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濤 萬麗云 楊雪
1吐哈油田公司基建工程處 2吐哈油田公司銷售事業部 3吐哈油田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
機械清罐技術在吐哈油庫的應用
韋濤1萬麗云2楊雪3
1吐哈油田公司基建工程處 2吐哈油田公司銷售事業部 3吐哈油田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
原油儲罐機械清洗是利用特殊的液體噴射裝置,采用“同種類油、全封閉、機械自動循環”的物理清洗技術。該技術在清洗的同時向罐內注入惰性氣體,用惰性氣體控制罐內可燃性氣體濃度,確保施工作業安全,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回收沉積物中的油分。實施機械清罐技術后,清罐平均周期由原來12.7天/萬立方米縮短至8.5天/萬立方米;污油回收率由全部報損提高至92.5%,效果顯著。
吐哈油庫;原油回收;機械清罐;經濟效益
原油儲罐運行一段時間后,需對罐體和所有附件進行檢查維修和計量標定,開展此項工作必須將沉積在罐底的污油、泥砂、雜質及墊水層清除干凈。原油儲罐定期清罐檢修是油庫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
吐哈油庫現有原油庫存36.5×104m3,共20具儲罐(其中5 000 m3儲罐5具,10 000 m3儲罐8具,20 000 m3儲罐3具,50 000 m3儲罐4具),清罐工作量大、周期長、損耗大。清罐作業必須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清罐檢修與生產儲運平穩運行。
截至2009年,吐哈油庫一直采用人工清罐。人工清罐是將被清洗罐內的液位降至出口液面以下,打開各通風口自然通風,待罐內油氣濃度符合要求后,用污油泵將少量原油抽回罐車。然后工人進入罐內進行清罐作業,將余油與沉淀物移至罐外用汽車運出油庫。此作業方式不但風險高,而且原油回收和清洗流程不暢。人工清罐原油損耗量及價值統計見表1(按歷年原油單價3836元/噸計算)。

表1 人工清罐原油損耗量及價值統計
傳統的人工清罐方式存在勞動強度大,施工周期長、安全風險高、原油回收率低和污染環境等問題。隨著原油儲罐使用年限的增加,清罐操作越來越頻繁,傳統的人工清罐方式已不再適合當前降本增效、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的要求。
機械清罐方式較人工清罐方式具有經濟效益高、安全風險低和節省勞動力等優點。2010年,吐哈油庫采用了機械清罐作業。
2.1 機械清罐設施
(1)選配機械設施。根據油庫具體情況,分別選取符合罐體工藝設計的清洗設備、回收設備、過濾器、清洗機AMK76、惰性氣體發生器及油水分離箱等。
(2)將原油罐頂指定的10個支撐柱拔出,安裝清洗機8臺。設定檢尺口8個,將過濾器、回收設備、油水分離箱、隔膜泵、惰性氣體發生器按設定位置安裝。
2.2 完善作業流程
(1)建立原油移送流程。在清洗機動作之前,將清洗罐中流動的油經過濾器過濾后由真空泵抽吸到真空罐,再經過回收泵移送至其他油罐中。
(2)注入惰性氣體。在污油移送過程中,會在油罐內部形成氣層。為了防止清洗機動作時產生靜電導致火災,向油罐氣層部分注入惰性氣體,以保證清洗過程安全。
(3)同種類油清洗。安裝在罐頂部的清洗機噴射干凈的原油,將油罐內的淤渣打碎、溶解,并通過臨時設置中的回收裝置將其抽吸移送到油罐外。
(4)溫水清洗。用同種類油清洗后已除掉大部分淤渣,但為了進一步脫油,再用溫水清洗。往油罐中加入一定量的溫水,邊循環加熱,邊進行清洗,油水分離裝置中的浮油回收泵將殘余油移送至其他油罐中。
2010年共清洗原油儲罐6具,是歷年來清罐數量最多、容積最大、清罐報損率最少的一年。機械清罐效果統計結果見表2,人工清罐和機械清罐效果對比見表3。

表2 2010年機械清罐效果統計

表3 人工清罐和機械清罐效果對比
由表2、表3可以看出,2010年實施機械清罐后,清罐平均周期由原來12.7天/萬立方米縮短至8.5天/萬立方米;原油回收率由全部報損提高至92.5%,效果顯著。
按原油單價4 048元/噸計算,可以得出回收原油的價值,見表4。由表4計算得出,機械清罐凈創效280.816萬元。

表4 2010年機械清罐回收原油價值萬元
目前我國人工清罐占總清洗量的90%以上,而機械清罐作為一種高效、環保、創效的新技術日益得到重視及推廣使用。原油儲罐機械清洗是利用特殊的液體噴射裝置,采用“同種類油、全封閉、機械自動循環”的物理清洗技術。該技術在清洗的同時向罐內注入惰性氣體,用惰性氣體控制罐內可燃性氣體濃度,確保施工作業安全,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回收沉積物中的油分。
近幾年,吐哈油庫引進了機械清罐技術并成功應用于原油儲罐的清罐作業,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解決了人工清罐效率低的問題,保證了油田原油生產的存儲銷平穩運行;實現了安全、環保操作,應用前景廣闊;形成了機械清罐技術標準,并納入《新技術引進QHSE作業指導書》中。該技術在油田推廣應用,不但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欄目主持樊韶華)
10.3969/j.issn.1006-6896.2014.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