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 鄧 虹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何為候鳥?就是在不同的季節生活在不同區域的鳥,它們通過空間的轉移完成生命周期的變遷,完成繁育后代的過程。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本來相對固定在一個區域生活的人們也步候鳥的后塵,開始了在城市間的奔波。人員的大規模自由流動給全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活力,人們的工作地點變得可以自由選擇了,從事的行業變得可以自由選擇了,收入也在不斷增加,從而促進中國經濟連續多年的高速發展。
為了職業理想和生活質量,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忽略了地域的限制,開啟了他們的“雙城生活”。“都市候鳥族”的出現體現了城市化進程中都市白領的生活變遷,城市外延化已經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個群體正在并必將不斷地擴大。
從社會發展角度來講,候鳥般的人才流動是可喜的現象,可以促進人力資源市場實現良性配置,于經濟發展有益無害。但是,對于職場人的家庭生活來說,他們除了充當老板、員工的角色外,還有丈夫、妻子、父母、孩子等多重角色,老人的贍養、下一代的撫養等家庭事宜同樣需要處理,而“候鳥”生活使得這些難以很好地實現,長此以往,家庭關系勢必要出現問題。
做好生涯規劃,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對于“都市候鳥族”來說,先應該要明白自己甘于做“候鳥”的目的和意義,在合理規劃工作與生活的同時,更要站在長遠的角度思考個人的職業規劃。大部分的人其實是在不自覺間“被候鳥”了,應積極主動地思考“候鳥”生活的意義,為將來的發展作好充分的準備。
不過,如今便捷的交通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1小時生活圈”“半小時生活圈”等的推進,將城際間的交通距離大大縮短,都市人的生活空間也將隨之不斷擴大。當未來真正實現人們出門暢行無礙時,相信“都市候鳥族”一詞不再會成為人們關注的新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