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琴
(延安大學醫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臨床護士短缺是護理管理者面臨的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近年來,隨著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大批本科護理人才加入了臨床護理隊伍,大大提升了臨床護理質量。但是,本科護士的高離職率也是護理管理者面臨的一大挑戰,護士的離職導致護理隊伍不穩定,浪費護理教育資源,影響護理質量[1]。本研究就某二本院校五年制護理專業畢業生160人為研究對象,追蹤5年,調查研究護理人員的從業情況,分析其轉行、辭職的原因,現介紹如下。
某二本院校五年制2005~2008屆護理本科畢業生160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156人。
學生畢業離校前統計其工作情況,畢業5年后,對其采用電話、郵件等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單獨收集資料。
(1)4名男生均選擇臨床護理工作。(2)156名女生中139人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其中省市級醫院52人,地市級醫院87人;5人從事護理教育工作;5人從事行政工作;6人改行;1人考取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

表1 護理本科生除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外其余人畢業5 年后的工作情況(人)
(1)4名男生中1名考取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其余3名脫離臨床護理工作,成為技師。
(2)省市級醫院的離職人數5人(9.62%),地市級醫院的離職人數9人(10.34%),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7,P>0.05)。
隨著醫學事業的蓬勃發展,護理學的教育層次不斷提升,由原來單一的中專教育逐漸轉為大專、本科和研究生多層次教育,而護理本科生作為臨床護理隊伍中的主力軍逐漸發展與壯大。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護理質量迅速提升,而在此過程中,護理本科畢業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就業途徑的增多,很多護理本科畢業生在當年或畢業后的若干年會離開臨床護理工作崗位,這就會影響醫療護理質量的提升,加重在崗護理工作人員的負擔,不利于提升醫療護理水平。
(1)考取碩士研究生的11名護理本科畢業生中,只有2人繼續選擇護理學專業,1人認為護理研究生就業相對于臨床醫學要好,而另外1人選擇護理專業是因為單位提供了在職研究生就讀的機會;其余9人都選擇了非護理專業(1人選擇的是公共衛生專業,其他都選擇的是臨床醫學專業),其原因是:①在現有的工作崗位上不能實現自我價值;②在醫院的辛勤工作中得不到病人及其家屬的肯定;③臨床護理工作太辛苦,尤其是頻繁的夜班工作。
(2)辭職在家的3人,其主要原因是:①上班以后單位一直沒有正式編制;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③夜班過于頻繁,沒有時間照顧家庭;④近年來醫療事故增加,醫患關系緊張,護理工作不僅僅是體力和腦力勞動,還有很大的心理負擔,在工作中如履薄冰。
(3)在醫院工作但是脫離了臨床護理工作,如轉到腦電圖室、CT室等,其原因是:①護理工作太辛苦;②沒有時間照顧家庭;③社會地位低下。
(4)有1名護士放棄臨床護理副護士長的職位,轉到后勤科室工作,其原因如下:①臨床護理工作不被病人及其家屬認可;②護士長需要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如醫護關系、護士之間的關系、護患關系等;③在臨床繁忙的工作中,各種學歷的護理工作者都是干一樣的工作,缺少職業發展機會。
(5)4名男護士都認為男性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工作壓力較大,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一旦有機會就放棄臨床護理工作,轉去其他輔助科室或考取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
4.2.1 提升護士的社會地位 護士的社會地位低是護理人員流失或打算離職的主要原因之一[2]。社會上“重醫輕護”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醫生一直被認為是衛生行業唯一可以信賴的、有專業發言權的人,而護士僅僅是其從屬人員。因此,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者的社會地位,有利于穩定臨床護理隊伍。
4.2.2 降低護理工作者的工作強度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因長期倒班、加班、周末和節假日上班,加大了護理工作者的工作強度。對于已婚的護士,尤其是剛有孩子的護士,高強度的工作和壓力使其一時無法適應,容易產生辭職的心理并付諸行動。因此,需要從根本上降低護士的工作強度,實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有利于穩定護理隊伍,降低臨床護理人員辭職率。
4.2.3 增加臨床護士學習、晉升的機會 臨床護理工作中,本科護士很少有機會繼續深造。在本研究中顯示,如果單位提供再學習的機會,護理本科生還是很愿意繼續選擇護理專業深造的。因此,為臨床護理人員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有助于護理隊伍的穩定,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升,有利于護理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
[1]賀棋,王惠珍,鄧署芳,等.“80 后”護士的工作價值觀對離職意愿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1,8(8):134-135.
[2]楊美玲,王冉冉,侯淑肖.在職護士離職意愿及其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現代護理,2006,12(18):1667-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