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顯萬/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永進鄉畜牧獸醫站
豬瘟免疫失敗原因淺析
彭顯萬/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永進鄉畜牧獸醫站

豬瘟又名爛腸瘟、豬霍亂,是由黃病毒科豬瘟病毒屬的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發熱、接觸性傳染傳染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和致死性。根據臨床癥狀可分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溫和型四種類型。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不分豬種、年齡、性別都可感染本病。本病大多由消化道感染,也可通過呼吸道感染。筆者從事豬瘟疫病防疫工作多年,疫苗接種仍然是控制豬瘟的重要手段,現結合基層防疫工作經歷,總結豬瘟免疫失敗主要原因。
(一)主要癥狀
患病豬一般表現為發燒,體溫升高到40℃~42℃,持久不退;食欲減退或停食,喜喝臟水,精神沉郁,伏臥喜睡、寒顫、擠臥一堆或鉆草窩;站立行走拱背彎腰,四肢無力,行動遲緩,搖擺不穩;眼結膜發紅,有膿性分泌物;先便秘,后下痢,惡臭,帶有粘液和膿血;耳根、腹部、四肢內側等處有指壓不褪色的紫紅色出血點;患病豬先便秘有膿性眼屎;有的豬出現神經癥狀。
(二)失敗原因
1.疫苗效價比不高。目前普遍使用的豬瘟細胞苗必須在低溫下保存。反復凍融疫苗,造成效價降低或影響真空度;疫苗在運輸、儲藏過程中溫度控制不當;專用稀釋液中含有影響疫苗的活性物質;稀釋后的疫苗效價下降速度很快,稀釋后的疫苗未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完或置于高溫環境下,這些都會降低疫苗的效價,而影響免疫的效果。
2.免疫操作不規范。確保了豬瘟疫苗的質量,免疫注射操作就成了免疫工作的關鍵步驟,下針狠、推藥快、拔針急、打飛針是很多基層防疫員注射操作的通病。免疫注射前應對針頭進行蒸汽消毒,注射時應1頭豬1個針頭,嚴禁1個針頭打到底,避免將處于潛伏期的豬瘟病毒傳染給其他健康豬;嚴禁用碘酊或其他消毒液消毒針頭,用碘酊在注射部位消毒后必須用棉球擦干;嚴禁用大號針頭注射和打飛針,以免造成疫苗滅活或注射量無保證。
3.免疫程序不科學。免疫程序是養殖戶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有針對性地免疫接種各種疫苗,并科學地安排接種時間。沒有任何一個免疫程序是萬能的。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很多規模養殖戶不注重免疫程序的適時調整,生硬照搬別人的免疫程序,或者憑自己的經驗,帶有較大盲目性,并且在免疫程序執行混亂,影響免疫效果。
4.抗體監測不到位。母源抗體對初生仔豬有保護作用,但也會影響仔豬的免疫效果,即母源抗體的雙重性。因此,在給仔豬使用高質量的疫苗時,能否起良好的免疫效果與母源抗體滴度有關。當母源抗體滴度高時,實施免疫接種,疫苗病毒會被母源抗體中和而不起保護作用。因此,在實施免疫接種前要考慮母源抗體的滴度,同時還要注意母源抗體的整齊度。具體做法是免疫接種前監測母源抗體滴度,調整母源抗體的整齊度,確保免疫效果。
5.飼養管理不嚴格。切實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健康狀況良好的豬群在免疫時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而體質虛弱、營養不良或患有慢性病的豬群免疫應答能力較差。采取盡可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堅持自繁自養,防止病原傳入,對生產區要采取嚴格的消毒、隔離和防檢疫措施;禁止飼喂霉變飼料、規范使用藥物;同時在飼養密度、溫度、濕度、光照和空氣質量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為豬只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提高豬群的整體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