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琴,張梅英,朱青芝,李保存
(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護理工作崗位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綜合素養要求不斷提高,護理專業實踐教學既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富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護理人才的關鍵[1],也是高職院校應對就業市場對人才需求的戰略選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健康及維權意識的增強,醫患、護患關系日益緊張,護理的概念得到了極大的延伸與拓展,由原來“以病人為中心”的責任制護理演變為“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系統化整體護理,因此,人文關懷已然成為現代護理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衛生部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以及全國護理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加強護士隊伍建設,將人文關懷融入護理工作中,服務于細微之處。營造關心病人、愛護病人、尊重病人、幫助病人的氛圍。”
由于護理對象的相對弱勢,要求必須依據職業道德規范培養護理人員具有責任意識及超越性關懷精神,最終效果要落實到“以整體人的生命價值為本”的目標上以及改善、促進與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上。因此,在護理服務過程中,護士僅有與職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還遠遠不夠,與之相關的人文知識和修養顯得尤為重要。可見,我們培養的護理人才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才能夠滿足崗位需求,在護理教育中必須貫穿和融入人文素質、人文精神教育,尤其是護理實踐教學中更應該將加強實訓基地人文環境建設作為推進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這也是整個護理文化建設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2]。
3.1.1 硬件建設 在實訓基地建設中不能盲目強調實訓設備的高技術性而忽略其實用性,要注重體現以護理專業文化積淀為背景的人文環境建設,以培養護理人文素質為核心。雖然人文環境本質上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但是它要借助物化的儀器、設備和環境來體現。因此,我院以青海省重點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為契機,著力打造現代化新型護理實訓基地,在硬件設施建設中,精心策劃,使實訓基地的文化氛圍與護理專業特色相結合;使各實訓室的設置盡量與醫院實際接軌,安靜、整潔、舒適、安全,體現出人文關懷精神;使護生能夠在接近真實的環境中培養良好的職業情感、職業精神。根據高職護生的特點,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將我院護理專業發展史及優秀畢業生的風采在實訓基地的走廊里展示,時刻激勵護生,讓他們以選擇護理專業為榮;護士站懸掛南丁格爾肖像,張貼南丁格爾誓詞等,使護生進入實訓基地后能夠身臨其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以人為本的理念和職業情感。
3.1.2 軟件建設 護理人文素質培養的精髓是護士職業情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定期邀請護理專家和本專業優秀畢業生進行專題講座;積極承辦各級、各類護理技能大賽,營造良好的學習和交流的氛圍,注重護生情感、態度、道德、合作能力的培養;實訓室實施開放式管理,護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進行操作練習,凸顯實訓基地的人性化和實用性。除此之外,基礎護理教研室積極申報護士人文修養院級精品課程,建立網絡資源庫,提高護生的自學能力和人文知識的信息量。
3.1.3 禮儀文化建設 通過建立形體訓練室,成立護理禮儀隊,開辦護理禮儀及溝通技巧、面試技巧等多樣化的與就業需求相聯系的專題講座,培養護生的自信心,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人際合作能力等,有效提高護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選拔出優秀護生參加省內、省外的各項護理技能大賽,開展豐富多彩的護士節系列活動,邀請臨床一線護理專家進行大型授帽儀式,通過莊嚴的宣誓讓護生切身感受到護理工作的神圣,有助于其鞏固專業思想、增加職業榮譽感、激發學習熱情;再進一步通過護理禮儀的展示營造濃郁的護理文化氛圍,塑造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為護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使護生增加對白衣天使形象的認同感,讓護生能夠自覺地將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質作為目標,也將引導護理實訓基地文化建設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目前,護理實訓教學中使用的各項操作標準包括護士儀表、評估、操作前準備、操作程序、操作后用物整理、注意事項等,忽略了人文關懷內容,且大部分操作在模型或模擬人身上進行,沒有與真實病人的互動,操作缺乏真實性,護生只是機械地操作或只注意技能的熟練程度。因此,當護生進入臨床實習遇到實際病人時,往往缺乏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和人文關懷精神。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聘請臨床一線的護理專家依據護理程序的5 個步驟(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對護理操作流程進行了重新修訂,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到護理實訓教學中,并在護理操作技能考試中加入了針對人文關懷的考核,使護生注重自身人文關懷精神的培養,在護理操作過程中能使用通俗易懂、充滿關愛的生活化語言與病人進行溝通交流,體現出護理職業最具人情味的內涵,使病人體驗到關愛、關心,使各項操作更加人性化。
我院與臨床實際工作過程對接,使實訓基地成為功能齊全、設置合理、設備設施先進完善、管理規范、教學科研一體化的仿真實訓基地,緊密結合就業需求,對在校護生和在職護理人員進行老年護理、口腔護理、應急救護、育嬰師、家庭護理員等培訓,鼓勵其取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既提高了護生的綜合素質,也有助于提高基層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并在行業內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
利用實訓室現有的儀器設備組織學生到社區、養老院、兒童福利院、康復醫院等地進行暑期社會實踐,開展健康知識宣教,測量血壓、血糖,開展康復護理和急救技能演練等活動,使護生所學知識在實際中運用,使護生實現了自我價值,有助于激發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助于其愛傷觀念和人文精神的養成。
[1]郎雪南,馬桂芳.護理技能實訓中心的建設思路與創新[J].護理研究,2007,21(9):2522-2523.
[2]杜琳,王桂生.護理文化的研究歷史和現狀[J].護理研究,2006,20(5):2261-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