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學
扶余油田油氣集輸系統改造項目經濟評價
曹昱亮天津理工大學
扶余油田經長年的開發生產,在油氣集輸系統方面帶來的折舊磨損十分嚴重,油氣管線因常年工作老化,管道腐蝕穿孔頻繁發生。針對扶余油田集輸系統存在的問題,從集輸系統整體上進行一次規劃、調整以及更新,預期目標是解決系統不密閉、能耗大的問題,改善管線設備老化現狀,優化站場設計,提高油氣集輸運行的安全性,實現可持續及高效發展。改造后的扶余油田內部收益率為19%(稅后),凈現值14768×104元,優化了集輸管網,簡化了油氣地面工程整體布局,改造項目的經濟效益明顯。
油氣集輸;改造工程;管線;經濟評價;效益
吉林油田已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扶余油田是吉林油田的發源地,為吉林油田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油田的長期發展,油氣集輸系統的改造也是從扶余油田開始的,在20世紀90年代,扶余油田遇到了嚴重的挑戰,生產狀況不佳,油氣集輸系統老化,在產量遞減的同時,管線的腐蝕老化也日益加快,能耗一年比一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吉林油田對老油田進行了整體改造,采取增加新井等措施,但是還是不能提高年產量。吉林油田公司決定對扶余老油田進行油氣集輸系統的改造[1],包括集輸工藝、電力系統、配套管線等方面改造,并做了項目經濟性評價以及不確定性和風險評估,制定了一份符合生產實際情況的改造方案,使得原油年產量再度達到100×104t。
扶余油田建有三個采油廠,分別管理三個集中處理站,一廠和三廠凈化原油先輸送到北油庫,再途經跨江管線,輸送到南油庫。二廠凈化原油途經跨江管線至新木油庫,再輸送至慶鐵管線。
扶余油田經長年的開發生產,在油氣集輸系統方面帶來的折舊磨損十分嚴重,油氣管線因常年工作老化,管道腐蝕穿孔頻繁發生。采油廠由于水質問題和管線自身老化,使得大部分分離器、閥門、儲油罐嚴重腐蝕,每年集油管線檢修達幾百次,不僅影響日常管線工作,而且帶來了相當大的經濟損失。油氣集輸及處理過程中,能源損耗問題嚴重,例如:在油氣集輸工藝中,主要是采取三管伴熱工藝流程,經常導致油氣生產能耗大,平均損耗率達2.3%。油氣管線的長年使用、替換率低,導致油氣集輸不連續、運行不平穩,影響了工作進程,特別是處理站和接轉站工藝設備效率低,負荷率低。而損耗的能量高,工程安全隱患比較大,急需要進行一次油氣集輸系統大改造[2]。
針對扶余油田集輸系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節能降耗、持續發展的目標,從集輸系統整體上進行一次規劃、調整以及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合并或者取消不合理的接轉站、計量站、輸油站場;②減少運行設備,提高負荷率;③更換老化腐蝕集輸管線,提高管線安全性能;④從三管簡化為單管,降低投資與能耗,降低管理費用;⑤研究不加熱集輸流程邊界條件、擴大應用范圍;⑥優化集輸管網,簡化地面總體布局。
根據上述調整方案,預期目標是解決系統不密閉、能耗大的問題,改善管線設備老化現狀,優化站場設計,提高油氣集輸運行的安全性,實現可持續及高效發展[3]。油氣集輸改造工程具體工程量見表1。

表1 油氣集輸改造工程量
除了上述改造項目,還包括附帶產生的相關設備、零部件等改造工程量。
根據油氣集輸過程中涉及到的各個項目,總的費用可以歸納為建筑工程費、設備購置費、安裝工程費以及其他費用,投資估算取費標準按照行業文件標準來定價[4]。根據總體改造工程實際費用需要,優選一種方案,總的費用為29372×104元,各項目費用分別為建筑工程費4048×104元,設備購置費3122×104元,安裝工程費14821×104元,其他費為7381×104元[5]。投資建設費用明細見表2,投資建設估算見表3。

表2 投資建設費用明細104元

表3 投資建設估算表104元
根據投資進度計劃,總費用即投資總額為29372×104元。在2003年開展試驗,但不安排投資,從2004年開始投資,首批費用為10850×104元,2005年和2006年投資費用分別為9750×104元和8772×104元。
經濟評價基礎參數分別為:①社會折現率為12%;②項目改造時間為3年;③生產期為10年;④以直線法折舊,固定資產的綜合折舊年限為10年;⑤礦產資源補償費為銷售收入的1%;⑥資源稅為12元/噸;⑦銷售費用為6.5元/噸;⑧以銷售收入的6‰作為城建及教育附加稅;⑨所得稅率為33%。
根據上述改造工程項目,做了盈利能力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效益方面。改造后的扶余油田每年增加3.5×104t的商品油,銷售收入3980×104元;每年節約1000×104度電,節約電費430×104元;在人員方面精簡800多人,人員花費方面節省2800× 104元。
(2)費用方面。隨著商品油的增加,銷售量也隨之增加,在生產期,所得稅和資源稅分別增加1 392×104元/年和42×104元/年。
(3)盈利能力方面。改造后內部收益率為19%(稅后),凈現值14768×104元,投資回收期為6.58年。
(4)綜合效益、費用和盈利方面。該方案在經濟上是可行的,而且經過調研,扶余油田地面工程改造風險比較小,改造后的油田整體效益好,在油價波動方面的風險也是相對比較小的[6]。因此,該方案不僅在經濟上是可以行的,而且改造風險較小,油氣集輸系統改造能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
對扶余油田油氣集輸系統的改造,解決了能耗大,設備老化腐蝕等問題。不加熱集輸流程的應用,大大降低了運行能耗,在減少加熱爐數量的同時,降低了設備工作風險。在電能消耗方面,每年可節約1000×104度電,節約電費430×104元。通過更新老化腐蝕的設備、更換新的集輸管線,提高了系統的負荷率,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合并接轉站、集輸站以及部分輸油站,優化了集輸管網,簡化了油氣地面工程整體布局,改造項目的經濟效益明顯。
[1]趙玉華.大慶油田地面工程優化調整改造基本思路[J].石油規劃設計,2003,14(1):34-38.
[2]唐丹.產生建設項目的經濟后評價[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2,31(6):72.
[3]石少敏.扶余油田油氣集輸系統改造項目方案策劃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9.
[4]唐國維,楊輝,邵強,等.大型石油裝備投資評價系統的實現[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01,12(4):88-91.
[5]唐國維,楊輝,邵強,等.大型石油裝備投資評價系統地實現[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01,12(4):88-91.
[6]趙曉衛.老油區集輸系統優化技術及應用效果[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3,32(6):61-62.
15390853781、ylc008@aLiyun.com
(欄目主持 李艷秋)
10.3969/j.issn.1006-6896.2014.10.008
曹昱亮:副教授,1997年畢業于天津城市建設學院,現任職于天津理工大學,研究方向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