
合肥失獨六旬媽媽無法面對失去獨生女兒的痛苦,運用醫學手段,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了雙胞胎女兒。雖然很幸運生命又有了延續,但是她卻更忙了,忙著在各個城市奔走,等到女兒們長大成人,自己也逐漸老去了,終于的承載著遺憾的小幸福如細水長流靜靜流淌著。但是這確實也引發了一個沉重的話題,失獨家庭之痛,誰來買單?
失獨家庭,指獨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養子女的家庭。失獨者年齡大都在50開外,他們大多經歷過上世紀50年代的經濟困難、60年代的文革浩劫、70年代的上山下鄉、80年代的一胎限制、90年代的分流下崗,一直和唯一的子女快樂地生活,一場意外卻奪走了孩子年輕的生命,經歷了“老來喪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缺少再養育的精力,只能獨自承擔養老壓力和精神空虛。
按照已有數據有些機構做了樣本統計:中國15歲至30歲的獨生子女總人數約有1.9億人,這一年齡段的年死亡率為萬分之四,因此每年約產生7.6萬個失獨家庭,按此統計,中國的失獨家庭至少已超百萬。2013年人口學家預計,中國漢族失獨家庭未來將達到一千萬。依照中國傳統家庭生育養老模式,這一群體面臨將是晚年無處安放的孤獨。
面對這個突出的國民之痛,專家提出了兩孩的家庭保護措施,來預防這個悲情的產生。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他們一定會質疑“只生一個好”,可是一切都晚了。
兩孩堪比“奢侈品”
“生”很容易,“育”則是一個漫長的路程。中國網絡上流傳的一筆細賬顯示,在北京、上海與廣州等一線城市,撫養一個孩子成本巨大,而據官方數據,去年北京職工的平均月收入為5223元。
一位武漢媒體從業人員蔡小姐,目前30歲出頭,工作很穩定,自己有哥哥姐姐,而先生是獨生子,恰好符合單獨的政策要求,她表示暫時沒打算,以后會考慮。目前女兒還只有兩歲多,需要全方位的照顧,而且工作上也不容自己馬上又懷孕生子,會給領導和同事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北上廣生二胎考慮的多是經濟賬,但是蔡小姐顧慮最多的拆分精力賬。
她會考慮生二胎跟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理由是:“每個人都應該有兄弟姐妹,這樣的成長才更快樂,除了爸爸媽媽之外還會有親人,他們會互相守護。越是長大就越是發現有兄弟姐妹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可能我小時候羨慕過別人獨生子女,因為家里負擔重沒有那么多的糖果吃。可是現在,我們家總是暖融融的一家人,父母也不會眼巴巴的盼著哪一個。”
像蔡小姐這樣的滿足“單獨兩孩”政策的家庭不在少數,生還是不生,不是經濟說了算,沒精力也不靠譜,對已經擁有了一個孩子的單獨家庭來說,堪比一件“奢侈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