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姚俊杰綜合整理
2014年4月10~11日“首屆河北省畜牧獸醫科技發展大會”在石家莊召開。多名專家和業界精英分別在豬業、禽業、牛業三個分會場作了精彩報告。本欄目整理了禽業分會場的部分專家的報告內容,旨在為當前面臨的禽業問題指點迷津。
家禽業當前形勢與發展趨勢

仇寶琴 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副秘書長
成本的增加使得小企業經營越來越艱難,行業洗牌迅速的加快。
產業鏈的延伸是企業從容面對未來市場的法寶
1.1 生產與市場特點
1.1.1 養殖格局
蛋雞:全國的蛋雞養殖格局,出現了北方總量減少,南方總量增多,主產區總量減少的現象。蛋雞飼養的主要區域集中在山東、河北、河南、遼寧、江蘇、湖北等省,新疆、四川等逐步擴大飼養面積。
黃羽肉雞:從南方向北方發展,但速度較慢,主要是消費習慣和環境制約。
白羽肉雞:中小養殖場戶退出,大企業擴產。
1.1.2 生產主體的組織化程度提高
通過協會、聯盟或合作社的整合,將企業和客戶有機的組織在一起。達到降低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實現集體闖市場,提高市場預測和分析能力,提高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使得養殖效率大大提高。
1.1.3 養殖形式更加規范,積極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
小規模大群體的方式越來越難以適應當前蛋雞業微利經營時代,因此,全國各地積極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以提高產品質量。
1.1.4 硬件設施與管理
環境、設備、技術與管理水平不高,雞群的生產性能難以發揮,造成生產效率的降低,養殖科技含量低,自動化程度不高,現代化養殖業的基礎薄弱,缺乏規模效應,導致了養殖綜合成本偏高。
1.1.5 龍頭企業積極延伸產業鏈并在經營方面走“品牌化”道路
規?;a業龍頭養殖企業也在積極拓展業務鏈條,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雞蛋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品牌意識增強,關注品牌為雞蛋帶來的溢價能力和對產品帶來的信任,以應對消費者強烈的品牌意識和食品安全的要求。
1.1.6 行業發展缺乏整體規劃
黃羽肉雞市場準入門檻低,企業進入和退出機制不健全,各地在發展時缺乏統一規劃,消費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進而影響行業發展。
1.1.7 疫病成為養殖和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大難題
疫病尤其是在老養殖區,已經成為困擾養殖業健康發展不容忽視的因素。疫病的防控成本已由每只0.8元上升到了3元左右,使得養殖效益大大縮水。在密集的防控措施下,疫病還是頻繁發生,并且種類越發多樣性,治療難度也是不斷的加大。垂直傳播的疾病和傳染病不斷出現,如2010年出現了以腺胃炎為特征病變的疾病,局部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無有效的治療方法。30年來新增疫病幾十種,每年造成數百億元的經濟損失,除疫病外,藥物、重金屬等對畜禽產品的污染日益嚴重。還有在雞群發病后,短期內不可治愈的,恐慌性的淘汰,給食品安全帶來危害。
1.1.8 養殖的要求和成本不斷提高,養殖業逐步成為社會和富人的產業
工業與農業爭地,住宅與農業爭地,畜牧業與傳統農業爭地使得養殖業的土地成本快速提高;各類資源的整體利用率低,尤其表現在糧食資源,土地資源利用率較低。
環境保護的要求,讓養殖企業擔當社會責任成為基本要求。環境污染嚴重,相關標準不健全,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要求養殖企業的搬遷,要利用生物循環進行養殖,需要投入的成本提高?!缎笄菀幠pB殖污染防治調理(草案)》的發布,提高養殖的門檻。
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和人員稀缺,導致養殖的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今后從事養殖業的人群,一定是在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后才能夠從事的產業。
1.1.9 事件處理與報道不規范
人感染H7N9流感之后,媒體在宣傳的時候在流感前面加了一個“禽”字,造成的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5月10日短短40天的時間,行業損失400億元。大量養殖戶血本無歸,不得不退出行業。而衛生界預言,隨著天氣轉涼,秋季極有可能卷土重來,尤其是在秋冬、冬春等的交替季節,行業或再次面臨人感染的威脅。
1.2 蛋雞市場的特點
1.2.1 養殖市場表現出三年一個周期的特點:三年周期即一年大盈利、一年微利或平衡、一年虧損。但也受節日、糧價、疫病的影響。
1.2.2 生產過程和流通環節受短期利益驅動,市場的計劃性較差,往往是跟風飼養,人為的造成市場的不正常波動。
1.2.3 畜禽產品安全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和畜牧業發展的頭等大事。
1.2.4 服務體系不健全,監控手段落后,產品同價但不同質,市場處于無序競爭。
1.2.5 雞蛋價格一路上揚,但蛋價上漲不代表盈利水平提高,受物價上漲、人工、飼料、防疫和治療成本的增加。但總體趨勢是蛋雞業由利潤可觀行業已演變為微利行業,一只蛋雞一年盈利40多元的歷史難重復。
1.2.6 中國宏觀經濟有所回暖和加速工業化和城鎮化是利好因素,意味著雞蛋消費的總量會增加。
1.3 肉雞市場的特點
歷史回顧:2007年是國內養雞業獲利豐厚的一年,也是養雞業走向殘酷整合的開端。2008年,高利潤刺激了養雞企業的無序擴張,招來了行外資本的高調進入。金融危機席卷全球;10月份開始到2010年6月,我國肉雞行業中的大部分企業經濟效益較低。
從2008年底開始,黃羽肉雞也日益惡化。2009年6月份開始了持續虧損,一直延續到2010年5月份,虧損期長達11個月,這給整個肉雞行業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
2011年終于迎來了盈利的年景。尤其是從3月份到9月份長達7個月的生產高峰期,為整個行業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同時種雞生產規模也進一步擴大。
2012年肉雞的養殖效益遠遜色于2011年,是一個微利年。
2013年市場的不景氣加上突發事件的影響,黃羽肉雞行業處于深度虧損期,尤其是黃羽肉雞,很多飼養者退出,大企業也不堪重負,企業經營處于非常困難的時期。
肉雞2014年的存欄明顯減少,影響整體養雞行業的因素一是產能過剩;二是市場需求萎縮;三是養殖成本攀升。
以往的低迷行情并沒有使得養雞企業完全退出養殖,只是減少了產量,采取延長投苗期,減少投苗量或暫時停產等方式來度過困難時期,社會的產能還在,但當前出現了本質的區別。
1.3.1 區域市場分布明顯。
肉雞的生產及消費都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點:黃羽肉雞主要集中在我國南方,并且不同地區消費習慣也有差別。廣東地區的主導品種是優質土雞和快大雞;廣西是優質土雞;海南是文昌雞和快大雞;重慶、四川是中速型青腳麻雞和烏皮麻雞;福建、江蘇、浙江、安徽的主導品種是快大型青腳麻雞。白羽肉雞主要集中在我國北方,并且以快餐和分割產品為主。
1.3.2 市場與祖代雞的存欄有緊密的聯系。
1.3.3 消費增長受整體宏觀經濟影響較大 (全球經濟危機、國八條等),消費不增反降。
1.3.4 有明顯的節日效應,消費習慣和傳統決定市場的需求。
1.4 家禽生產面臨的現實
1.4.1 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放慢,預計在2100年達到零增長(發達與發展中國家均如此),但現在應該有所改變(單獨二胎政策)。
1.4.2 人類的膳食質量和結構發生變化,肉蛋類的消費增加,谷物(主食)的消費減少。
1.4.3 消費習慣與公共安全的矛盾日顯突出,改變觀念需要過程,但控制隱患則可以立竿見影。
1.4.4 養雞的經營環境越發艱難。自然資源的消耗、飼料價格的提高、人員的缺乏、突發事件的頻發、輿情的不規范性等。
2.1 市場預測
2.1.1 祖代蛋種雞存欄量與更新量逐年增加,形成進口與國產雞種的競爭,未來是市場和雞種的雙重競爭。
2.1.2 按照目前的數量發展,預計出現種源供大于求。產能過剩不利于產業走出低谷,蛋種雞和黃羽肉種雞企業應主動限制產能,黃羽肉雞企業主動減產,為2014年的盈利期提供保障;白羽肉雞企業主動減產,強制淘汰50周齡以上的種雞,并用配額進行引進種量的控制。
2.1.3 受H7N9的影響,2014年上半年產業整體處于小幅虧損狀態,6~10月份處于逐步盈利時期,預計2014年企業有盈利。尤其是父母代種雞場盈利較好。
2.1.4 冬春、秋冬等的交替季節,天氣變化頻繁,人們本就容易患感冒等流行病,由于各種復雜原因及偶然因素,人感染H7N9的個案有可能再次出現,需防止對產業造成反復傷害。
2.1.5 雞蛋期貨的介入,使雞蛋價格的影響因素更加復雜化,三年一個周期的規律可能會打破,導致雞蛋價格變化的不可預知性。
2.2 未來行業發展方向
2.2.1 成本的增加使得小企業經營越來越艱難,行業洗牌速度加快。沒錢不要涉足養殖業。
2.2.2 企業為了立于不敗之地,積極向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自動化養殖方向進發,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的人才緊缺需要提前準備。要樹立“人管機器,機器養雞,雞造福于人”的新理念。
2.2.3 生物安全與食品安全的要求,產業的進入門檻將不斷提高,其他行業以大規模高投入、高起點的進入養殖行業,要有社會責任。
2.2.4 活禽交易市場的規范管理,需要更強的硬件投入,由于成本的提高,消費習慣也將逐步調整。
2.2.5 產業鏈的延伸是企業從容面對未來市場的法寶,聚焦消費端,將需求變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