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然
歌手曲婉婷出生在哈爾濱市的一個普通家庭,她從牙牙學語起就喜歡跟著音樂哼唱,表現出對音樂的敏感和熱愛。
五歲時,媽媽帶她到一個阿姨家做客。阿姨家有一架鋼琴,那是曲婉婷第一次見到鋼琴。她覺得這個能發出美妙聲音的大家伙很神奇,于是爬上凳子好奇地用小手摸著琴鍵,聽它們蹦出悅耳的音符。摸著摸著,她竟然流暢地彈出了“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的旋律,讓在一旁的大人們很驚奇。
然而,天下的媽媽的初衷是相似的,當有一天媽媽問她長大以后想做什么,曲婉婷大聲回答想當歌星時,媽媽立馬給出了反對意見。曲婉婷的二叔是一名醫生,媽媽說:“當歌星一點都不好。你不是還有個當醫生的夢想嗎?像你叔叔那樣,穿白大褂,做個救死扶傷的醫生多好。”
此后多年,為了讓媽媽高興,曲婉婷再也沒有提起過音樂夢想。她循規蹈矩地過著自己的學生生涯,認真上課,忙著應付考試,一直為媽媽渴望的優秀而努力,除了偶爾和媽媽意見不一時,作些“以卵擊石”的小抗爭。
2000年出現了中學生出國熱,17歲的曲婉婷來到加拿大留學,但學的專業是父母為她選定的工商管理。盡管她很想滿足父母的期盼,并為此作了努力,卻越來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學工商的料兒,自己更喜歡的是音樂。她的成績越來越差,對父母的愧疚也越來越深。
正是在那個時候,已經許久沒有接觸樂器的她,用一臺電子琴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首歌《ToMarkus》。她把歌傳到網上,沒想到很多人都說喜歡。然而,媽媽得知此事后的回答是:“如果你堅持這樣,就不要再做我的女兒了!”
曲婉婷決定一個人走向音樂之路。之后的無數個夜里,想起媽媽的話,曲婉婷都會忍不住落淚,她的第一首中文歌是寫給媽媽的,歌曲的名字叫“我是我”。在歌里,她大聲地唱出了心聲:“我不管你怎么說,我也不要再保持沉默,媽媽,我就是我,請不要想改變我,別人的孩子不是我……”
2009年11月,曲婉婷找到了Nettwerk的CEO Terry,請Terry聽了自己的歌。Terry對這個中國姑娘的好聲音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僅僅十幾天后,曲婉婷就和Nettwerk簽了約。兩年后,曲婉婷把《我的歌聲里》放到網上。歌曲的點擊量飆升,引來翻唱者無數,她的音樂之路也終于水到渠成。
導演彭浩翔在構思《春嬌與志明》的劇本時,聽到了曲婉婷的《Drenched》和《我的歌聲里》。彭浩翔聽后很感動,想到了把《Drenched》這首歌放進電影里,于是聯系上了她。曲婉婷覺得這是個不能錯過的機會,后來《Drenched》的好評如潮也正如她所想的那樣。
面對曲婉婷獲得的成功,媽媽終于給曲婉婷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媽媽說:“我想,沒有誰比我更清楚你為自己心愛的事業付出了多少艱辛和勞動,更沒有誰比我更能體會,在我不理解你的追求時,給你內心帶來的矛盾和苦楚……”
對曲婉婷來說,在音樂的夢想之路上,她用事實向媽媽證實了自己的堅持是對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