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益強,楊海濱
(徐州醫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4)
形勢與政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熱點事件也隨之迅速傳播和放大,給正處于思想成熟期的大學生帶來沖擊,尤其是近年頻發的打醫傷醫事件、醫療事故等,給在校醫學大學生的心理蒙上陰影。醫學院校如何有效利用形勢與政策課,創新和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體系,開展更具政策性、實效性、針對性,具有醫學院校特色的教學,使在校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對在校大學生進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優良傳統。形勢與政策課最早在1961年4月中宣部和教育部頒發的《改進高等學校共同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意見》中提出,當時的名稱為時事政策報告和討論課;在1964年全國政治理論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在高校開展形勢與政策課教學;1986年7月,中宣部、原國家教委進一步明確對在校大學生“針對性地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自此,形勢與政策課正式進入課程化建設快速發展的道路[1]。
早在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就明確指出: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位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大學生思維活躍、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但由于他們年輕氣盛、易于沖動,他們的思維和行動方式容易受到時事的影響,在一些突發事件中,他們沖動易于被人利用,從而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引導,及時使他們走出認識上的誤區。尤其是近年來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醫患矛盾、打醫傷醫及醫療事故等事件通過微博、微信等網絡媒體迅速廣泛傳播,造成社會對醫護工作者的誤解。在醫護人員的職業信念、職業道德受到社會質疑的當下,開展有針對性、實效性、政策性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尤為必要。在校醫學大學生是未來的醫護工作者,對我國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大學階段,醫學生尚處于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當今的醫患關系輿情必然會影響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所以,對于醫學院校,開展形式新穎、實效性更強、內容更具針對性、師資更加專業化、具有醫學院校特色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不僅肩負著宣傳黨和國家政策的使命,還肩負著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使命。
目前各醫學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甚至有不少醫學院校的形勢與政策課只是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學校對形勢與政策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和課程本身要求很強的實效性、針對性特點造成的[3]。目前醫學院校形勢與政策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學校對形勢與政策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醫學院校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學校更加重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因此醫學院校在課程設計中常常把形勢與政策課采用大班制集中授課方式,階段性學習,且上課時間多安排在晚上。(2)教師不專業,科研能力不強。在很多醫學院校中,由于思想政治課等專業教師編制較少,形勢與政策課又是集中性階段學習,一時需要大量師資。但在實際中,往往只是臨時征召一批管理崗位、輔導員崗位的教師作為臨時兼職授課教師,教師授課水平參差不齊。同時,由于臨時征召來的兼職教師對形勢與政策課的認識不足,導致教師科研意識淡薄,教學能力弱。(3)教學管理松散,教學考核體系不健全。由于形勢與政策課采用的是集中大班制授課方式,多為幾個班級臨時集中在一起聽課,管理困難,且考核以寫思想匯報為主,平時綜合考核為輔的方式,不能有效反映教學質量。(4)教學內容實效性差,缺少針對性。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政策性、實效性和針對性很強的課程,這就決定了該課程的內容應該及時更新,然而由于學校不夠重視,教師不夠專業化,使得形勢與政策課缺少針對性、實效性,尤其是醫學生關心的和醫療相關的政策、事件。(5)醫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認識模糊,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醫學生比其他多數專業學生多一年的學習期,因此學習負擔較重,且由于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實時接觸到最新的新聞事件,從而認為聽教師上課沒有必要,倒不如花費時間去學習專業課,掌握醫學專業技術。
醫學院校要開展形式新穎、實效性更強、內容更具針對性、具有醫學院校特色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就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采用固定成員和非固定成員組合的方式,對授課教師定期組織培訓,制訂教學計劃,收集教學資料,增加形勢與政策課科研課題研究。在實際操作中,針對一些醫療政策、醫療事故等醫學生比較關心的內容,可以聘請醫療衛生部門等專業從事政策研究、醫療事故觀察及調解的人員來講授,使課程更具針對性、專業性。
第一,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的針對性。形勢與政策課是以重點分析的方式講述國際國內的重大事件或者具有標志性的事物來闡述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但由于課程內容范圍較廣,課時有限,因此各個學校只能根據自身院校的特點選取學生更加關心、關注或者和學生專業密切相關的內容進行講授。對于醫學院校而言,在選取國際國內熱點新聞事件的同時,要注重選取和醫療政策、醫療事件密切相關的國際國內新聞作為重點講述。第二,增加社會熱點內容。在校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容易受到社會思潮的誤導,因此,針對醫學在校大學生,應增加社會熱點內容,使醫學生及時了解醫療動態。
授課教師必須深入研究醫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他們的興趣,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在授課形式上,可以將參觀博物館、烈士陵園、工礦企業和參加軍訓、社團活動、醫院見習等結合起來,彌補課堂教學模式單一的不足。此外,還可以將形勢與政策課與“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形勢與政策課的網絡教育模式,拓展教育載體,搭建實踐育人平臺[4]。
自主性學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在形勢與政策課考核體系中,除了課中和課外考核外,還要通過讓學生自主搜集資料、整理熱點新聞、試講、論文答辯、社會調查等方式進行考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還要增加對教師授課形式和內容的考核,學校建立督導組對教師進行抽查,定期組織相關形勢與政策課教師聽優秀教師講課,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教師的授課能力,并建立相應的激勵獎懲制度。
醫學院校和其他類型高校的形勢與政策課相比而言,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醫學院校的學生專業課程任務負擔更重,且醫學生更加關注和醫療政策、醫療事件相關的時事熱點。因此,醫學院校在開展形勢與政策課時應設置更具政策性、實效性、針對性、具有醫學院校特色的形勢與政策課程內容,從而實現醫學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的兩大使命,即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構建和諧醫療環境。總之,只有在牢牢把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工作的政策性、實效性、針對性的特點和醫學院校學生心理特性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改革形勢與政策課的授課形式和考核體系,才能使醫學院校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激發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出優秀的醫學人才[5]。
[1]李靜.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研究[D]. 北京:北方工業大學,2013.
[2]王羚又.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難點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3(36):122-123.
[3]高術剛,葉紅.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現狀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2(30):141-142.
[4]朱軍,劉德勝.增強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實效性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4(2):160-162.
[5]何蘭萍.形成性評價在高等中醫院校形勢與政策課中的實踐與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