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遠麗 廣西興業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37800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也是當今公共突發事件的內容之一,具有突發性和難預測性。本文主要論述影響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及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的控制措施。
(1)飼養環境
一是動物糞便污染。對飼養的動物糞便無處理,令家畜任意排放或直接堆放在圈舍周圍,對周圍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
二是化學性污染。工業“三廢”的不合理排放和農藥的濫用,造成大氣、土壤、水域及動植物的污染,動物因之遭受到化學性污染侵害。
三是放射性元素的污染。近年來,由于放射性元素在醫學、核工業、食品保鮮、化工技術等方面的應用日益廣泛,動物生存環境中放射性物質帶來的污染也急劇增加。
(2)飼料原料
一是天然毒素類。飼料原料中存在一些有害物質,如植物飼料中的生物堿、苷類、毒蛋白、酚類衍生物和有機酸等,這些物質會對動物的生產和健康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甚至引起中毒死亡。
二是農藥殘留。目前,全世界生產和使用的農藥約有500多種,年產量達400多萬噸。我國種植業為了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往往多次、大劑量地使用高毒性農藥,導致農藥在農作物的莖、葉、籽實中大量殘留。以此作為原料來加工飼料,所殘留的農藥必將轉移并富集于畜禽產品中,給畜產品帶來潛在危害。
三是微生物污染飼料。農作物從收獲到使用,必須經過干燥、儲藏等過程。如果期間采取的措施不當,易被有害微生物污染,發生腐敗和霉變。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25%的農作物被霉菌污染。1997年湖南農業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飼料霉菌的感染率達100%。
(3)飼料添加劑
飼料添加劑利于保持飼料的品質,提高動物的生長速率,促進動物集約化養殖的發展。但一些防腐劑、抗菌劑、生長劑及鎮靜劑的過量使用,使添加劑殘留在動物產品中,危害了畜禽產品的安全。
(4)動物疫病
據統計全球已知道的動物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有300多種,其中100多種為人畜共患病,如禽流感、口蹄疫、豬鏈球菌病、瘋牛病和旋毛蟲病等可直接侵害人體。即使動物所固有的非人畜共患病,如豬瘟、雞新城疫等不直接感染人,但其產生的毒素也會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如把患有疾病的畜禽宰殺后上市銷售,危害了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也嚴重危害了畜禽產品的安全及人民健康。
(5)獸藥殘留
由于養殖人員素質、飼養管理水平和飼喂飼料質量等不一,造成了動物健康狀況和畜禽產品質量不同,優劣程度差距大。更讓人擔心的是部分養殖戶受到利欲驅動,飼喂劣質霉變飼料或飯店食堂剩余的未經高溫處理的泔水或垃圾物質,個別養殖戶競在飼料中添加克倫特羅(瘦肉精)、三聚氰胺、蘇丹紅、氯丙嗪、已稀雌酚等藥品,不遵守農業部193號和278號公告規定的有關停藥期、休藥期等制度,導致藥物在人體內蓄積中毒,擾亂激素平衡,產生畸形或癌病,嚴重影響了人們身體健康。
個別購銷商販為謀求利益最大化,在裝載時給動物注射氯丙嗪和口服藥品以求得動物機體不嘔吐、不排泄或給動物強行灌水,造成了畜禽產品質量下降和不安全;還有違法商販專門收購病、死動物,造成了消費者食品中毒,成為食品衛生公共突發事件重大隱患。
畜禽產品加工、包裝、儲存過程中化學物質和生物污染,主要指畜產品的屠宰生產線上的各種細菌、病毒污染,包裝過程中可能為降低成本而使用的含有有毒物質的偽質包裝材料,儲存運輸過程中可能污染的各種病毒與細菌等,這些污染直接導致畜產品的安全問題。
在加工過程中有部分生產加工廠不同程度存在證照不全、證照過期和加工生產流程、衛生等不符合國家有關要求,不按照國家規定標準生產加工,從業人員未經健康體檢,還有一些不法經營戶無許可證照,私設黑心加工作坊,給肉注水,給奶粉摻假,或者專門生產加工病死動物產品,實行隱蔽或“流動作戰”,逃避國家有關檢查,甚至暴力抗拒執法,社會民眾反映強烈,成為食品安全管理中的突出問題。
畜禽飼養場的環境衛生狀況與畜禽產品安全生產密切相關,因此養殖場要科學選址,合理布局,從源頭上減少不安全隱患。畜禽飼養場一般應設在遠離工業區,居民住宅區、有水有電、交通方便、無污染的地方,畜禽場布局應注意通風、排水、光照,根據飼養工藝和養殖動物的種類、規模等提供適于動物生長的良好生活環境,從而減少疾病發生。
近年來,獸藥及飼料添加劑存在生產和經營混亂的局面,獸藥配方不合理,產品與報批藥物成分不符,飼料添加劑不標明所含藥物種類及含量等,有的飼料生產企業不按規定正確使用飼料添加劑和藥物添加劑,或者非法添加違禁藥物和國家尚未批準使用的獸藥;有些企業為迎合養殖戶心理往往超量、超范圍添加藥物,因此必須加強飼料安全檢測,定期對飼料經營點和養殖場進行飼料質量安全檢測,加大執法管理力度和處罰力度,杜絕經營和使用不合格飼料。
(1)嚴格執行獸藥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獸藥生產銷售和使用
農業部已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有關獸藥、添加劑使用的法規,公布了一部分藥物在畜禽組織中的最高殘留限量及休藥期,為獸藥的生產、銷售和使用提出了要求,也為畜禽產品安全提供了保障。因此,嚴格執行這些法律法規,嚴厲打擊非法制造和銷售假劣獸藥的行為,嚴禁生產國家已明確禁止使用的藥物,杜絕使用違禁藥和未批準使用的藥物,限制或禁止使用人畜共用的抗菌藥物或可能具有 “三致”作用和過敏反應的藥物,對減少畜禽產品的藥物殘留,保障畜禽產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建立合理的飼養制度和用藥程序,盡量少用藥物添加劑
在飼養過程中采用分階段飼養、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保證飼養環境優良,為畜禽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減少疾病的發生,盡量少用藥物;對一些排泄慢、容易在體內造成蓄積的藥物,如磺胺類、硝基呋喃類等藥物,應嚴格按照說明量使用,如蛋雞在產蛋期間應停止或慎用某些抗菌藥物和飼料添加劑,在商品肉雞出欄前要有一定的停藥期,只有嚴格執行了有關規定,盡量少用藥物添加劑,畜禽產品中獸藥殘留的問題才會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獸藥殘留監控是飼料、獸藥、添加劑生產企業、養殖企業生產過程中的主要環節,因此,建立健全獸藥殘留監控體系是避免藥物殘留的基本保證。要在了解國際上對藥物殘留問題的監控現狀以及采取的應對措施的基礎上,加快建立獸藥殘留監控體系的步伐,從源頭上抓起,對飼料及畜禽產品進行全程監控,嚴格管理,以保證減輕直至避免藥物殘留對動物和人類健康所造成的危害。
環境化學毒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視,為了提高食品衛生質量,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畜禽產品在生產、流通、加工、銷售等環節中受環境化學毒物的污染,確保人類飲食安全。按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乃至有機食品的標準進行畜禽產品的生產、流通、加工和銷售,是保證畜禽產品安全行之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