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道倫/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畜牧獸醫局
秋季養羊謹防羊腸毒血癥
夏道倫/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畜牧獸醫局

羊腸毒血癥在養羊場戶中多呈散發,且主要發生于綿羊,特別是1歲以下膘情較好的綿羊,山羊則較少發病,但群養的奶山羊發病也較多。本病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和發病條件,通常以2~12月齡,且膘情較好的羊群多發生本病。牧區以春夏之交青草逐漸走向旺季和秋季牧草結籽后發病較多,農區則多見于收割搶茬季節,羊群采食了大量的菜根、菜葉或谷物類籽實牧草,而D型產氣莢膜梭菌則為土壤中的常在菌,羊在采食時其病原菌隨飼草進入體內后,在適宜的條件下,常致使羊的腸道蠕動遲緩,或腸道的正常蠕動與分泌機能減弱,引起病菌大量繁殖而呈散發性流行。
羊腸毒血癥以病羊急性死亡和病羊死后腎臟軟化為主要特征。病羊多呈急性經過,突然表現不安,迅速倒地,昏迷,呼吸困難,繼而窒息死亡。病程較緩的病羊,發病初期表現興奮不安,口腔空嚼咬牙,轉圈或撞擊障礙物,隨后倒地死亡。病羊死前有些病羊出現腸鳴、腹瀉,且糞便中混有黏液和灰白色假膜,有惡臭氣味。有些病羊行走不穩,肌肉振顫,頭頸和四肢抽蓄,鼻流白沫,四肢黏膜蒼白,在昏迷中死亡。本病一般體溫不高,病程一般為1~4 h,最長不超過24 h。剖檢病死羊可見胃內充滿食物和氣體,小腸黏膜充血出血,腎臟易于軟化且呈腦髓樣,肺充血水腫,胸腺出血,幼羔心包大量積液。
一般可根據本病的流行特點,病羊突然發病,且迅速死亡等癥狀及患羊死后剖檢所見腎臟軟化的病理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可以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通過實驗室檢查,證明回腸內有毒素。
由于本病發病急、死亡快,應以預防為主。(1)免疫預防接種。在常發生本病的地區,無論羊的年齡大小,一律定期注射菌苗。其羊腸毒血癥菌苗有三聯苗(羊快疫、羊猝疽、腸毒血癥)、五聯苗(羊快疫、羊猝疽、腸毒血癥、羊黑疫、羔羊痢疾)、六聯苗(羊快疫、羊猝疽、腸毒血癥、羊黑疫、羔羊痢疾、大腸桿菌)和單菌苗,每只羊皮下注射5 ml,兩周后產生免疫力。三聯苗的免疫期為1年,五聯苗和六聯苗的免疫期為半年。(2)加強對羊群的飼養管理。牧區應將羊群驅趕到較高燥的牧地放牧。農區對羊群應盡量少喂菜根、菜葉等多汁飼料;放牧農作物茬地時,應防止羊群吃得過飽并急飲水;冬春季節舍飼羊群時,應粗、精、多汁飼料合理搭配,并讓羊群多運動。(3)發現病羊及時采取措施。羊群發生病羊,應及時隔離病羊,對死亡病羊的尸體、糞便及其污染物進行深埋處理,對全群疑似健康羊及時采取緊急預防措施,并對病羊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治療方法:(1)肌內注射羊腸毒血癥高免血清30 ml,或肌內注射氯霉素,每次0.5~0.75 g,1日3次。也可給病羊內服10%石灰水,成年羊每只每次內服200 ml,小羊每次內服50~80 ml。(2)中藥治療:可用蒼術10 g、大黃10 g、貫仲5 g、龍膽草5 g、玉片3 g、甘草10 g、雄黃1.5 g,先將前6味藥煎成湯,然后再加入雄黃混勻后給羊內服,羊內服中藥湯藥后再內服一定量的植物油。對于病程較緩的病羊,也可用白茅根9 g、車前草15 g、野菊花15 g、筋骨草12 g,煎水給羊內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