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改茹
(寧夏醫科大學,寧夏 銀川 750004)
具有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而醫用物理學實驗是醫學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它對于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物理學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醫療實踐和藥學研究領域,物理學與醫藥學科的交叉和融合越來越多。為適應新時代醫藥人才培養的要求,以我校2013級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目前高職醫學院校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并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和培養目標對高職醫用物理學課程實驗教學進行改革與實踐。
實驗大多為基礎驗證性實驗,很大程度上只是理工科物理實驗的“簡化版”,即僅是將實驗內容減少、實驗難度降低罷了,而如近代物理實驗、醫學物理實驗等綜合性、設計性較強的實驗則幾乎沒有。對這種與專業毫無關聯的物理實驗,學生毫無興趣可言,因而其教學根本不能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鍛煉。
我校高職醫用物理為32學時,實驗教學6學時,最多只能安排3個實驗。這嚴重制約了對高職醫學生進行系統的實驗方法、實驗技能的培訓。
我校醫用物理實驗儀器不先進、實驗技術與方法落后等問題,導致醫用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后續專業課學習及臨床實踐中所使用的儀器設備、實驗技術、方法有較大的差距。
高職醫學院校基礎實驗室大多只在課堂時間開放,而課堂上能夠完成的僅僅是基礎實驗,對于設計性實驗則無暇顧及[1],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創新設計能力的培養,削弱了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對物理實驗教學產生了負面作用。
醫用物理學實驗成績在物理課學習成績中所占的比例僅為10%~15%。對于學生醫用物理實驗成績,教師大多根據實驗報告的書寫情況給分,不能反映學生的能力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平、公正,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在講授理論知識之前,教師依據專業特點確定實驗方向,并提出實驗目的,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并自由設計實驗方案。 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討論,通過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得到科學的結論,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
建立“基礎練習實驗—應用實驗—綜合設計實驗”3個層次的實驗模塊[2]。強化實驗教學內容的實用性、綜合性、設計性和體驗性,如“靜電場的模擬(驗證性)改為模擬人體心電圖(綜合性)”、“示波器的使用(驗證性)改為人耳聽閾曲線的測定(設計性)”、“用分光計測光柵光譜及譜線波長(驗證性)改為用分光計測光柵光譜及物質折射率(綜合性)”等,通過重設、整合實驗項目,充分調動“教”與“學”的興趣。
在實驗教學中,將學生按不同層次每4人分為一組,每組選一名小組長。先教會每位小組長具體的實驗儀器操作方法,再由小組長完成對本組其他組員的講解和示范,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后抽查每組學生操作方法的掌握情況。
受實驗課時限制,許多與醫藥相關的物理實驗不能逐一開設。為此,結合學校設備在實驗室進行6~10學時的開放教學,讓學生走進實驗室,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實驗項目,也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做自己感興趣的實驗。這種方式可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并加深理解。
在院長兼實驗中心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依托中央財政職業教育以獎代補項目的資金支持,更新了與現代醫學相適應的醫用物理實驗設備,還開設了網絡實驗室[4],利用仿真教學軟件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現代醫學儀器。
讓學生根據本學期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自主設計或選擇感興趣的實驗項目作為醫用物理實驗考核內容。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結合實驗室設備儀器來設計實驗方案。在教師審閱實驗方案可行之后,學生獨立完成從預備實驗到正式實驗的全過程,并進行數據處理,寫出實驗報告。醫用物理學實驗成績在物理課學習成績中所占的比例由原來的10%~15%提高到30%~35%,平時成績包括課堂提問、考勤、作業及課堂表現,由原來的30%提高到50%。改革傳統的實驗成績評價方法,打破單一式的評價標準,以基礎能力為本,以應用能力為主,以解決問題(掌握實驗技能)為標準,綜合評價實驗學習效果[5]。
綜上所述,對高職醫用物理學實驗教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實踐,建立新的課程實驗教學體系,可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實驗教學效果。教學改革和實驗課程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涉及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師隊伍、教材、儀器設備等諸多問題,只有把實驗教學改革長期堅持下去,并與時代發展的需求及學生的專業特點相結合,才能構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切實可行的實驗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6]。
[1]呂道文,魏杰,張擁軍.我院醫學物理學實驗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06,23(1):79-80.
[2]施建南,王勤,王賢書,等.醫藥院校物理實驗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13,30(1):3961-3963.
[3]呂守林.以“分層次教學”為理念構建實驗教學新體系[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8):112-114.
[4]李朝陽,趙北燕,王奎龍.醫用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07,24(5):384-385.
[5]阿布都艾尼·庫吐魯克,木拉提·哈米提.醫用物理實驗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3(25):186.
[6]王帆,崔磊.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J].高師理科學刊,201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