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紅 裴學 呼格吉勒圖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家畜改良站 015000
2013年臨河區羊飼養量達到530萬只,其中存欄羊180萬只,出欄羊350萬只;綿羊占96.4%,山羊占3.6%;羊肉產量為8.4萬噸。
(1)肉羊規模化養殖現狀
臨河區現有巴美肉羊、小尾寒羊、杜泊、南非美利奴及薩福克等肉羊品種18個,主推品種為巴美肉羊,母羊幾乎全部是多胎多羔的雜交品種,二年3胎,每胎2~3羔,年繁殖成活羔羊3只。通過二、三元雜交方式生產肉雜羔羊,6月齡育肥羔羊平均胴體重24kg。全區累計發展戶均存欄基礎母羊30只以上的規模繁育戶1900戶,年可提供優質肉雜羔30萬只。建成年出欄育肥羊2萬只的高標準肉羊育肥場25個,建成年出欄5萬只的育肥場13個,建成年出欄10萬只的育肥園區5個、年出欄50萬只的養殖園區1個,年出欄育肥羊170萬只。發展年出欄在1000只以上的育肥戶730戶,出欄育肥羊85萬只,集中育肥出欄羊占到總出欄數的80%。
(2)屠宰加工能力
臨河區現有小肥羊、草原鑫河、草原宏寶、澳飛利等屠宰加工企業23家,年加工能力700萬只。加工企業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對羊肉產品進行精細分割修選加工,現已研發出羊T排骨、羊菲力、羊針扒、精選紐約克、鉆石精選羊肉卷等冷凍精選分割羊肉、中式法式產品和精選全羊下貨等八大系列270多個品種。羊產品目前已銷往全國各地及港、澳地區并遠銷至阿聯酋、約旦、科威特等中東國家。“3D至尊”產品還進入國內外高端市場,上海世博會、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上海世界游泳錦標賽等世界型會議需要的羊肉產品主要由臨河區提供,且未發生一起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3)飼料加工能力
臨河區積極發展配合飼料工業,以富川飼料公司為龍頭,全區共發展康西、飛虹、科河等肉羊飼料生產企業24家,年生產能力達到50萬噸。臨河區委、政府積極支持飼料企業開展不同組合的最佳營養需要與飼料配方研究,生產高質量的肉羊系列預混料、濃縮料和精料產品,生產的羊飼料達到十幾個品種,能夠為養羊生產提供全程優質飼料。臨河區也成為全國羊料產量最大、羊料種類最全的羊飼料生產地區。富川飼料公司生產的羊飼料還出口到蒙古國,并成為全國出口蒙古國羊飼料最大的企業,該公司研發生產的反芻動物微生態制劑可使每只育肥羊胴體增重2.1kg,縮短育肥期5天。
臨河區在飼草料種植上積極引進新品種,一批苜蓿優良品種,如阿爾岡金 、中苜1號、中苜2號、FY310、巨人苜蓿、金皇后系列、WL系列等,禾本科牧草主要有湖南稷子,糧草兼用型玉米優良新品種有鮮玉3355、登海605、科河8號、科河10號,青貯專用玉米品種有科多4號、科多8號、興貯一號、金剛 50、東單 606、京科 516等得到了廣泛應用,優質牧草種植面積達10萬畝,優質糧草兼用型玉米種植面積80萬畝,為肉羊養殖提供了充足飼草料保障。
(1)龍頭企業引領示范帶動力弱。肉羊加工企業加工量偏小(年加工能力均在60萬只左右),羊肉產品品牌多而雜,沒有在全國叫得響的羊肉品牌引領市場,現有企業基本上都屬于初加工企業,羊的綜合利用水平不高,附加值低。
(2)肉羊產業化經營相對滯后。育種、飼料、飼養、屠宰、加工、儲藏、運輸、銷售沒有形成緊密型利益共同體,主要表現為羊產品加工企業與養殖戶鏈接不緊密,肉羊繁育的主力為散戶,羊的體重、膘厚、肉質整齊度不一,影響著羊肉產品的質量,農戶生產方式與企業收購標準、需求沒有很好銜接。
(3)信息不靈。市場信息的形成機制和信息傳播手段落后使養殖戶缺少市場信息的指導,許多批發市場的信息建設基本處于空白,信息的傳遞效率和共享度低,對信息的搜集、加工、處理、發布能力低下,容易造成信息的扭曲和失真。
(4)流通環節多。中介主體多過,產銷流通鏈過長,每個流通環節都要花費交易時間、產生交易成本、抽取部分利潤,從而導致流通時間長、市場效率低、羊肉價格偏高。養殖戶在缺乏及時準確供求信息的情況下盲目組織生產,增大了養殖風險。
(5)羊及其產品交易手段單一。目前主要是一對一的現貨交易,沒有現代化的畜產品交易市場,期貨交易、遠期合約交易形式更是空白。
(6)相關標準體系缺乏。飼喂標準、營養標準、羊肉等級標準和經營管理技術規程嚴重滯后,無法進行標準化生產,也無法打造優質羊肉品牌,而且為占領羊肉高端市場帶來隱患。
(7)發展資金嚴重短缺。除養殖戶自有資金不足、地方財政扶持力度有限外,信貸資金長期以來始終無法突破政策界限,主要體現在廣大養殖戶不能用土地、房屋、地上建筑物和動物抵押。加之周期短、額度小、聯保標準高等因素,信貸扶持力度不大已經成為制約臨河區羊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瓶頸。
(1)積極爭取上級部門資金政策支持,加大對肉羊良繁體系,特別是對巴美肉羊種羊場建設的投入,進一步擴大現有種羊場規模,提高巴美優質種公羊供種能力。
(2)采取良種調運、人工授精和本交改良等辦法,做好巴美肉羊的改良推廣工作。
(3)對規模繁育場購進巴美、杜泊等優質種羊給予一定的補貼。
(1)抓住國內外市場對高端羊肉產品需求旺盛和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的有利契機,按照“突出龍頭引領、實現產業升級”的肉羊產業發展思路,全力推進肉羊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建設,積極推進肉羊產業園上市融資。
(2)依托資源優勢,積極引進羊血、羊腸、羊胎盤等深加工企業,大幅度提高羊副產品利用率。
(3)在生產基地建設上,按照“市場運作、企業主體、政策驅動、示范帶動”的原則,重點建設科技含量高、產業特色鮮明的科技示范園區和規模生產基地。依托企業建基地。采取企業投入為主、政府適當扶持的形式,建設肉羊養殖、種羊繁育基地。堅持產學研結合建基地,大力推進富川現代肉羊產業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區建設。進一步完善“飼料生產—繁育—育肥—屠宰加工—精深加工”的現代肉羊產業發展模式,將富川現代肉羊產業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區建成全國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肉羊產業示范園區,動員引導企業和科研院所聯合,建設統一配種、統一防疫、統一飼養、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研發攻關、統一獸藥供應、統一飼草供應的科技示范型養殖基地,開展綠色養殖,生產高端羊肉產品。鼓勵致富能手發展養殖基地。通過發揮能人效應,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肉羊養殖,進一步擴大肉羊養殖規模,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促龍頭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1)肉羊電子交易平臺主要是借助電子商務交易與現代倉儲物流兩個平臺,為廣大養殖戶、合作社和羊畜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中小企業乃至區內外的各類羊畜產品供銷商提供交易信息發布、交易咨詢、現貨交易、倉儲物流、供應鏈融資等綜合服務,進一步發現、挖掘、提升羊畜產品價值,規范羊畜產品交易標準和行為,提高羊畜產品的市場交易效率,豐富羊畜產品可流通品種,實現羊畜產品的標準化、全產業鏈化和安全可追溯的目標,從而推動臨河區肉羊產業邁上新臺階。
(2)肉羊交易平臺將立足巴市、帶動周邊、面向自治區、放眼全國,以誠信、公平交易為根本,力爭在3~5年內將臨河肉羊交易平臺發展成為集羊畜產品電子交易、倉儲物流、市場營銷、產品定價、產品研發、標準化認定、信息發布、金融結算、資源配置等為一體的中國西部地區最具活力的肉羊交易平臺,并最終打造出一個享譽全國的羊畜產品交易品牌。
與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科研領域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在種羊繁育、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的技術合作,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為制定肉羊生產國家標準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加快羊胎盤、羊血等副產品深加工技術研究,盡快將生產胎盤素、血紅素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技術應用到生產中,實現工業化生產,提高肉羊產品的附加值,帶動肉羊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目前,臨河區飼料執法機構不獨立,人員經費不足,而且無檢測儀器,不能及時有效地對飼料環節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打擊。需要盡快建立和完善飼料檢測體系,力爭3~5年建成內蒙西部區最完善的飼料質量檢測機構,對肉羊飼養環節違禁藥物和添加劑進行監控,對飼料藥品市場進行監管,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保障畜產品市場安全,促進肉羊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