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伯章◆
化工市場
精對苯二甲酸的國內外市場分析
◆錢伯章◆
1.1 世界產能和需求
2008~2012年全球精對苯二甲酸(PTA)總產能約為3942萬t/a、4 549萬t/a、4 952萬t/a、5 382萬t/a和6872萬t/a,其中2012年亞洲和北美地區合計產能為5952萬t/a,占全球產能的87%,而亞洲所占份額更是高達79%。亞洲是全球PTA最主要的生產地和需求地,而北美和西歐地區的生產能力遠遠低于亞洲。表1列出了2007~2012年世界PTA供需狀況。

表1 2007~2012年世界PTA供需狀況
美國析邁公司(CMAI)指出,由于聚酯纖維需求驅動,除2008~2009年外,截至2011年,PTA生產商已在近96%能力下運營,但到2012年開工率下降至84%,主要由于中國擴能迅猛而開工率下降。
世界PTA主要貿易量集中在亞洲地區,2012年進出口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73%和67%;西歐地區則分別占13%和19%;北美地區分別占5%和10%。北美和西歐地區是世界PTA主要凈出口地區,而亞洲、中南美洲和中東歐是主要凈進口地區。從近幾年世界PTA的貿易趨勢來看,亞洲地區貿易量占世界總貿易量的比例逐年上升,西歐地區略有下滑,而北美地區呈下降的趨勢。
世界PTA工業快速發展,2012年世界PTA的需求量達到5760萬t,其中亞洲4 320萬t,新增產能主要來自中國、印度、泰國等國家。中東、北美和西歐等地的PTA產能增速相對較緩,新建計劃不多。而未來世界PTA的消費結構變化不明顯,用于生產聚酯的比例仍將超過90%。
據CMAI分析,中歐、前蘇聯和波羅的海各國及美國PET聚酯瓶級樹脂的快速增長,使歐洲2007年成為PTA的凈進口地區。然而,比利時、葡萄牙、波蘭和俄羅斯在2008~2012年間擴能項目的投產,使該地區到2011年起再次成為凈出口地區。
PTA主要用于生產聚酯,聚酯纖維占了全球產量的大部分。在亞洲,約80%的PTA用于生產聚酯纖維,15%用于生產PET聚酯樹脂瓶,其余5%用于生產塑料薄膜和其他塑料終端產品。
化學商務(ICIS)網站指出,雖然下游聚酯市場需求增長將穩步上升,但新增產能過多將使PTA生產商的利潤面臨嚴峻壓力。
ICIS2011年5月表示,全球PTA工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的重大挑戰,這是由于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尤其是中國相繼開展擴能計劃之故,在2011~2012年完成超過900萬t的擴能。
1.2 近期世界擴能項目
在近期擴能中:
Artlant PTA公司于2012年3月30日宣布,位于葡萄牙錫尼什(Sines)的70萬t/a PTA裝置投入生產,產品主要用于生產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供食品包裝使用和用于制造紡織纖維。該新裝置是歐洲最先進的PTA裝置,也是葡萄牙最近最大的工業項目之一。該裝置建設投資超過4億歐元(約合5.34億美元)。新能力投用后使Artlant公司成為歐洲第二大PTA生產商。考慮到當前的國際市場價格,來自該裝置生產的產品所產生的年營業額可超過6億歐元。該裝置出口其生產量的95%。錫尼什位于葡萄牙的戰略位置,有助于快速而經濟地向世界運送產品,Artlant公司的主要市場是歐洲,但銷售也針對其他地區,包括非洲、獨聯體和波羅的海國家、中東、印度、巴西等。
意大利M&G集團公司于2011年7月11日宣布,將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科珀斯克里斯蒂建設PET/PTA裝置,該裝置擁有能力可生產PTA約120萬t/a,使該PTA裝置成為美國同類裝置中最大并列入世界最大裝置行列。PTA裝置將與M&G集團在美國所有的PET能力構成完全的上游一體化。
泰國Indorama風險企業公司于2012年1月17日宣布,在印度建設一體化PTA、PET和滌綸短纖維(PSF)制造聯合裝置。該聯合裝置也將與另一家公司上游的對二甲苯(PX)裝置組合在一起。該項目將涉及總投資約7億美元。Indorama公司還計劃在中東投資6億美元建設PTA和PET瓶樹脂制造裝置。
科威特Qurain石化工業公司于2011年12月16日宣布,已計劃在沙特阿拉伯朱拜勒建設投資為10億美元的一體化PET聚酯樹脂聯合裝置,將擁有設計能力為100萬t/a PTA和80萬t/a的PET。該公司的對二甲苯原料將來自地方煉油廠。聯合裝置將支持沙特阿拉伯的下游轉化產業,制取食品和消費品包裝用的瓶、板和薄膜供應原材料。Qurain公司的股東是科威特烯烴公司、科威特芳烴公司、科威特苯乙烯公司和科威特對二甲苯生產公司。
印度信誠工業公司于2012年9月28日宣布,購買BP公司在馬來西亞的PTA資產。BP和信誠工業之間的購買協議涉及BP公司位于馬來西亞東海岸關丹(Kuantan)的BP化工馬來西亞公司(BPCM)100%的股權。信誠工業已同意以2.3億美元購買BP的股權。BPCM的PTA裝置,投產于1996年,擁有61萬t/a的生產能力。對BP的PTA裝置的收購有助于信誠工業公司在馬來西亞的業務實現一體化。信誠工業在2007年通過收購馬來西亞聚酯生產商華隆(Hualon)公司而在馬來西亞獲得了聚酯生產資產。
BP公司在全球擁有PTA產能750萬t/a,有8個生產基地,分別位于美國、比利時、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省。最大的生產基地在珠海,現有能力150萬t/a,將于2014年再增加125萬t/a,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PTA生產基地之一。BP擁有大的全球PTA業務,占全球PTA產能的五分之一左右。
阿曼石油公司于2012年10月4日宣布,投資8億美元,在蘇哈港建設石化聯合裝置,該設施設計生產100萬t/a PTA和PET瓶級樹脂。阿曼石油公司已簽署了一項協議,收購阿曼球團(Vale Oman Pelletizing)公司30%的股權,阿曼球團公司在蘇哈港擁有鐵礦石球團裝置及分銷中心,PTA裝置從當地煉油廠供應對二甲苯原料。該項目處于研究階段,阿曼國家石油公司將推進該項目。
德希尼布公司于2013年1月24日宣布,受聘于JBF實業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JBF石化公司,承攬在印度曼格洛爾經濟特區建設125萬t/a最新一代PTA裝置合同。合同涵蓋該裝置界區內外的基本工程、前端工程設計、詳細工程設計和采購服務。裝置將采用BP公司擁有領先優勢的專利PTA技術。德希尼布公司在意大利羅馬及印度晨奈、孟買和新德里擁有運營中心,將執行這項合同,預計在2015年第一季度完成。
在孟買聯合交易所和印度國家聯合交易所上市的印度拉瑪合成印度公司于2013年2月13日宣布,將投資450億印度盧比(約合8.33億美元),在3~4年時間內,建設先前已宣布位于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一體化PET聯合裝置。該設施將包括PTA原料生產裝置。新的PTA裝置年產能約125萬t。印度拉瑪合成公司泰米爾納德邦項目也將生產滌綸短纖,PTA裝置將與另一家公司所經營的對二甲苯裝置相集成。印度拉瑪合成公司稱,它在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Butibori運作一體化生產基地,2012年生產約61萬tPET和52.1萬tPTA。
樂天巴基斯坦精對苯二甲酸公司(Lotte PPTA)于2011年6月表示,為滿足國內和地區日益增長的需求,計劃投資4.5億~5億美元,到2014年年底將PTA產能提高到目前的3倍,達到150萬t/a。韓國樂天集團于2009年9月收購了巴基斯坦PTA公司絕大部分股份,后來公司的名字改為Lotte PPTA。該公司當前在離工業港口城市卡拉奇50 km的加西姆港擁有一套50萬t/a的PTA裝置。
1.3 產能和需求趨勢
對PTA的需求主要是中東歐,中國、印度和西歐市場仍在不斷增長之中。
據ICIS數據顯示,2012年亞洲PTA產能增長26%,2011年增速為13%。2012年亞洲新增PTA產能全部集中在中國,新增1 480萬t/a PTA產能,包括6套新建裝置以及1套裝置的脫瓶頸改造,亞洲現有PTA產能為4370萬t/a。
估計2013年整個亞洲的PTA消費為4 110萬t,在未來3年內的年增長率約為6%~7%。與此同時,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包括泰國、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中東,雖然能力不大,但對PTA的需求將保持穩定。
據英國《化學商務》2012年5月28日報道,亞洲尤其是中國和印度新增產能可能導致PTA產能過剩,由于需求增長減慢,聚酯盈利壓力加大。
預計2015年亞洲PTA產能可達到6 900萬t/a,比2012年的4370萬t/a增加45%。2015年中國PTA總產能將達到3 900萬t/a。印度也計劃新建PTA裝置,以緩解國內供應緊張。預計2013~2015年新裝置將開始工業化生產,包括總產能為330萬t/a的三套新裝置。中國臺灣計劃2014年年初將投產一套200萬t/a的新裝置,主要出口到中國大陸和印度。
由于聚酯消費減速,加之中國大幅度新增PTA產能,PTA價格下降,亞洲PTA生產廠2011年9月底后即出現虧損。而能源價格堅挺,供應緊張,原料對二甲苯價格高漲,PTA毛利已從2011年3月的283美元/噸下降到64美元/噸。2012年中國有1420萬t/a的PTA新增產能投產,超過上游對二甲苯和下游聚酯市場的增長速度,預計亞洲PTA盈利不佳。
盡管2012~2015年過剩的聚酯產能可能吸收更多的PTA供應,但同時對二甲苯供應緊張可能會限制PTA產量。2012年亞洲聚酯產量超過4600萬t,比上年增長8%。雖然與2010年兩位數字增長率相比,聚酯增速明顯下降,但面對歐美市場的不確定性,亞洲市場已反彈。2012年因中國和印度需求增長,聚酯增速依舊反彈,但2013~2015年聚酯產能過剩,需求增長僅為6%左右。
2012年亞洲聚酯產能近5 000萬t/a,今后兩年將新增產能1550萬t/a。由于產能過剩、聚酯盈利壓力加大及亞洲競爭加劇,預計2014~2015年年均增速將降至5%~6%,過剩產能將使2013~2015年開工率降至70%~73%。
印度聚酯需求增速從2010年的18%大幅降至2011年的9%。多數聚酯生產商認為2010年的高速增長是2008年衰退后反彈的結果,無法持續。因基數較低,預計到2015年印度聚酯需求仍保持較高增長率。印度的原料PTA供應一直不穩定。位于西孟加拉州Haldia的日本三菱公司PTA裝置自2010年投產后生產一直斷斷續續,印度不得不和其他亞洲國家競爭進口PTA。由于印度新增聚酯產能較多,2012~2013年PTA進口量繼續增加。隨著190萬t/a新增聚酯產能投產,2013年印度聚酯產能達到780萬t/a。
2.1 產能
近年來,隨著我國聚酯工業的快速發展,精對苯二甲酸市場需求強勁,導致PTA產能快速增長。2003年我國PTA產能只有438萬t/a,2008年PTA產能達到1491萬t/a。近幾年,我國PTA生產得到較大發展,每年都有一些新建或擴建裝置建成投產。2009年PTA產能達到1635萬t/a,2010年達到1719萬t/a,2011年PTA產能已經達到1 929萬t/a,2012年更達到3 349萬t/a。表2列出2012年年底我國PTA生產企業產能統計。
近幾年,隨著國內民營及其控股企業、外(臺)商業獨資及其控股企業投資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產,我國PTA的產能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過去國內PTA產能基本上由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所屬國有控股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外(臺)商業獨資及其控股企業、民營及其控股企業的產能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而國有控股企業所占比例越來越小。
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PTA產能已達到約3300萬t,約占全球總產能的45%,比上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2012年,PTA產量達到2 366萬t,同比增長15.5%;進口420萬t,同比減少17.8%;表觀消費量2 786萬t,同比增長6.6%;自給率達到85%,同比提高了10.5個百分點。近年來,隨著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的提高,我國PTA行業取得長足的發展,但因部分企業違規建設導致產能擴張過快,總產能首次超過總需求,產能過剩苗頭逐步顯現,導致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持續低迷。此外,受相關事件影響,所需原料對二甲苯產能增長緩慢,自給率僅56%。進口原料價格維持高位運行,PTA行業盈利水平下降。2013年5月15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國發[2013]19號),其中PTA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為促進PTA行業健康發展,應加強行業自律,合理安排產能建設,推動產學研用相結合,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表2 2012年我國PTA生產企業產能統計 萬t/a
2.2 供需平衡
近幾年,隨著我國聚酯工業的不斷發展,PTA的表觀消費量也穩步增加。2012年達到2 786.0萬t,同比增長9%,由于產量的不斷增加,產品的自給率也不斷增加。2006年以前,我國PTA的進口量逐年增加,2006年達到700.43萬t,為歷史最高值。此后隨著國內產能和產量的大幅增加,進口量有所減少,2011年后PTA進口量下降。2012年進口PTA達 420萬t,同比減少19%,進口主要來自中國臺灣、韓國和泰國。2006~2012年我國PTA供需統計見表3。隨著我國PTA產能的快速增長,產品自給率不斷提高,PTA項目收益已由較高收益轉變為一般性收益。

表3 2006~2011年我國PTA供需平衡統計 萬t
我國PTA產品主要用于生產PET,因此PET的需求直接決定了PTA行業的發展狀況。1996~2005年是我國PET發展的黃金時期,產能年均增長率達到27.0%。“十一五”期間,由于國家宏觀調控以及PET產能出現局部過剩,市場競爭激烈,利潤大幅度下降,行業發展開始轉入平穩發展期,年均增長率基本上與國民經濟增速保持一致。2012年我國PET產能約為3 100萬t/a,同比增長14.0%;產量約為2565萬t,同比增長12.6%。按照生產1t PET需消耗0.86 tPTA計,消耗PTA約2410萬t。預計2015年我國PTE產能將達到4 320萬t/a,以行業平均負荷率80%計算,產量將達到3 456萬t,對PTA的需求量達到2972萬t,而屆時我國PTA產能有望達到3767萬t/a,裝置開工率只要達到八成即可滿足需求,PTA產能過剩,競爭將十分激烈。
從下游需求看,雖然聚酯也在大肆擴能,但因其擴能的速度不及PTA,新增的聚酯產能仍難以消化PTA新增產能。2012年年底國內聚酯總產能在3100萬t左右,涵蓋聚酯長絲、短纖、瓶片及薄膜等各個聚酯領域。2012年聚酯行業產能增加約21%,低于PTA產能增速。中國聚酯裝置的開工率將從2010年90%降至2013~2014年的73%。
2.3 市場的轉折點與技術的轉折點逐步臨近
進入21世紀以來,在加入WTO的影響下,我國紡織工業高速發展帶動化纖需求大幅度提高,特別是滌綸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加之宏觀調控產生的作用和國內裝備國產化產業政策及相關專項規劃的引導,國內PTA工業實現有序發展,PTA是聚酯的主要原料,而聚酯又是滌綸生產的原料。2012年我國化纖產量3432萬t,其中滌綸2872萬t。目前我國滌綸消費已占全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80%以上,滌綸及其原料PTA在解決我國13億人口的穿衣及產業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除纖維外,PTA也用于生產非纖維用聚酯,包括聚酯薄膜、包裝容器、飲料瓶等,而且聚酯瓶發展迅猛。由于技術及裝備國產化的成功,大幅度降低了裝置的投資成本,促使PTA一直保持高速發展態勢,生產規模快速增長,產業布局不斷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PTA工業生產和消費大國,PTA的發展已進入到重要的轉折時期,市場的轉折點與技術的轉折點逐步臨近。
由“引進技術為主”向“國內自主技術為主”轉變:通過近二十多年的引進、消化、吸收,我國PTA技術創新已取得突破。這些年來國家通過項目核準,控制了國內PTA裝置的發展速度,給技術和裝備國產化留出了市場空間和發展時間,避免了無序、無規則發展帶來的市場混亂和惡性競爭。隨著技術不斷進步,特別是2009年采用自主技術和國產化裝備的百萬噸級PTA裝置順利投產,是我國PTA技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我國已躋身于世界PTA生產技術水平的第一梯隊。
以投資費用計,目前我國PTA項目裝備國產化率已達到75%左右,許多大型設備國內都可以生產制造,如大型工藝空壓機組、氧化反應器、干燥機、精制反應器、真空過濾機、高速泵等。國內相關設計、研究單位也不斷提出具有新興創意的工藝流程設想,總體上是向工藝短流程、設備集約化、催化劑高效化方向努力,如QTA、EPTA工藝,取消精制單元;取消TA干燥,降低能源消耗;采用集過濾、洗滌、預干燥、卸料于一體的一步法連續式壓力轉鼓過濾機,縮短流程、減少設備;采用鼓泡塔式氧化反應器,取消繁復的機械攪拌器,降低投資、不耗電等。
由“單一規格品種”向“多規格多品種”轉變:隨著全球化纖需求的穩步增長,PTA生產技術也隨之快速發展,其中也包括QTA、MTA等同類技術的發展。我國PTA技術呈現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為滿足下游產品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PTA的規格品種也將出現細分細化,如不同粒度、不同4-CBA、P-T酸等雜質含量。在纖維用PTA方面,不同用途的聚酯對PTA的要求也是有差別的,如一般工業絲,重點是純度、強力,對色度要求不高,直紡有色絲對4-CBA的高低要求不嚴格。再如包裝用聚酯,在價格有優惠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中純度的產品。為適應這種發展趨勢,進一步細化PTA類產品的規格品種是十分必要的。為適應節能減排的需求,國內企業對PTA的工藝流程不斷優化。或在流程上提高反應深度,減少廢棄物排放;或將未完全反應的物料循環使用,以提高產品收率。更多的生產企業及研究設計單位在能源回收上下功夫,盡可能回收利用氧化工藝反應熱,或采用更先進節能設備,以降低生產成本。但要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應在深入研究工藝技術的基礎上,簡化工藝流程、減少裝置設備、降低設備能耗。無論從減少定員、節約土地、降低固定資產投資的效益講,還是從生產運行中的進一步降低物耗、提高節能減排效果的效益看,短流程的財務效益日益顯現。從對社會資源占用的減少和企業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角度看,縮短生產流程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信息顯示,2012年PTA行業總產能首次超過總需求,行業盈利水平下降。曾經是耀眼明星的PTA行業,如今已陷入全線虧損。2013年以來,因不堪天價對二甲苯原料壓力,PTA企業紛紛停產,部分企業甚至破產,大批項目停建或者緩建。
2012之前,PTA可以說是化工市場的貴族產品,盈利豐厚。隨后,眾多企業大肆上馬PTA項目,國內產能擴張過快,導致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持續低迷。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PTA總產能首次超過總需求。原料PX成本高漲是導致PTA虧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由于近年來國內民眾對PX項目產生抵觸情緒,PX項目大多擱淺,國內PX產能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而日韓等國趁機競相大建PX裝置,并且不斷提價。2010年國內PX均價每噸約8350元,進入2013年后PX價格最高達到每噸12 800元。因不堪承受天價PX的壓力,2013年3月底,國內PTA企業的整體開工率一度不足50%,化纖、紡織等行業更是苦不堪言。
即使是揚子石化這樣的龍頭企業,采取多種挖潛措施,也未能幸免于難。2013年揚子石化對PTA2#裝置進行了節能改造,使每噸PTA成本下降約300元,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處于中石化先進水平。該裝置PTA產品二季度因短暫的邊際效益形勢稍有好轉,但9月份以后又陷入虧損。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未來國內PTA行業要想健康發展,必須控制PTA項目的投產節奏。建議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綜合考慮各個新上項目的原料來源、技術先進程度以及下游需求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合理安排審批相關項目,以避免盲目投資建設,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國家相關部門還應當合理引導PX產業的健康發展,形成健康的產業鏈,避免下游為上游打工的尷尬局面。
同時應指出,因我國PTA用途比較單一,幾乎全部用于生產聚酯,市場風險很大,應當加大科研力度,研究開發除化纖紡織領域以外的新用途,特別是加快PET超薄型薄膜、高阻燃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的開發,以拓展PTA的需求空間,規避市場風險。
由于近期我國PTA的供需仍存在一定的缺口,因此“十二五”期間,我國PTA產業仍處于產能快速增長的高峰期,仍將新建或擴建多套PTA生產裝置。如果這些項目能夠按計劃實施,則到“十二五”末期,我國PTA的總產能將達到3767萬t/a。“十二五”期間我國新擴建PTA項目統計見表4。

表4 “十二五”期間我國新擴建PTA項目統計 萬t/a
“十二五”是我國PTA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供應量的增速遠遠超過需求量的增速,國內PTA市場長期需要大量進口的局面將得到徹底改善,“十二五”期間,我國PTA行業也將由快速發展期向成熟發展期轉變。
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1)繼續加大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工作。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自主開發的成套技術和自主集成創新的大型化技術已經成功應用,但關鍵技術還需依靠進口(如關鍵設備空壓機組、干燥機、高速泵、氧化反應攪拌器、旋轉壓力過濾器以及真空過濾器等),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體技術,國內技術的應用面還比較窄。在簡化工藝流程、應用先進控制技術、提高反應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仍有待通過持續地、系統地創新進行改造、優化和完善,從而強化自身核心競爭力。
(2)適當控制項目投產節奏。近兩年,由于受到PTA行業毛利較高的刺激以及炒作等的影響,PTA項目一哄而上,到“十二五”末期,我國PTA的總產能將達到3 767萬t/a,且大都集中在2013年前后投產,產能的集中釋放,將使市場在短期內難以消化,給產業帶來沖擊;此外還會造成原料PX的供應緊張,推高PTA的生產成本,消弱市場競爭力,甚至有可能會使行業陷入全面虧損。PTA產業屬于典型的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一旦出現持續性虧損,會給地方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風險和隱患。因此,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應了解PTA相關行業的發展狀況,綜合考慮新上項目的原料來源,技術先進程度以及下游配套需求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合理安排審批相關項目,避免盲目投資,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延伸產業鏈。相關企業應該通過構筑完整的上下游一體的產業鏈(PX-PTA-PET),建立風險的平衡機制,鞏固自身下游客戶,鎖定終端需求,從而取得相對于對手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4)拓展國外市場。隨著一大批新建裝置的陸續建成投產,我國PTA行業產能過剩的趨勢已經顯現,因此,除了繼續擴大國內需求外,還應該積極擴大出口,以消化過剩的產能,應對PTA市場的激烈競爭。
(5)優化產業布局。近幾年,在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很多沿海紡織企業出現了向內地遷移的態勢,而PTA作為該行業的主要上游原料,在進行產業布局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原來集中在江、浙、滬等地區的紡織企業在向內地遷移過程中出現的多點分散問題,優化PTA產業布局,合理調整運輸方式,協調好產業鏈的平衡、區域原料平衡關系等問題,進一步增強企業和行業的綜合競爭力。
(6)積極擴大新的應用領域。目前我國PTA的用途比較單一,幾乎全部用于聚酯生產(PET和PBT等),市場風險很大。應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和國外大型企業聯合,以產學研一體模式,著力研究開發PTA下游除化纖紡織領域以外的新興應用市場,特別是PET超薄型薄膜、高阻燃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的開發。
(7)采取積極措施,應對國內期貨市場投機炒作。近兩年,我國PTA期貨開始興起,由于PTA在我國尚屬新期貨品種,在制度設計、市場監管等方面還不夠完善;相關企業對PTA期貨市場的認知不足,利用套期保值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夠;市場中投資或投機的力量與套期保值的力量嚴重不均衡,導致反復炒作,造成PTA價格大幅波動,嚴重影響了PTA及其相關行業的正常運行次序。生產企業應慎重參與PTA期貨交易,特別是參與期貨市場投機行為,規避產業資本與大量的社會金融資本進行博弈時所產生的市場風險,以免造成經濟損失而影響企業的發展。
(本欄目編輯:黃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