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來,魔術不僅吸引著孩子們,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不久前,我作為在電視臺表演過30年魔術的老魔術師,應邀參加了一次神經科學研討會。會議休息時,我問一位科學家朋友為何突然對魔術有了興趣,他開玩笑說,他發現魔術師“比實驗室的小白鼠更性感”。
我們做了一番交流之后,幾位科學家朋友給我展示了一臺磁共振成像儀,說這臺機器可以幫我成為一名更棒的魔術師。我對此話持保留態度,神經科學家雖然自有其建樹,但在“騙術”方面卻還是新手,而魔術師研究人類認知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我11歲時在小伙伴們面前表演過變魔術,我想把一個小金魚缸從圍巾下“變”走而不讓他們發覺,但是演砸了,小伙伴們拿起糖塊就砸我。要是去一趟磁共振實驗室就能讓我成為一名魔術大師,我當然十分樂意。
但是魔術不是那么容易用儀器就能一步步分析清楚的,因為魔術之所以能騙了你,并不全是利用你的感官功能。魔術涉及理解觀眾怎樣領會所感知到的信息,然后再順著你的思路讓你判斷失誤。
如果我把魔術師想要欺騙你時所采取的一些招術告訴你,你就明白我說的意思了。
利用觀眾的認知記憶
我隨手變出了四枚硬幣,每次一枚,手背朝向你。接著,我把手翻轉過來,讓你看到我的手掌是空的,這才變出了第五枚硬幣。作為“高智商的現代人”,你會緊盯著我做出的那些花哨動作,進而形成一種印象,以為那五枚硬幣都是無中生有,從一只空空的手掌里變出來的。
不厭其煩地設計小道具
如果魔術師為一個魔術所投入的時間、金錢和練習次數超乎你的想象,那么他所變的魔術肯定能成功地讓你上當。在一次電視節目里的魔術表演中,我和搭檔潘·吉列特從主持人戴維·萊特曼桌子上的一頂大禮帽里變出了500只活蟑螂。我們花了幾個星期來準備這個小魔術,而且專門雇傭了一位昆蟲學家,請他幫我們找了一些行動緩慢、比較老實的蟑螂,他告訴我們可以任意捏起這些小蟲子,而不必像個小姑娘似的被嚇得大呼小叫。接下來,我們給這些蟑螂打造了一個小盒子,又設計出了一整套掩人耳目的表演動作,神不知鬼不覺地把這個裝著蟑螂的小盒子放進了帽子里。如此麻煩地去準備這樣一個小魔術,是不是有些得不償失?對于你來說可能是這樣,但是魔術師卻樂此不疲。
讓你在大笑中思維短路
我們經常是在一段滑稽的表演結束后立刻做一些小動作。觀眾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他在哈哈大笑,腦子里就會只顧著回想那個滑稽的情節,而無暇再進行理性思考。
在目標之外做手腳
我從身上脫下了一件夾克,扔在一旁。然后,我從你的衣服口袋里掏出了一只狼蛛。我脫下夾克只是為了身上舒服,是嗎?肯定地說,不是。在我一邊往下脫夾克時,就已經偷偷地把一只狼蛛握在了手里。
戲法套戲法,讓你難解奧妙
每天晚上在維加斯表演時,我都會讓一個“神球”活起來,讓它像一只訓練有素的小狗那樣乖巧。我使用了迷惑你眼睛的招術——用一根線串在了這個球上,這根線極細,臺下的觀眾根本看不見。但是隨著我手勢的動作,球在一個木環里跳上跳下,似乎是不會有線拴著的,因為線再細也不可能穿越木環。其實擺這個木環就是我們魔術師所說的障眼法,用第二個戲法來“證明”第一個戲法的真實。木環是真的,但是設計那些以假亂真的表演動作卻花費了我足足18個月的時間。
最能騙你的人是你自己
大衛·艾博特是美國奧馬哈市的一位魔術師,早在1907年時他就發明出了我那個“神球魔術”的雛形。他在自家客廳里為客人們表演魔術時,讓一個金色的球在空中飄來飄去,表演結束后,他就漫不經心似的把球放在一個書架上。客人們隨后就找機會溜過去,拿起球仔細檢查,發現這個球分量非常重,遠遠超過一根線能承受的重量。于是,客人們就糊涂了,不明白艾博特是怎樣讓它飄起來的。其實他們看到的飄在客廳里的是個僅重140克的空心球,而書架上的卻是另一個沉重的實心球,艾博特偷梁換柱把它放在書架上,就是為了讓客人們搞不清奧妙何在。當一個魔術師讓你隨心所欲地觀看一件東西時,他的“騙術”就更顯得高深莫測了。
給你選擇機會,讓你以為很自由
這是魔術心理學里最能愚弄人的手段之一。我會在下面這個紙牌魔術中把它和你剛剛看過的另外六個魔術招術結合起來,向你解釋一下它的奧秘所在。
表演過程是這樣的:我在你面前把一整副紙牌洗了幾次,你能在這瞬間辨認出這副紙牌花色不同。然后,我把這副紙牌正面朝下放在桌子上,讓你從中任意挑出一張。好了,現在我讓你說出你挑的這張牌是什么,比如你說“紅桃Q”。接下來,我把這張牌放進嘴里,一邊嚼一邊伸著脖子往下咽,而且告訴你,你選的那張牌已經穿過我的咽喉、進入我的胃腸、流進了我的血管,最后順著血管流出,到了我右腳的鞋子里。你不相信?我就抬起右腳,讓你把我的鞋脫下來,看看鞋里有什么。你會看到那張紅桃Q真的在我那只鞋里。怎么樣,不可思議吧?假如你檢查一下那副牌,里面果真沒有紅桃Q。
奧秘是這樣的:首先,我要做一些準備,事先把一張紅桃Q放在右腳的鞋里、一張黑桃A放在左腳的鞋里、一張草花3放在錢包里。接下來,我拼出了一副完全由這三張牌組成的紙牌,這讓我用掉了18副紙牌,費錢又無聊(第二招:不厭其煩地設計小道具)。
在我洗牌時,我讓你看出這副牌花色各異,于是你確定這副牌確實包含著52張不同的牌(第一招:利用你的認知記憶)。你從這副牌里抽出一張,以為這是你自由選擇的(第七招:給你選擇機會)。
現在我讓這張牌順著血管流進鞋里(第三招:如果你只顧哈哈大笑……)。無論我抬起哪只放著一張牌的腳,或者請你從我的后衣袋里掏出錢包,我都會轉一下身(第四招:在你的目標之外做手腳),把這副牌換成一副普通紙牌,可是我事先從這副普通紙牌里拿出了供你選擇的那三張牌(第五招:戲法套戲法)。然后,我就會把這副普通的紙牌放在桌子上,讓你自己檢查,你會發現這副牌里確實少了那張你挑的牌(第六招:讓你自己騙自己)。
魔術是一門藝術,與音樂、繪畫和詩歌一樣具有打動人的美感。只不過和其他藝術不同的是,魔術師在每一次進行冷冰冰的試驗時都會想到一個核心問題:這個戲法能不能騙得了觀眾?一個魔術師設計出的某種樣板魔術會在幾個世紀里經久不衰,后來者會對他的表演手法取長補短,使表演效果越來越具吸引力。
魔術師在幾個世紀的探索和傳承中把魔術藝術建成了一座智慧之山。現在,神經科學家從了解生命奧秘的角度出發,正在嘗試從這座山的腳下采集一把土加以研究。磁共振成像儀的功能確實令人驚嘆,但是如果你想弄清魔術中的心理學,你最好還是拿著糖塊和孩子們一起玩一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