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健 汲高麗/河南省鹿邑縣畜牧局
中醫藥治療母羊胎衣不下綜合癥
史健 汲高麗/河南省鹿邑縣畜牧局

母羊在產出胎兒后,超過3 h仍未排出胎膜,可視為胎衣不下。該病與母羊日糧中鈣、鎂、磷比例失調,運動不足,消瘦或肥胖,胎兒過大,環境應激,子宮或胎膜的炎癥等因素,引起胎兒胎盤與母體子宮難以分離,造成胎衣不下,若不及時治療可引發全身性反應,從而導致母羊死亡,給養殖戶造成很大經濟損失。筆者采用中醫藥對一例患胎衣不下的母羊進行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
(一)臨床癥狀
某農戶飼養的一只3歲母羊,在順產3只羔羊后,發生胎衣不下。觀察發現母羊陰道流出惡臭的帶血水的膿性臟物,不時拱腰努責,放虛屁,肛門脫出,不吃料,不反芻,奶也回了,長時間臥地不愿站立。臨床體溫偏高大概在40℃左右,舌色發紅,口腔稍干,眼結膜充血,擠壓瘤胃積食,瘤胃聽診,蠕動音停止,心跳稍快,精神沉郁萎靡。
(二)病因病機
1.胎衣不下,滯留胎宮,腐爛化膿,產生熱毒,濕濁邪氣,從陰道內排出腥臭贓物,同時刺激胎宮黏膜充血、瘀血、水腫、痛疼,病羊努責、放虛屁、脫肛。
2.毒素被肌體吸收進入血液,引起全身中毒,陰陽失去平衡,致使病羊體溫升高,精神沉郁萎靡,可視黏膜充血發紅,口干、編料不轉,反芻停止。
3.瘤胃積食,傷及脾胃,脾不運化,胃不容納,不吃不倒,脾氣不升而下降,胃氣下降有余,而不順,中氣下陷,致發病的母羊放虛屁和脫肛。絕宮是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會聚的地方,故又稱血海,血海滿盈,才能上升成乳汁,脾胃受病,水谷精徽難于輸布全身,血海不能滿盈,故乳汁回。
(三)治療
1.處方。根據病因、病機和癥狀應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為主,調理脾胃、消食化積為輔,佐以行氣止痛藥。處方:當歸20 g、川黃20 g、赤當20 g、桃仁15 g、紅花15 g、枝子20 g、連召20 g、穿心蓮20 g、魚腥料20 g、二花20 g、黃柏20 g、黨參30 g、蕢柏30 g、白木15 g、柴胡15 g、升麻10 g、牛黃15 g、元胡15 g、附子15 g、郁金15 g,水煎汁去渣,分三次送服,每天早晚送服一次,二付藥共用3 d,病羊痊愈。
2.方解。當歸、川黃、赤當、桃仁、紅花、牛黃、郁金、元胡、馬附活血化瘀、散結消腫、行氣止痛;枝子、連召、穿心蓮、魚腥料、二花、蕢柏清熱解毒、滋陰涼血、燥濕散結;黨參、黃芪、白術、柴胡、升麻、魚腥料補脾健胃、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促使機體免疫力增強,諸藥配伍,切合病因、病機故獲痊愈。
(四)小結
母羊胎衣不下主要因為胎盤類型和飼養管理不當等因素,引起的一種非傳染性疾病,對此病早診斷、早治療,治愈率較高。平時加強懷孕母羊的飼養管理,適當增加運動,平時注意在日糧中鈣、磷、VA和VD的補充,做好布氏桿菌病、沙門氏桿菌和結核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分娩時保持環境的衛生和安靜等,以防止和減少胎衣不下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