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華白
(衡陽師范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2)
價值網結構、嵌入選擇與創業績效研究
——基于創業戰略契合視角
卜華白
(衡陽師范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2)
文章在對105家戰略性新興智能物流企業問卷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并檢驗了“V-S”契合與“E-S”契合對創業績效影響效應機理。檢驗結果表明,企業價值網結構、嵌入選擇與創業戰略之間的契合對獲利性績效和成長性績效有顯著的積極效應,“網內企業協作”對這種效應起完全中介作用,而“資源競爭度預測”僅對E-S契合和獲利性績效的關系起部分中介作用。這些新的研究發現,有助于清晰“V-S”契合與“E-S”契合對創業績效作用機理的內在“關系暗箱”,有助于為創業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方法指導和經驗借鑒。
“價值網結構-創業戰略”契合;“嵌入選擇-創業戰略”契合;創業績效
創業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1],是將技術融入產品或服務的實現機制,是經濟發展時空中無效率問題的解決機制,研究創業問題意義重大。創業作為一個獨立研究領域,獲得了理論界和實業界的極大關注[2]。目前,研究創業問題主要集中在創業績效、創業環境、創業者特質及企業創建、生存、成長和創業網絡等方面[3]-[4],而從企業價值網、企業創業嵌入和創業戰略三者契合的視角研究創業績效問題,未見文獻報道。查閱相關文獻可以看出,企業價值網(Value Network)概念最先由Mercer顧問公司著名顧問Adrian Slywotzky(1998)在《利潤區》首次提出,隨后Prabakar Kathandaraman&David T.Wilson(2001)在“The Future of Competition:Value-creating Networks”中提出價值網結構模型,模型分析了價值網中競爭者、互補者、供應商和銷售商之間的網絡結構關系及其價值創造、分配和交換的相互關系,從這一模型可以得知,價值網節點企業會因處于價值網位置不同而影響資源獲取的路徑和資源獲取的質量,從而最終影響企業創業績效。Kathand Aramanp,Wilsond T[5]-[6]等從戰略的角度研究了價值網,研究結果顯示,價值網節點企業同比非價值網節點企業更具有競爭優勢,表現出更好的成長性績效。而Bovet,D[7]等從商務模式的角度研究了價值網,認為價值網能為網絡企業創造更多價值,表現出更好的獲利性財務績效。文獻[8]從創業戰略的角度研究了創業績效。從以上文獻可以看出,沒有文獻專門探尋價值網結構、嵌入選擇與創業戰略契合對企業創業績效的效應機制,因此,本文將基于企業價值網結構、創業嵌入選擇與創業戰略三者契合的視角,在對相關文獻的歸納整理和實證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研究假設并構建結構方程模型,檢驗“價值網結構-創業戰略”契合(即V-S契合)和“嵌入選擇-創業戰略”契合(即E-S契合)對企業創業績效的效應,以及“網內企業協作”和“資源競爭度預測”的中介效應,探尋價值網結構、嵌入選擇與創業戰略契合對企業創業績效的效應機制和“關系暗箱”,為企業創業提供理論支持和方法指導。
1.V-S契合、E-S契合與創業績效
我們知道,伴隨網絡技術不斷革命和全球競爭不斷加劇,企業價值創造與分享方式已經發生根本性改變[9],任何單個企業,即使是世界100強企業,也無法完全憑借自身資源和能力進行整條價值鏈活動,企業與企業之間必須合作以形成資源不停流動和交換的企業價值形成與分配網絡,內嵌于該價值網絡中的企業,其發展戰略和績效將深受影響[10],其實,早在200多年前,達爾文的適者生存法則揭示了生物體適應環境的重要性,企業作為另一類“生命體”,適應環境同樣重要[111[12]。因此,企業創業嵌入價值網時,必須考慮創業戰略與價值網結構和嵌入模式契合性。契合性(Fit)是指事物或因素之間的一種相互匹配、互補的適應狀態,其理想狀態是契合雙方對“對方的預期狀況”和“對方提供的實際狀況”相一致。“企業價值網結構與創業戰略契合”(V-S契合)以及“企業嵌入選擇與創業戰略契合”(E-S契合)體現了“創業戰略與環境互動”契合的思想,依據契合理論,創業戰略與環境之間的契合將會為企業的創業績效帶來積極效應。依據以上文獻和本課題組的相關調研結論,現提出了如下幾個假設:
H1:V-S契合對創業績效具有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
H1a:V-S契合對創業績效具有直接效應;
H1b:V-S契合對創業績效具有間接效應。
H2:E-S契合對創業績效具有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
H2a:E-S契合對創業績效具有直接效應;
H2b:E-S契合對創業績效具有間接效應。
2.“網內企業協作機制”與“資源競爭度預測”
從廣義上看,價值網(Value Network)是由客戶、供應商、合作競爭企業及政府、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構建的一種基于相互協作的動態協作網絡,網內企業間的協作意愿和協作能力將會影響網絡總體的價值創造。Lawrence Owen[13]等研究認為協作可以獲得價值,避免重復,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進而提升企業績效的重要因素。而理查德森(Richardson GB,1972)通過對馬歇爾“外部”問題的研究,認為企業間合作協調關系是企業內部組織“互補性活動”協調的結果,而這種結果將會因減少企業交易成本而提升企業績效。
資源學派的David Collis、Cynthia、A.Montgomery (2005)認為,品牌競爭是建立在企業資源優勢基礎上的競爭,其實質是企業資源優勢之間的競爭,因此,企業間無法回避資源競爭,資源競爭的激烈程度將影響價值網內部企業間關系的深度和協作方式,從而影響企業價值網結構和企業戰略的調整。Barney[14]在研究企業網絡資源時認為,網絡資源是企業一種用來感知和實施企業戰略的特殊資源,而網絡結構會影響企業競爭格局和企業獲取網絡資源的質量,從而影響企業戰略調整和企業績效改變。所以,新嵌入網內的創業企業,他們對價值網內資源競爭度預測,會影響嵌入選擇和創業戰略。
依據以上文獻和本課題組的相關調研結論,提出了如下假設:
H3:“網內企業協作”機制和“資源競爭度預測”機制對E-S契合和V-S契合具有中介作用;
H3a:“網內企業協作”機制對V-S契合和E-S契合具有中介作用;
H3b:“資源競爭度預測”機制對V-S契合和E-S契合具有中介作用。
3.V-S契合與E-S契合效應及中介效應假設模型
依據以上假設,V-S契合與E-S契合效應及中介效應的假設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V-S契合與E-S契合效應及中介效應假設模型
對于以上變量的統計,文章的研究將利用EQS5. 7軟件和SPSS10.0軟件共同處理。在對潛變量觀測指標的取舍上,由于潛變量觀測指標數會影響模型擬合度,面對眾多的指標,Bentler[15]的研究認為,可利用因子分析法事先對潛變量的觀測指標進行優化,使每個潛變量的觀測指標控制在3~4個,這樣既有利于簡化計算,也不至于因觀測指標數太小而影響可信度和效度。
1.樣本及數據收集
Ireland,Reutzel&Webb[16]將創業研究對象分為小企業創業、公司創業、組織創業、企業上市、國際創業、新企業創建和創業者7大類,本研究選擇新興智能物流企業作為研究樣本。作為我國剛剛興起的戰略性新興企業如何有效創業成長,問題盡管重要,但實證研究和指導理論確非常缺乏且觀點不一,因此,基于對戰略性新興智能物流企業的問卷調研,揭示創業戰略與嵌入選擇和企業價值網之間的契合對獲利性績效和成長性績效的效應,及“網內企業協作”與“資源競爭度預測”的中介作用,不僅具有較好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也同時具有迫切性。
針對創業研究的特征,其研究數據的收集方法按Danis,Dale&Julio的觀點[17],可分為電子郵件、通過源于公共數據的資料庫、案例、檔案資料、實驗或準實驗、面對面或通過電話填寫問卷、實地考察、報告和檔案資料、可獲得的公共數據庫、私人數據庫及其他方法。本研究對問卷的發放和回收采取兩種方式進行:一是本文作者自己發放與回收問卷。二是通過個人的人際關系,委托他人代為發放與回收問卷。本次調研在105家智能物流企業中共發放285份問卷,回收245份問卷。在245份問卷中13份問卷由于調研信息回答不完整而被剔除,因此有效問卷是232份。問卷的總回收率為85.96%,有效率為94.5%,問卷樣本的總體描述見表1。
2.量表設計
為了確保測量工具的效度及信度,本研究在“V-S契合”與“E-S契合”的度量,“網內企業協作”與“資源競爭度預測”的度量以及企業創業績效的度量的衡量方法上,盡量采用國內外現有文獻中信度和效度較高的測量量表,再結合本研究的目的和我國戰略性新興企業的成長的實際經營背景和經營狀況加以修改。在測量題項的確定上,課題組先選擇了湖南省長株潭地區五家智能物流企業(小于等于8年)進行個案訪談,受訪者多是除了這些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企業一線工人以外,還包括政府部門主管人員以及相關研究的專家學者。在結束訪談后,依據收集到的反饋意見,對問卷進行了修改和補充。接著再選擇了湘南地區其他9家智能物流企業進行預調研,對相關題項和措詞進行了最后取舍。

表1 研究樣本特征
(1) “V-S契合”與“E-S契合”的度量
依據 Prabakar Kathandaraman&David T.Wilson (2001)所構建的價值網模型,價值網本質上依然是一種組織,價值網結構維度的考察可從“無核組織”、“單核組織”、“雙核組織”和“多核組織”加以考察,這里的“核”,指的是網內“龍頭骨干企業”,其他企業對他們有較強的依附作用。對于創業戰略的維度,米勒將其歸納為3個維度:創新、超前行動與風險承擔。科文和斯萊文(2008)和戴斯等人(2011)分別使用戰略態勢和創業戰略決策對創業戰略維度進行了描述,而得到較為廣泛認同的則是拉普金和戴斯(Lumpkin&Dess,2010)提出的創業導向維度,他們將公司創業導向定義為企業用于識別和進行公司冒險活動的戰略決策實踐,它代表了公司關于公司創業的觀念體系和心智模式,反映在企業的一貫過程和公司文化中。依據以上文獻研究結果和課題組成員探索性研究結果,本研究對于“V-S契合”的度量,可由企業創業戰略定位、企業文化價值和企業風險偏好這三個觀測變量確定。依據波特基本競爭理論,企業創業戰略定位可分為低成本、集中一點和差異化三個維度。Quinn在其建立的“競爭性價值模型”中,把企業文化價值整理為理性目標、開放系統、人群關系和內部過程四個維度[18]。而企業風險偏好則從風險喜歡、風險中性和風險厭惡三個維度組成。
對于網絡結構嵌入的維度,按Polanyi(1944)和Granovetter(1985)等人的研究結論,他們將網絡嵌入分為網絡結構嵌入和網絡關系嵌入,并且認為網絡關系嵌入主要通過關系的強度、持續性和關系的方向等變量來衡量,網絡結構嵌入則通過企業網絡系統結構的要素變量來衡量,Uzzi(2010)等通過實證研究后則將網絡嵌入分為企業間相互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決運營問題三個維度。本研究按Uzzi將價值網嵌入性也分為三個維度。對于“E-S契合”的度量,可由網絡關系強度、信息共享能力及行業集中度三個觀察變量組成。根據Granovetter的研究,網絡關系的強度可以通過感情力量、互動頻率、互惠互換和親密程度四個方面衡量[19]。信息共享能力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水平、信息管理水平和學習能力三個方面來衡量,行業集中度可以通過產業內企業總數與產業內規模最大的前幾家企業數二個方面來衡量,問卷共10個項目。
對兩份問卷結構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發現其結構符合構思。“V-S契合”維度的三因素共解釋變異80.5%,各因素解釋變異分別為34.4%,25.5%和20.6%,Cronbach'α系數分別為0.93,0.92和0.85。“E-S契合”維度三因素共解釋變異88.5%,各因素分別解釋變異48.4%,21.2%和17.9%,Cronbach'α系數分別為0.93,0.89和0.88。
(2) “網內企業協作”與“資源競爭度預測”的度量
“網內企業”是指結成價值網的節點企業,這些企業在資產專用性、組織結構、組織文化及網絡控制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導致了他們經營之間的沖突,從而影響合作績效。Kim M、Kim D&Yong G J等認為企業之間的協作會使彼此之間交易長期化和信息共享化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業績效。盧福財,胡平波認為,網絡成員合作信譽將影響成員的合作質量,成員的合作質量將直接影響成員的效用或利益,從而最終影響企業績效。Jiang W&Kobayashi S認為,合作網絡能通過減小彼此之間的研發投入并能分享研發成果,從而提升技術能力,改善企業績效。本研究將“網內企業協作”分為資產專用性、組織結構、組織文化和信譽四個維度,因此,在“網內企業協作”問卷設計中,包括了上述幾個方面,共10個項目。
對資源競爭度的預測,主要是對顧客資源、人力資源、生產服務資源、財務資源、政府政策資源及知識、信息等新資源在未來市場供需狀況的預測。通過對資源競爭度的預測,一方面,可以對相關資源進行“儲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配置資源,充分發揮企業現有資源的使用效能,提高企業績效。資源競爭度預測的三個戰略層面是產品定位、市場定位和產業定位。“資源競爭度預測”同時還包括對行業周期、同行、上下游企業、顧客及互補者行為規律的預測,本研究將“資源競爭度預測”為行業周期、產品周期、市場周期三個維度,共9個項目。
對兩份問卷結構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發現其結構符合構思。“網內企業協作”四因素共解釋變異87.5%,各因素解釋變異分別為 38.4%,17.5%,16.0%和15.6%,Cronbach'α系數分別為0.89,0.88和0.81。“資源競爭度預測”三因素共解釋變異85.0%,各因素分別解釋變異 37.1%,25.2%和22.7%,Cronbach'α系數分別為0.89,0.85和0.79,量表可靠性好。
(3)創業績效的度量
對于創業績效的衡量,一些研究文獻是運用銷售收益、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來測量,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財務指標難以全面真實反應出企業經營發展狀況,Kimetal(2009)等認為應將企業成長性、品牌知名度、顧客忠誠度等一些非財務指標納入其中。Chrisman&Bauerschmidt(2010)認為,生存和成長是創業績效的兩個主要維度。Murphy(2010)等在Venkatraman研究基礎上,對2001-2007年6年期間71篇以創業績效為自變量的論文進行了分析整理,發現“創業績效”盡管包括很多維度,但其中主要維度是利潤(26%)、成長(29%)和效率(30%)三個。本文將創業績效分為獲利性績效和成長性績效兩個維度。獲利性績效問卷共10個項目,包含銷售收益、資產收益率等方面。成長性績效問卷共15個項目,包含企業成長性、品牌知名度、顧客忠誠度等三個成分。對問卷結構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發現問卷結構好,問卷總變異解釋量分別為86.3%,Cronbach'α系數為0.94。對于以上問題的刻度衡量,本研究都以李克特的7級衡量法進行衡量。
1.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對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及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變量之間盡管相關,但屬于低相關,變量描述性統計及相關性見表2。
按統計學上規定: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在0.8以上才高度相關,0.5~0.8中度相關,0.3~0.5低度相關,0.3以下不相關。從本研究變量描述性統計及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V-S契合內各維度之間,E-S契合內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83~0.95之間,表現出高度的正相關性;V-S契合各維度與E-S契合各維度之間相關系數在0.55~0.78之間,表現出中度的正相關性;各V-S契合維度,各E-S契合維度與假設的中介變量、獲利性績效和成長性績效相關系數在0.53~0.78之間,都表現出顯著的正相關性;網內企業協作與獲利性績效及成長性績效相關系數在0.52~0.74之間,各成分都表現出顯著的正相關性;“資源競爭度預測”與獲利性績效相關系數為0.57,有顯著的正相關性,但與成長性績效各成分相關系數在0.08-0.25之間,相關性較低。
2.效應檢驗分析
(1) V-S契合、E-S契合效應檢驗
V-S契合和E-S契合對獲利性績效具有直接效應。模型與數據擬合度可接受(CFI=0.98,RMSEA=0. 05,AGFI=0.91,GFI=0.93,NNFI=0.91),V-S契合與E-S契合有顯著相關(Φ=0.22,p<0.05),V-S契合與E-S契合均對獲利性績效有顯著效應(β1=0.17,p<0. 05;β2=0.39,p<0.01)。
同樣,V-S契合和E-S契合對企業成長性績效效應的模型與數據也擬合良好(CFI=0.96,RMSEA=0.04,AGFI=0.97,NNFI=0.95,GFI=0.95),V-S契合與E-S契合均對成長性績效有顯著效應(β1=0.37,p<0.01;β2=0.18,p<0.05)。各測量模型因素負荷 λ值都在0.65-0.85之間,均達到0.01顯著性水平。結果說明,E-S契合和V-S契合對獲利性績效和成長性績效的效應均具有累加性,二者以“補償性”模式整合。

表2 變量相關性及描述性統計分析
(2) 中介效應檢驗
第一,“網內企業協作”對“契合-獲利性績效”的中介效應。假設模型與數據擬合不錯(CFI=0.96,RMSEA=0.04,AGFI=0.89,NNFI=0.91, GFI=0.93)。當方程中加入“網內企業協作”作為中介變量時,V-S契合和E-S契合對“網內企業協作”有顯著效應(β3=0.35,p<0.01;β4=0.18,p<0.05),“網內企業協作”對獲利性績效有顯著效應(β5=0.56,p<0.01),而V-S契合和E-S契合對獲利性績效的直接效應變得不顯著(β1=0.11,β2=0.07,p>0.05),說明“網內企業協作”在V-S契合和E-S契合對獲利性績效的效應模型中起著完全中介作用。
第二,V-S契合和E-S契合對企業成長性績效的直接效應。因為“網內企業協作”的存在而變得不顯著,而“網內企業協作”對企業成長性績效有顯著效應(β1=0.13,p>0.05;β2=0.14,p>0.05;β3=0.31,p<0. 01;β4=0.17,p<0.05;β5=0.48,p<0.01),說明“網內企業協作”同樣對V-S契合和E-S契合對企業成長性績效的效應起完全中介作用。模型擬合指數為: CFI=0.97, RMSEA=0.04, AGFI=0.95, NNFI=0.93,GFI=0.96。
第三,當方程加入“資源競爭度預測”作為中介變量時,V-S契合對獲利性績效的直接效應沒有明顯變化(β1=0.18,p<0.05),但E-S契合對獲利性績效的直接效應減弱了(β2=0.27, p<0.01)。V-S契合和E-S契合對“資源競爭度預測”有顯著效應(β3=0.23,p<0. 01;β4=0.24,p<0.05),“預測機制”對獲利性績效有顯著效應(β5=0.26,p<0.01)。結果說明“資源競爭度預測”在E-S契合對獲利性績效的效應關系中起著部分中介作用,但對V-S契合效應沒有明顯中介作用。模型擬合指數分別為:CFI=0.98,RMSEA=0.05,AGFI=0.89,NNFI=0.91,GFI=0.94。
第四,雖然V-S契合和E-S契合對“資源競爭度預測”有顯著效應(β3=0.28,p<0.01;β4=0.19,p<0. 05),但“資源競爭度預測”對成長性績效的顯著性不明顯(β5=0.02,p>0.05),因此“資源競爭度預測”對“契合性-成長性績效”的中介作用假設不成立。模型擬合指數為:CFI=0.98,RMSEA=0.05,AGFI=0. 93,NNFI=0.94,GFI=0.92。
本研究通過結構方程建模方法證實了“網內企業協作”對V-S契合和E-S契合影響創業績效的效應起著完全中介的作用,但“資源競爭度預測”的中介效應只得到部分支持。這一結果不僅對于理解創業戰略與創業環境的契合效應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對于實施企業創業戰略具有實踐意義。形成這這一結果原因,或許是因為戰略性新興物流企業價值網是一個新的產業組織,網中單個節點企業都難以應對復雜市場的不確定性,因此,他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協作,而對“資源競爭度預測”考慮不足。
同時,本研究不只是探討某一層次上創業戰略與創業環境的契合,而是探討不同層次上的創業戰略與創業環境的契合關系。分析本研究所建結構方程,課題組發現V-S契合和E-S契合與其它變量的關系存在差異。例如,對于成長性績效,研究結果顯示V-S契合效應比E-S契合效應要明顯一些,而對于獲利性績效,E-S契合比V-S契合明顯一些,這就說明企業在制定相關的戰略時,必須區分不同層次創業戰略與創業環境的契合模式,如V-S、E-S、S-G(單個企業創業戰略與群體戰略契合)及企業組織結構與創業戰略之間的契合等等。同時,分析在控制E-S契合和V-S契合共線性關系條件下的結構方程,可以發現E-S契合和V-S契合對創業績效效應的差異,并可推證,這兩種不同的效應并非是“替代”模式整合,而是“補償”模式整合,可以累加,既然如此,那么企業在創業過程中,E-S契合和V-S契合就不能偏廢,必須同等注重。
總之,本研究結果表明,創業戰略與嵌入選擇、企業價值網契合對獲利性績效和成長性績效都有顯著積極效應。企業價值網的“網內企業協作”機制對三者之間的契合效應起完全中介作用,而“資源競爭度預測”僅對“創業戰略-嵌入選擇契合”對獲利性績效的效應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結果為正確理解“創業戰略-環境”契合對創業績效的效應機制提供了一種好的研究框架,為創業企業嵌入價值網絡和制定契合戰略的決策提供方法指導。
[1]Yang,J.Y.&Li,J.T.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3,25(2).
[2]陸園園,張紅娟.中國創業問題研究文獻回顧 [J].管理世界,2009(6):158-167.
[3]Denis Gr goire,Meyer GD.The crystalliz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nd methods in mainstream management journals[J]. Babson Frontier of Entrepreneurship,2009(9):35-48.
[4]葛寶山,董保寶.創業研究學術論文發表現狀分析 [J].科學學研究,2009,26(2):264-271.
[5]Kathand Aramanp,Wilsond T. The future of competition:valuecreating network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1,30 (5):379-389.
[6]Norman.From value chain to value constellation:designing interactive strate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1(8).
[7]Bovet,D,and Marha,J.From supply chain to value net[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00,21(4):24-28.
[8]Begley T and Boyd 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performance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 and smaller busin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135(9):79-93.
[9]卜華白.企業價值網絡低碳共生演化的序參量控制機理研究[J].經濟管理,2012(10):134-139.
[10]Achrol RS,Kotler P.Marketing In the Network Economy[J].J Mark,2011,63(3):146-63.
[11]卜華白.網絡交易環境下企業價值運營模式的局限與改造[J].珞珈管理評論,2011(2):20-26.
[12]劉沛林,卜華白.金融共生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J].北京大學學報,2012(4):67-70.
[13]Lawrence Owen,Charles Goldwasser,Kristi Choate,Amy Blitz.協作的力量—在擴展企業網絡中實現協作創新 [R].戰略與變革,2012(5).
[14]Barney,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2,215(7):15-26.
[15]Bentler PM.EQS structural equations program manual.Encino [M].CA:Multivariate Software Inc.,2009:1-39.
[16]Ireland R D,Reutzel CR,Webb JW.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AM J:What has been published,and what might the future hold?[J].Academy of Mmanagement Journal 2010,48(4).
[17]Denis Gr goire,Meyer G D,Castro J O De.The crystalliz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nd methods in mainstream management journals[J].Babson Frontier of Entrepreneurship,2008(9):35-48.
[18]Quinn RE&Rohrbaugh J.A spatial model of effectiveness criteria:towards a competing values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2007,39(8):363-377.
[19]Granovetter M..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9,25(5):129-141.
(責任編輯:GHY)
Study on Value Network Structure,Embedded Selec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Based on the Fit of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BU Hua-bai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8,China)
The"Value net structure-Venture strategy"fit and"Embedded select-Venture Strategy"effect and mediating effect model were proposed and teste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by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data.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t of enterprise value network structure,embedded options and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f intra-enterprise collaboration"fully mediated effect"to the profit performance and growth performance,while the predict of competition resources had only"partially mediated the effects"to the profit performance based on"embedded choose-entrepreneurial strategic fit".The relationship of variables reveals better the intrinsic"black-box"relationship about the fit of value network structure,embedded options and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mechanism of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s to guide strategic decisions for start-ups.
"Value net structure-Venture strategy"fit; "Embedded select-Venture Strategy"fit;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F270.7
A
1004-292X(2014)05-0028-06
2014-01-20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2BGL00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12YJA630004);湖南省“十二五”區域經濟學重點建設學科平臺資助項目。
卜華白(1965-),男,湖南耒陽人,博士,教授,主要從事企業價值網絡、企業戰略績效評價與智能物流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