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達加斯加地質礦產概況

2014-03-23 12:50:14黃國平胡清樂陳冬明祝安安徐海波
資源環境與工程 2014年5期

黃國平, 胡清樂, 陳冬明, 李 亮, 張 眾, 祝安安, 徐海波

(1.湖北省地質調查院,湖北 武漢 430034; 2.湖北省地質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武漢 430022)

0 引言

近期湖北省地質局駐安中國際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辦事處一行對馬達加斯加礦業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考察,初步認為該國礦產資源豐富、找礦潛力大,與中國互補性強、礦業投資環境好,是非洲礦產勘查開發較好的國家之一。

目前,局國外地勘工作進入新的階段。為便于局境外工作人員了解馬達加斯加地質礦產及礦業投資環境方面的情況,筆者擬對本次考察情況在收集資料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分幾次進行介紹,供同仁參考。

1 基本情況

馬達加斯加位于非洲東南、印度洋西南部,是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島,隔莫桑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南北長約1 300 km,東西寬約500 km,面積約62.7萬km2。全國共設6個自治省、22個行政區,人口約2 320萬。首都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位于馬達加斯加中部,其他重要城市有東部塔馬塔夫(Toamasina)、西部馬任加(Mahajanga)和北部安齊哈納納(Antsiranana)等。該國約有18個部族,以馬達加斯加人為主,少量科摩羅人、印巴人、華人和法國僑民;馬達加斯加語為國語,通用法語;主要信奉原始宗教、基督教、新教和伊斯蘭教等。馬達加斯加屬平原—丘陵—高原地貌,北部及東部為起伏不平的丘陵,西部及南部為緩傾斜平原,中部為海拔800~1 500 m的高原。該國氣候差異較大,東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年降雨量2 000~3 000 mm,終年濕熱,年均氣溫24 ℃;中部為熱帶高原氣候,溫和涼爽,年均氣溫18.3 ℃;西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干旱少雨,年均氣溫26.6 ℃。

馬達加斯加地質礦產工作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896—1960年)為奠定基礎階段,主要由法國地質工作者在該國成礦有利區域開展的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取得了一批基礎地質調查成果,發現了一批金屬、非金屬、能源及寶石類礦產。第二階段(20世紀60—80年代)為快速發展階段,在歐共體發展基金資助下,該國及法、英等國地質調查機構系統開展了全國范圍的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評價,先后形成了1∶10萬、1∶20萬、1∶100萬和1∶200萬地質礦產圖件和相應地質報告,并開展了地層、巖石、構造及礦產等方面的研究。第三階段(20 世紀 90 年代至今)為進一步深化階段,在國際機構的幫助下,該國地質工作以板塊構造理論為指導,開展了國際地學計劃(IGCP)348、368項目和新一輪地質調查,更新出版了地、物、化、遙、礦等系列圖件和報告,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地質年代學、巖石學、區域構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等成果;近年來,隨著該國礦業市場的開放,吸引了中國及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日本、韓國、泰國等國眾多企業的礦業投資,越來越多的礦產地相繼發現或開發,礦業在該國經濟重建中的地位正逐漸提高。

2 區域地質概況

馬達加斯加由岡瓦納古陸裂解而成,屬非洲克拉通的一部分,主要由前寒武紀構造—巖漿—變質雜巖、晚古生代—中生代泥砂質碎屑巖—碳酸鹽巖和中新生代火山—沉積巖系組成(圖1)。

圖1 馬達加斯加地質略圖

2.1 前寒武紀構造—巖漿—變質雜巖

在馬達加斯加廣泛分布,約占國土總面積的75%。近年的研究表明,該國前寒武紀主要經歷了太古—古元古代基底形成和蓋層沉積,中—新元古代羅迪尼亞大陸裂解、洋殼俯沖,新元古代末—早古生代東西岡瓦納大陸匯聚、拼貼、碰撞造山和造山后巖石圈拆沉等構造—熱事件,屬多成因、多來源、多成分復雜地塊。據巖石組合、變質變形、形成時代、構造關系等特征,結合前人研究成果[1],將其劃分出7個構造巖石單元(圖2)。

2.1.1Bemarivo單元

該單元位于馬達加斯加北部,包括南、北二個塊體,為新元古代安第斯型島弧分解后的殘片。

北部塊體由Daraina超群和Manambata巖套組成。Daraina超群主要為低變質火山—沉積巖,自西向東可劃分出Betsiaka、Milanoa、Daraina三個群。其中:Betsiaka群主要為變碎屑沉積巖,碎屑鋯石U-Pb同位素年齡3 380~2 500 Ma;Milanoa群以新元古代變火山巖為主,含少量石英巖、大理巖等,最大沉積年齡不超過(723±12)Ma;Daraina群主要為綠片巖相變火山巖和火山碎屑巖,變流紋巖鋯石U-Pb同位素年齡713~739 Ma。Manambata巖套主要為一套鈣堿性侵入巖,形成于718~705 Ma。

圖2 馬達加斯加前寒武紀構造巖石單元略圖

南部塊體由Sahantaha群和Antsirabe巖套組成。Sahantaha群主要為石英巖、云母片巖、長英質片麻巖、大理巖等副變質巖和角閃片麻巖、斜長角閃巖及混合巖等正變質巖,變質程度達高角閃巖相—麻粒巖相,碎屑鋯石年齡2 200~1 800 Ma。Antsirabe巖套為一系列片理化鈣堿性巖漿巖,形成時代758~746 Ma,巖石地球化學特征顯示巖體形成于俯沖帶活動大陸邊緣。

2.1.2Betsimisaraka蛇綠混雜巖帶

該混雜巖帶位于馬達加斯加北東部和東部,近南北向展布,為Bemarivo、Antongil單元與Antananarivo單元及Tsaratanana綠巖帶分界線。

混雜巖帶主要由新元古代變鎂鐵質—超鎂鐵質巖漿巖及火山—沉積巖組成。Collins et al.等[2-3]認為鎂鐵質—超鎂鐵質巖漿巖是東、西岡瓦納間的洋殼或蛇綠巖的一部分,是東、西岡瓦納陸塊在新元古代碰撞造山的縫合帶,東側的Antongil單元與印度西達瓦爾綠巖帶相似,屬東岡瓦納陸塊,西側的Antananarivo單元與東部非洲具有親緣性,屬西岡瓦納陸塊,岡瓦納大陸形成過程中發生洋殼向西俯沖。而Agrawal et al.,Tucker et al.等[4-6]認為Antongil與Antananarivo單元均與印度達瓦爾綠巖帶相似,同屬東岡瓦納陸塊(即:大達瓦爾克拉通的一部分),俯沖帶位于馬達加斯加以西,且向東俯沖,蛇綠混雜巖帶中的鎂鐵質—超鎂鐵質巖漿巖及火山—沉積巖可能形成于弧后環境。

2.1.3Antongil單元

該單元位于馬達加斯加北東緣,分布在環Antongil灣及Masora一帶,西側與Betsimisaraka蛇綠混雜巖帶接觸,北側以Sandrakota逆沖推覆型剪切帶與Bemarivo單元接觸。

該單元東北部由變形較弱的二長花崗巖、混合巖(Masoala巖套)及鎂鐵質片巖(Mananara群)組成;南西部為大面積分布的片巖、石英巖、磁鐵石英巖、斜長角閃巖、超鎂鐵質巖(Ambodiritana組)和 TTG 巖系(Nosy Boraha巖套)。變質程度總體達綠片巖相—角閃巖相。巖漿作用包括3 100~3 300 Ma TTG巖系、2 500 Ma左右花崗質巖漿巖(Masoala巖套)和2 100 Ma鎂鐵質巖漿巖。

2.1.4Antananarivo單元

該單元是馬達加斯加規模最大、組成較為復雜,經過多期變質變形的構造巖石單元,主要由新太古代變質基底和古元古代變質火山—沉積巖系組成。

新太古代變質基底為該單元的主體,包括由花崗巖、混合巖組成的Betsiboka巖套和由副片麻巖組成的Sofia、Vondrozo群。其中花崗質巖石主要形成于2 500 Ma,Sofia群和Vondrozo群形成較早。古元古代變質火山—沉積巖系主要包括Ambatolampy、Mamampotsy和Andriba群,由石墨片麻巖、混合巖、云母片巖、紫蘇花崗巖和少量條帶狀含鐵建造組成(含石墨巖系),與新太古代變質基底多呈構造接觸。

該單元巖漿作用可分為新太古代和新元古代二個階段。其中:新太古代形成大面積的Betsiboka巖套;新元古代可劃分出1 000 Ma左右Dabolava巖套及Ikalamavony群中的火山巖,820~740 Ma大規模侵入的花崗巖、正長巖和輝長巖,630 Ma鉀質似層狀花崗巖和560~530 Ma偏堿性巖漿巖4期巖漿活動。

2.1.5Tsaratanana綠巖帶

分布于馬達加斯加中北部,多以大型韌性剪切帶逆沖推覆在Antananarivo單元之上,由西向東主要包括Soalala、Maevatanana、Andriamena和Beforona4個綠巖帶,總體呈近南北向展布。

綠巖帶主要由富鎂鐵質片麻巖和片巖組成,巖石類型有混合巖、斜長角閃巖、角閃片麻巖、黑云片麻巖、磁鐵石英巖、英云閃長質片麻巖、紫蘇花崗巖及皂石巖、滑石片巖等。各綠巖帶變質程度有較大差異,西部Soalala、Maevatanana帶主要為綠片巖—角閃巖相,中部Andriamena帶達高角閃巖—麻粒巖相,而東部Beforona帶主要為角閃巖相;新元古代各綠巖帶均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變質作用。

綠巖帶巖漿作用主要為新太古代鎂鐵質—超鎂鐵質巖漿活動和新元古代中基性巖漿侵入。

2.1.6Itremo單元

該單元位于Antananarivo單元南西,夾持于Betsileo、Ranotsara剪切帶間,包括Itremo、Amborompotsy群。

Itremo群位于該單元的北東部,由下至上主要為石英巖、變質泥巖、鈣硅酸鹽巖和白云巖化碳酸鹽巖。Amborompotsy群位于該單元的南西側,底部發育有與Itremo群相似的石英巖,上部由矽線石英巖、云母片巖、大理巖、斜長角閃巖和混合片麻巖等組成,變質程度達角閃巖相—麻粒巖相。

Amborompotsy群被認為是Itremo群向西由陸臺向海洋的沉積相變產物。Amborompotsy群火山碎屑巖中獲有1 000 Ma年齡,820~760 Ma巖漿巖侵入到Itremo群中,而Amborompotsy、Itremo群均含2 500~1 800 Ma碎屑鋯石,由此推測二巖群,可能形成于1 800~820 Ma。

2.1.7Tsivory單元

主要分布于北西向Ranotsara剪切帶以南,自西向東由Vohibory群和Androyen、Anosyen塊體組成。

Vohibory群位于西側,由矽線—石榴片麻巖、大理巖、斜長角閃巖、花崗質片麻巖、角閃石巖、輝石巖和少量豆莢狀、透鏡狀蛇紋巖組成。副片麻巖原巖物質可能來源于850 Ma左右的新元古代塊體;鎂鐵質變質巖原巖為850~700 Ma島弧玄武巖和安山巖,其中含鉻鐵礦蛇紋石化斜方輝橄巖和二輝橄欖巖可能為蛇綠巖殘留體,屬新元古代早期火山裂谷。

Androyen塊體主要由Mangoky、Imaloto群組成。前者主要為碎屑巖—泥質巖副片麻巖(含大量石墨和矽線石)和中基性正片麻巖;后者主要為流紋質石英長石片麻巖,二者受930~910 Ma的Ankiliabo巖體侵入。

Anosyen塊體由Iakora、Horombe群組成。Iakora群主要為片麻巖、片巖,沉積年齡900~720 Ma,含大量2 300~1 600 Ma碎屑和繼承鋯石,反映部分成巖物質來源于古元古代;Horombe群主要為變亞堿性流紋質火山巖,形成于(736±16)Ma。

2.2 晚古生代—中生代沉積地層

主要分布于馬達加斯加西部,東部有少量分布。以海陸交互—陸相泥砂質碎屑巖—碳酸鹽巖沉積建造為主,主要出露晚石炭世—早白堊世Karoo序列,由下至上包括晚石炭—晚二疊世Sakoa組、晚二疊—中三疊世Sakamena組和晚三疊—早白堊世Isalo組。

Sakoa組主要分布于南西部Morondava盆地中,由砂礫巖、砂巖、泥巖、灰巖及含煤巖系組成,是馬達加斯加重要的煤系地層。該組底部含煤巖系、中部砂巖及上部灰巖中分別含晚石炭世舌羊齒屬植物、早二疊世獸孔目及晚二疊世無脊椎動物石燕屬、長身貝屬等化石。

Sakamena組不整合沉積在Sakoa組之上。下部主要為陸相厚層礫巖和粗粒砂巖,含晚二疊世植物和爬蟲類等化石;中部為瀉湖及邊緣海相灰色、瘤狀、不含化石泥巖和砂巖;上部為海陸交互相白色砂巖、紅色頁巖,含舌羊齒、伏脂杉屬植物和兩棲、爬蟲、瓣鰓、魚類等動物化石。

Isalo組下段及中段主要為陸相白色或灰色長石砂巖、紅層礫巖和砂巖,下段常有交錯紋理及雜色頁巖透鏡體,中段含硅化木化石;上段為海陸交互相砂巖、頁巖及灰巖。

2.3 中新生代火山—沉積巖系

主要分布于馬達加斯加東、西海岸帶,在前寒武系分布區的局限盆地中亦有少量分布。

中新生代火山—沉積巖系主要充填在裂谷作用形成的火山沉積盆地中,巖石組合主要為偏堿性基性—超基性、中酸性火山巖及火山碎屑巖,礫巖、砂巖、泥巖及現代沉積物堆積;陸源碎屑沉積建造與油氣關系密切。

3 礦產概況

馬達加斯加礦產資源豐富,素有“礦石博物館”之稱。主要礦產有鐵、鉻、鈦、鎳、鈷、鋁、金、石墨、煤及寶石類礦產祖母綠、紅藍寶石等。據現有資料,除少數礦產賦存在晚古生代—新生代沉積地層中外,大部分礦產分布于前寒武紀構造—巖漿—變質雜巖區(圖3)。

3.1 鐵礦

主要分布于馬達加斯加中南部地區,現已發現礦產地9處*礦產地數取自馬達加斯加BRGM“馬達加斯加土地與地下資源開發行動指導規劃”,1985,下同。,礦床類型屬沉積變質型鐵礦和巖漿型釩鈦磁鐵礦。

圖3 馬達加斯加主要礦產分布略圖

沉積變質型鐵礦有礦產地5處,位于馬達加斯加西海岸的Soalala鐵礦是該國已發現的唯一特大型沉積變質型鐵礦,估算資源儲量8億t以上[7]。該鐵礦產于前寒武紀Tsaratanana綠巖帶中,含礦巖系主要為呈帶狀分布的磁鐵石英巖、磁鐵云母片麻巖。礦體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長1 600~2 000 m,寬20~280 m。礦石具它形—半自形粒狀、鱗片粒狀變晶和交代熔蝕結構,塊狀、浸染狀、網脈狀、角礫狀、條帶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為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長石、云母等。礦石平均品位:TFe 41.3%~46.6%,FeO 1.29%~14.92%,P 0.044%~0.065%,S 0.008%~0.060%;TFe/FeO 3.12~32.02(>2.7),屬混合或氧化礦[8]。

巖漿型釩鈦磁鐵礦有礦產地4處,主要產于前寒武紀基性—超基性雜巖體中,Ambatondelazaka釩鈦磁鐵礦為其代表。該鐵礦地處Ambatondrazaka北東約12 km處,估算資源量:鐵礦5億t,鈦4 000萬t,釩500萬t。礦體主要呈似層狀、透鏡狀產于輝石巖中,長800~1 300 m,寬20~65 m。礦石具嵌晶包鐵、海綿隕鐵、固溶體分離結構,塊狀、浸染狀、條帶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為磁鐵礦、鈦鐵礦、鈦磁鐵礦、鈦鐵晶石等,脈石礦物主要為拉長石、異剝輝石、角閃石、橄欖石、磷灰石、透閃石、綠泥石、蛇紋石等。礦石平均品位:TFe 20.5%~33.3%,Ti 5.31%~8.98%[9]。

3.2 鉻鐵礦

主要分布于馬達加斯加中北部Andriamcnace、Ambatondelazaka等地區,鉻鐵礦產于Tsaratanana綠巖帶和Betsimisaraka蛇綠混雜巖帶鎂鐵—超鎂鐵質雜巖體中,現已發現礦產地25處,礦床類型屬巖漿分凝型。

Andriamcnace地區分布有Bemancvika、Anderomcna、Bemanvo等礦區(段),構成面積約80 km2的鉻鐵礦礦田,在此范圍內分布有似層狀、透鏡狀礦體近200個。其中:Bemancvika鉻鐵礦有礦體百余個,長100~1 200 m,厚2~25 m,Cr2O3品位25%~45%,查明資源儲量250萬t;Anderomcna鉻鐵礦有礦體十余個,長50~800 m,厚1~15 m,Cr2O3品位30%~39%,查明資源儲量48萬t[10];Bemanvo鉻鐵礦有礦體數十個,長100~1 800 m,厚0.40~22.92 m,Cr2O3品位19.73%~44.45%,估算資源量600余萬t[11]。Ambatondelazaka地區鉻鐵礦分布于Ambatondrazaka市南西約12 km處,圈出礦體3個,走向北西,傾向北東,傾角45°,長50~100 m,厚0.4~1.2 m,Cr2O3品位10.30%~48.32%[12];此外,初步調查表明,該區部分超基性巖中鉻鐵礦含量達80%,粒徑一般為0.2~0.7 mm,Cr2O3/FeO 1.8~3.2,顯示出較好的找礦前景。

上述鉻鐵礦主要分布在基性程度較高的鎂鐵—超鎂鐵質雜巖體或巖相帶中,含礦巖石常有不同程度的蛇紋石化、滑石化、透閃石化等蝕變。礦石一般具中細粒—粗粒堆晶結構,塊狀、浸染狀、條帶狀構造;礦石礦物為鉻鐵礦、磁鐵礦、鈦鐵礦、磁黃鐵礦、鎳黃鐵礦、黃銅礦及少量鉑族元素礦物,脈石礦物主要有橄欖石、斜方輝石、單斜輝石、斜長石及其蝕變礦物。礦石自然類型主要為致密塊狀、浸染狀礦石,少量條帶狀、豆(瘤)狀礦石和殘(坡)積層中的鉻鐵礦砂礦;工業類型主要屬冶金用鉻礦石(Cr2O3/FeO>2),少量耐火材料用、化工用鉻礦石。

3.3 鈦鐵礦砂礦

主要分布于馬達加斯加東海岸北部Toamasina和南部Ambovombe地區,西海岸有少量分布,現已發現礦產地18處,礦床類型屬海濱砂礦。

Toamasina地區鈦鐵礦砂礦分布面積約81.25 km2,自北向南包括Manankant、Antanambao、Soanieranalvongo、Ampasimandrorona 4個礦區,含鈦鐵礦60.00~325.27 kg/t、鋯石1.51~16.82 kg/t、金紅石0.42~1.82 kg/t;估算砂礦資源量3 600萬t,鈦鐵礦411萬t,鋯石30.5萬t,金紅石1.76萬t[13]。

Ambovombe地區鈦鐵礦砂礦分布面積約100 km2,自北向南包括Vohibarika、Manantenina、Mandena、Antete、Ambovombe 5個礦區,含鈦鐵礦132.98~142.50 kg/t、鋯石14.34~15.25 kg/t,估算資源量:鈦鐵礦6 700萬t,鋯石300萬t。

上述砂礦主要產于近海第四系全新統中細粒松散砂層中,由風化、剝蝕、搬運碎屑物經濱岸海流的沖刷、磨蝕、分選沉積而成。有用礦物除主要為鈦鐵礦、鋯石、金紅石外,尚有磁鐵礦、獨居石、磷釔礦、錫石和黃金等可綜合利用。

3.4 鎳鈷礦

主要分布于馬達加斯加中東部、中北部,產出地質環境與鉻鐵礦相似,現已發現礦產地28處,礦床類型包括風化殼型(紅土型)和銅鎳硫化物型。

風化殼型(紅土型)鎳鈷礦有礦產地21處,主要為富含鎳鈷的鐵鎂質巖石經風化、淋濾作用富集而成。位于首都Antananalivo以東80 km處的Ambatovy鎳鈷礦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鎳鈷礦[14],查明鎳、鈷資源儲量達12 500萬t、1 000萬t;礦化發育于基性—超基性巖體之上的紅土層中,分布面積約28 km2,礦體賦存在紅土中的B及C層上部,厚10~100 m,平均品位:Ni 1.04%,Co 0.099%。

銅鎳硫化物型鎳鈷礦有礦產地7處,Ambatondrazaka礦床為其代表。該礦床位于首都Antananalivo北東150 km處,查明鎳資源儲量2.1萬t。礦體呈透鏡狀產于Tsaratanana綠巖帶輝石橄欖巖中,走向300°,傾向30°,傾角45°左右,長約220 m,最寬約100 m,Ni最高品位4.85%,一般1%~2%。

3.5 鋁土礦

主要分布于馬達加斯加東南部Manantenina一帶,在中東部Mantasoa及Ambodinonoka等地有少量分布,現已發現礦產地15處,估計鋁土礦資源量3億t以上*拓拔,馬達加斯加礦業開發現狀,2013。,礦床類型為風化殼型(紅土型)。

該類型鋁土礦為東海岸濕熱氣候條件下,富鋁巖石(玄武巖、輝長巖、正長巖、片麻巖等)經風化、淋濾作用而形成的鋁土礦富集。含礦巖系為硅鋁鐵風化殘積物,由上至下可劃分出鐵帽、鋁土礦、粘土3層。礦體產于含礦巖系的中上部,常呈不規則狀覆蓋在風化原巖之上或經短距離搬運沉積在低凹處,長千余米—數千米,寬數百米—數千米,厚數米—數十余米,Al2O3平均品位30%~55%。礦石多呈黃色、棕色和紅色,具泥質結構,塊狀、蜂窩狀、結核狀、土狀、豆狀和膠狀構造;主要礦物為三水鋁石、一水軟鋁石、鋁針鐵礦、高嶺石、赤鐵礦、石英等;含Al2O335%~60%、SiO25%~30%、Fe2O34%~10%、TiO 0.4%~1.1%、CaO 0.05%~0.22%。

3.6 金礦

主要分布于馬達加斯加中部Antananarivo、Bemarivo單元和Tsaratanana綠巖帶中,現已發現礦產地51處,包括巖金和砂金二大類。

巖金礦產地34處,主要產于花崗質片麻巖與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黑云片巖、弱磁鐵礦化變基性—超基性巖、磁鐵石英巖接觸帶附近的石英脈中,與韌性剪切作用關系密切,屬剪切帶控制的石英脈型金礦,礦床規模以小—中型居多,少數達大型。礦(化)體主要由石英脈及旁側的糜棱巖化巖石構成,多呈脈狀、透鏡狀及豆莢狀產出,長數十米—千余米,寬米余—數米,傾向以南西為主,傾角一般>40°。礦石具半自形—他形、粒狀變晶及交代殘余結構,致密塊狀、浸染狀、晶洞狀或梳狀、條帶狀構造;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有自然金、黃鐵礦、磁鐵礦、黃銅礦及方鉛礦,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長石、黑云母、方解石及綠泥石等;含Au 0.1~15.5 g/t,最高達158.1 g/t,局部伴有Cu、Pb或Fe等礦化,但普遍達不到綜合利用水平。近礦圍巖蝕變發育,與金礦化有關的蝕變主要為硅化、鉀化、黃鐵礦化、磁鐵礦化、黃銅礦化及方鉛礦化[15]。

砂金在馬達加斯加分布普遍,除已確認的27處砂金礦產地外,尚有眾多難以統計的民采點。砂金礦類型為殘坡積—殘積和沖積型,前者主要位于原生礦產地分布區或其附近,后者主要分布于溪流、河漫灘、古河道及階地。金主要賦存于礫、砂、粉砂及粘土等混合沉積物中,礦體常呈透鏡狀和巢狀,金品位0.05~0.35 g/m3,大部分埋深<10 m。

3.7 石墨

主要分布于馬達加斯加東部Marivolanitra地區,在南西部Analamateza一帶也有少量分布,現已發現礦產地15處,估計石墨資源量2億t以上,礦床類型為沉積變質型。

馬達加斯加石墨礦片大層薄、厚度均勻、柔軟堅韌、質地純凈,具有優良的工藝性能,是世界上優質石墨礦重要產地之一。Marivolanitra地區為該國石墨礦集區,從北部Ambatomitamba至南部Marovintsy面積約800 km2的范圍內,集中了大中型石墨礦產地8處,資源儲量超過1億t[16]。該區石墨主要賦存在高鋁、富碳陸源碎屑沉積變質巖中,含礦巖系為一套矽線片巖、石英片巖、長英質片麻巖、石墨片巖及大理巖、鈣硅酸鹽巖等。礦體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產于含礦巖系中下部,長千余米—數千米,厚數米—數十米,固定碳平均品位3%~11%。礦石多具鱗片粒狀變晶結構,片麻狀構造;礦石礦物石墨大多呈大鱗片定向分布,片徑一般>80目(0.177 mm),大者可達10 mm以上,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長石、云母、矽線石、鐵鋁榴石等;固定碳含量2%~15%。

3.8 煤礦

主要分布于馬達加斯加南西部Tulara省Betioky一帶,現已發現礦產地5處,估計煤炭資源儲量10億t以上。

Sakoa煤礦是該國目前工作程度較高、規模最大的礦床。該礦賦存于晚石炭—晚二疊世Sakoa組含煤巖系中,由Sakoa、Andemby、Vohibory三個礦段組成,估算煤炭資源儲量3.75億t*PAM Sakoa,PAMS’s SAKOA COAL MINE PROJECT,2010。。各礦段有礦層5~12個,長1~6 km,平均厚2~2.2 m,累計厚9~18 m;礦層走向北東,傾向北西,傾角10°~30°。礦石呈黑灰、灰黑色,光澤暗淡;平均灰分29%~34%、發熱量4 834~5 268 Kcal、揮發份23%~26%,含硫量0.53%~0.83%、水分1.91%~2.33%。據中國“煤炭質量分級標準”(GB/T 15224.1—2004、GB/T 15224.3—2004、MT/T 560—1996、GB/T 15224.2—2004等),該煤礦屬高灰分(>29.00%)、低熱值(3 897.98~5 356.74 Kcal)、中揮發分(>20.00%~28.00%)、低硫(0.50%~0.90%)褐煤或煙煤。

3.9 寶石

馬達加斯加國是世界上著名的寶石出產國之一。目前除鉆石外,幾乎所有種類的寶石均有發現,祖母綠、海藍寶石、紅寶石、藍寶石、碧璽、水晶、石榴子石等為該國優勢寶石資源[17]。

該國寶石類礦產主要分布于北部、中部和南部。其中:北部地區石類礦大多位于首都Antananarivo以北200~300 km范圍內,主產海藍寶石、碧璽、紫水晶等;中部地區集中分布于Antsirabe至Fianarantsoa一帶,是祖母綠、海藍寶石、紅寶石、藍寶石及碧璽等寶石礦的重要產地;南部地區主要分布于Toliara東部,主產碧璽、石榴子石、綠柱石等。

上述寶石礦包括原生礦和砂礦二大類。原生礦主要產于前寒武紀偉晶巖和變質巖中,前者是祖母綠、海藍寶石、碧璽和水晶等主要賦礦地質體,寶石常產自分異較好的花崗偉晶巖內帶和過渡帶,礦脈一般長數十米—數百米,寬數十厘米—數米;變質巖中的寶石礦主要為紅寶石、藍寶石和石榴子石等,賦礦巖石以云母片巖、云母大理巖和斜長角閃巖為主。砂礦主要產于原生礦分布區的殘積—殘坡積層及鄰近區域的水系沖積層中,是民采的主要類型。

4 結語

馬達加斯加屬非洲克拉通的一部分,主要由前寒武紀構造—巖漿—變質雜巖、晚古生代—中生代泥砂質碎屑巖—碳酸鹽巖和中新生代火山—沉積巖系組成。該國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產有鐵、鉻、鈦、鎳、鈷、鋁、金、石墨、煤及寶石類礦產等,大多分布于前寒武紀構造—巖漿—變質雜巖區,僅少數沉積型礦產賦存在晚古生代—新生代地層中。

參考文獻:

[1]車繼英,趙院冬,等.馬達加斯加前寒武紀變質基底特征綜述[J].地質與資源,2013(4):341.

[2]Collins A S,Pisarevsky S A.Amalgamating eastern Gondwana:The evolution of the Circum-Indian Orogens[J].Earth Science Reviews,2005(71):229.

[3]Collins A S,et al.Depositionalage,provenance and metamorphic age of metasedimentary rocks from southern Madagascar[J].Gondwana Research,2011(10):1016.

[4]Agrawal P K,Pandey O P,Negi J G.Madagascar:A continental fragment of the paleo-super Dharwar craton of India[J].Geology,1992(20):543.

[5]Tucker R D,Roig J Y,Macey P H,et al.A new geological framework for south-central Madagascar,and its relevance to the“out-of-Africa”hypothesis[J].Precambrian Research,2011(185):109.

[6]Thomas R J,De Waele B,Schofield D I,et al.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Neoproterozoic Bemarivo Belt,northern Madagascar[J].Precambrian Research,2009(172):279.

[7]孫濱,白方,等.武鋼獲準收購馬達加斯加鐵礦[N].湖北日報,2010-05-25(03).

[8]劉東宏.非洲馬達加斯加共和國Soalala鐵礦床特征[J].礦床地質,2009(9):95.

[9]王洪波,夏富富,吳賀新.Ambatondrazaka地區地質特征及礦產淺析[J].現代礦業,2012(4):33.

[10]王洪波,李寶科,江志海.馬達加斯加礦產分布及找礦方向[J].礦業工程,2013(2):7.

[11]晏結義,盧建華.江西地礦局912隊馬達加斯加找礦取得新進展[N].中國礦業報,2012-10-13(A03).

[12]薛運青.馬達加斯加地質與礦產簡介[M].北京: 地質出版社,2009.

[13]李愷,鄧杏才,葉志平.馬達加斯加海濱砂礦的開發利用[J].資源與產業,2009(5):30.

[14]雨佳.馬達加斯加阿姆巴托維鎳鈷礦項目進展[J].世界有色金屬,2012(10):71.

[15]楊喜安,劉善寶,王光良,等.馬達加斯加Maevatanana金礦床構造控礦特征[J].黃金,2013(9):16.

[16]《地球科學大辭典》編委會.地球科學大辭典[M].北京: 地質出版社,2006.

[17]喻鐵階,王京生.馬達加斯加國寶石資源及其開發前景考察[J].礦產與地質,1993(5):3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喷水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高清| 精品色综合| 欧美a级在线| 国产免费好大好硬视频| a级毛片网| 日韩第九页|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在线免费a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Ⅴ无码大片在线观看81|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2023|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99re精彩视频|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网站| 理论片一区|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婷婷午夜天|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91|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视精品|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国产99热|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理论片一区| 免费在线色| 国产香蕉在线|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夜夜操天天摸| 在线五月婷婷|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免费在线一区| 亚洲精品麻豆| 久久国产乱子|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