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機電工程總體設計部 張丙菲 安練文 高雪蓮
北京機電工程總體設計部在近50年的發展中逐步形成了以“小核心、大協作”為特點的開放式協作科研生產管理體系,并在裝備項目管理中建立了自上向下且縱向管理與橫向協同相結合的矩陣式動態組織管理模式。體系及模式的高效運轉對管理流程、協作信息管控、項目人員激勵與上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自身發展的迫切需求及外部激烈的競爭環境,使總體部須通過實施持續改進管理來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近幾年,總體部客觀分析了自身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確定了“激發活力、提升效率”的工作核心,以構建基層授權機制、即時激勵機制和鼓勵創新機制努力激發基層活力,以優化流程、優化布局和重視工程信息化為重點穩步提升工作效率,以完善人力資源調配機制和統籌研發資源專業化來全力保障多型號任務的并行高效開展,以此引領總體部持續改進的管理方向。
面對縱向項目管理資源支配權限較大,而研究室等基層部門相對較弱的現狀,總體部通過日常辦公經費使用、獎金動態支配等途徑授予基層部門一定的經費支配權限,進而為部門資源調動提供保障。
一是授權研究室管理費,提升資金使用自主性。參照人均基本標準,結合各研究室人員數量設立研究室管理費,包括辦公費、交通費、加班餐費、差旅費4項;每年在制定總體部年度預算時,研究室管理費從科研生產經費中列支;報銷流程經部領導批準后直接進入財務審核。管理費的授權提升了各研究室內部管理的自主性,也減少了機關的工作負擔。
二是授權動態支配額度,提升獎金激勵的有效性。總體部允許各研究室負責人將本部門一定比例(不超過上一年度考核獎勵基數的20%)的績效考核獎金用于部門內部獎勵,如本部門科技創新獎勵、知識產權獎勵、即時獎勵等。獎金的動態支配可使研究室領導開展日常業務的績效考核,以提升獎金發放的及時性和激勵的有效性。
總體部按年度設立數十項團隊工作考核項目和重大試驗獎勵項目。團隊工作考核項目考核獎勵基數的70%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使用,其余30%根據考核目標完成情況,年終考核兌現;經費可跨年延續使用,機關相應職能部門負責審核和記錄備案。重大試驗獎勵在項目試驗成功后兌現,并一次性發放。
總體部設計、統一制作了紙質的即時獎勵卡作為獲獎人領取獎金的有效憑證,并設立了相關使用規范。個人或團隊獲得即時獎勵卡后,可自行選擇時間將獎勵卡交于財務,財務按照規定將獎金計入當月或下月工資。
總體部努力搭建融合技術和管理創新兩方面工作的鼓勵創新機制。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度,設立了研究室主任創新基金;完善管理創新平臺建設,建成了總體部知識中心和金點子網站,并設置了軟科學專用獎勵基金。
一是設立室主任創新基金,鼓勵基層技術創新。以各研究室為核心,采用項目負責人制,充分利用內外部多種資源,對關鍵領域、關鍵技術、新領域、新技術、新材料進行科技創新;項目負責人根據需要組建項目組,制定詳細攻關計劃,并由機關部門配合提供保障;經費來源為單位自籌,年度總額接近300萬元,各研究室年度總額不低于20萬元;研究室主任創新基金專款專用,并納入財務預算管理,責任人擁有該項目的經費支配權。
二是搭建軟科學展示平臺,鼓勵全員管理創新。總體部著力于綜合管理能力提升,設立了年度數十萬元的軟科學專項基金,鼓勵全員撰寫軟科學報告,進而為總體部經營管理及科學決策提供參考與支撐。該基金設定了發展戰略性課題、管理能力提升課題和部門業務管理課題3個重點研究方向,一旦通過專家評審,即可得到相應數額的基金獎勵。
此外,總體部員工可以通過指定的知識中心、金點子網站等發布合理化建議或以書面形式申報合理化建議,職能機關部門定期進行統計分析,遞交辦公會或科技委予以審閱、評獎,并進行公布和獎勵。
結合管理提升活動要求和實際需求,總體部適時調整發展計劃處、固定資產投資處、項目管理處等部門的職責分工,使相關職能劃分更加明晰。同時按照“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標準化,標準問題流程化,流程問題信息化”的思路完善工作規范和規章制度,開展跨部門的業務流程優化,建設多業務綜合集成的信息化系統,不斷強化全員管理增效和持續改進的意識,以進一步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實現管理流程信息化的全覆蓋。
總體部還對綜合業務流程進行了梳理和細分,明確各職能部門工作界面,張貼核心職能業務流程展板,開辟了網上綜合服務窗口和技術保障室服務窗口等,為全員提供了一個較為順暢的服務平臺。
結合專業發展和型號任務需求,總體部相繼成立了戰術導彈地面設備研究室、載荷環境與可靠性研究室、氣動水動研究室、第二總體室和復合材料事業部、武器系統虛擬設計與驗證中心、系統測試試驗中心和突防試驗室,專業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布局逐步完善,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
為推動后續軍品發展、推進結構調整、加快能力建設,總體部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深化“兩地三區”的整體規劃布局論證,扎實推進統籌建設。按照全力提升研發設計、試驗驗證能力,發展系統集成及聯試能力,加強復合材料防隔熱產品試制生產能力,將金屬機械加工能力調整為復合材料機械加工能力的思路,不斷調整優化能力結構和產品結構,使資源配置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總體部高度重視工程信息化,開展了數字化型號研制模式和信息化支撐技術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跨單位的導彈武器系統全壽命周期技術狀態管理等多項研究成果,并通過數字化大綱在新型號中推廣應用;不斷強化總體、氣動、結構和電子設計等專業的信息化工作;開展導彈總體設計信息平臺、結構快速設計、試驗數據管理、虛擬裝配試驗室、多武器平臺體系作戰仿真試驗環境等信息系統建設,以進一步深化工程信息化在科研生產中的應用,提高設計效率。
總體部根據科研生產需要,統籌型號隊伍建設,從以往型號隊伍的單一發展模式向型號設計師、研究師、專業師和試驗師模式發展,如圖1所示。出臺了專業師管理辦法,并以某研究室為試點,推行專業主任設計師體系,以進一步促進專業發展和人力資源的優化利用;探索建立專職的試驗師隊伍,逐步開展了專業測試與試驗隊伍建設工作,促進試驗技術的專業化發展。
面對多型號并舉的科研壓力,總體部通過強化型號科研生產相關產品和試驗資源的綜合統籌及專業化管理,充分挖掘現有資源潛力。對地面設備等型號主要配套產品研制生產任務進行整體策劃和統籌協調,統一簽訂外協合同,跟蹤落實生產環節。通過建立健全產品的動態管理、集中調配以及大型試驗的規范實施,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了全年各項科研生產任務的協調有序開展。

圖1 特色的專業人才發展模式
總體部業務辦理周期得到縮短,核算精細化水平和響應速度得到提升。經統計,總體部員工應用信息系統完成同樣事務的業務流程時間由每天1.2小時減少到0.5小時;通過簡化審批流程,審批時間縮短50%;通過產品數據管理系統的集成,實現了異地會簽和收發,設計師效率提高了30%;通過項目、合同、資金等多領域信息的融合,實現了多業務的統計和匯總功能,大幅較少了相關人員的工作時間。
近3年,總體部實現營業收入年平均增幅26.15%,利潤年平均增幅28.77%,經濟增加值年平均增幅62.32%,并實現經濟效益和運行質量的穩步提升。
近幾年,總體部年度科研任務顯著增長,飛行試驗數量明顯增加。通過一系列管理實踐的實施,總體部基于現有資源良好地完成了相關任務。2011年和2012年全部飛行試驗均連續取得圓滿成功,2013年創造了研制飛行試驗圓滿成功次數最多的記錄。
通過扎實開展以“激發活力、提升效率”為核心的持續改進管理實踐工作,北京機電工程總體設計部基層活力得到有效激發,整體工作效率得到顯著提升,核心競爭能力逐步提升,為未來長遠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