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虹 汪 洋 袁紅梅 尤鳳麗 黃永紅
大慶師范學院
石油脫硫菌的篩選與培養基優化*
張 虹 汪 洋 袁紅梅 尤鳳麗 黃永紅
大慶師范學院
生物脫硫(BDS)技術具有選擇性高、反應條件溫和、設備投資和操作費用低等優點,是實現燃料油深度脫硫最有效的技術之一。實驗分離得到6株可降解DBT的脫硫菌,經比較確定了B5為高效脫硫菌株,需進一步進行菌種鑒定。對B5菌株的脫硫條件進行優化,確定脫硫最佳培養基是葡萄糖作碳源、牛肉膏作氮源,最佳接種量為8%,最佳DBT的含量為20mg/L,最佳pH值10、溫度30℃,最佳菌齡3天,裝液量在最少的時候脫硫效果最好。
脫硫菌;菌株;培養基;優化;接種量;脫硫效果
傳統的物理和化學脫硫方法(HDS)存在著脫硫不完全、成本高和操作費用高等缺點[1-2]。相比之下生物脫硫(BDS)技術具有選擇性高、反應條件溫和、設備投資和操作費用低等優點,是實現燃料油深度脫硫最有效的技術之一[3]。在脫硫微生物篩選過程中,DBT是公認的脫有機硫模式化合物,據此分離出來的菌種可有效脫出有機硫,且不破壞C—C結構,從而保留了燃料的熱值[4]
1.1 實驗材料
樣本材料取自大慶煉化公司聚合物二廠未被排除的工業廢水。實驗器材包括壓力蒸汽滅菌鍋(TOMY ES—315),721型紫外分光光度計,振蕩培養箱(HZQ—F160),超凈工作臺(VS—1300L—U),離心機(Allegra64R)。
1.2 實驗方法
1.2.1 菌種的富集與分離
取10 mL水樣加到90 mL的NB培養基中,30℃,200 r/min培養3 d后,從中取2.5mL的上清液加到50mLBSM培養基的三角瓶中,相同培養條件培養后,將菌液制備成梯度稀釋液(10-1、10-2、10-3、10-4、10-5、10-6倍),逐一標記,分別取0.1mL稀釋液加到BSM固體平板上,28~30℃恒溫培養2~3 d至菌落出現。
挑取不同形態的單菌落采用劃線分離法反復進行分離純化,直到得到單菌株的純培養物,純化菌株保存于LB斜面培養基上,4℃冰箱保存。
1.2.2 菌株降解效果的測定
挑取單菌落接入裝有5mLNB培養液的試管內,30℃,150 r/min搖床培養24 h作為種子液。取lmL種子液接入裝有50mLBSM2培養基的250mL三角瓶中,30℃,250 r/min搖床培養72 h,用10%的Na2C03溶液將菌種發酵液調pH值為8.0,5 000 r/min離心10min除菌體,取上清4mL,加入Gibb’s試劑40μL,混勻,30℃反應30min后,測其在610 nm處吸光度,代入回歸方程測出2 HBP含量。
1.2.3 脫硫菌脫硫條件的優化
(1)培養基的優化。以BSM培養基為基礎培養基,分別取5 g/L葡萄糖、2.5 g/L蔗糖、6 mL/L乙醇、8mL/L甘油、4 g/L乙酸鈉和1.2 g/L檸檬酸鈉作為碳源,72 h培養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并計算2—HBP含量,確定最適宜的碳源。以最佳碳源作為BSM碳源,分別取2.5 g/L NH4Cl、2 g/L NH4O3、5 g/L KNO3、10 g/L牛肉膏和25 g/L蛋白胨作為氮源,72 h培養后測定菌體產生2—HBP量,確定最適宜的氮源。
(2)培養條件的優化。培養基選取最佳碳源和氮源,以DBT為唯一硫源,以2%、4%、6%、8%、10%的接種量培養72 h。通過測定菌體產生的2—HBP量確定最佳接種量。在最佳碳源、氮源和接種量的培養基中添加濃度為20、40、60、80和100mg/L的DBT,培養72 h確定最佳的DBT濃度。最佳培養基中設置6、7、8、9、10不同pH值,培養72 h確定最佳的pH值。設置20、25、30、35、40℃不同溫度,培養72 h確定最佳溫度。選取冰箱保存的菌株活化培養2、3、4、5天,將不同菌齡的菌分別接種于最佳培養基,培養72h確定最佳菌齡。設置不同裝液量,即每個250mL三角瓶分別裝液體培養基40、50、60和70mL,培養72 h,研究通氣量狀況對菌體脫硫影響。
2.1 脫硫菌的富集與分離
對煉化公司聚合物二廠工業廢水進行系列稀釋與劃線分離,在BSM平板上得到優勢菌6株,分別為B1~B6。菌落形態見表1。

表1 菌落形態特征
2.2 菌株降解效果的測定
篩選得到的6株菌在以DBT為唯一硫源的BSM2培養基中發酵培養,產物與Gibb’s試劑在堿性環境中均可生成藍色復合物[5],證明產物含2—HBP。利用分光光度計測出這幾種菌在610 nm處的吸光度,代入回歸方程計算生成2—HBP量,以判定菌體脫硫能力的高低。通過不同菌株的降解效果對比可知,菌株B5的2—HBP濃度最高,說明B5脫硫效果最好。
2.3 脫硫菌培養條件的優化
2.3.1 培養基的優化
碳源分別是葡萄糖、蔗糖、乙醇、乙酸鈉、甘油和檸檬酸鈉時B5的脫硫情況表明,該菌在幾種碳源作用下均可脫硫,但葡萄糖作碳源時,菌體脫硫效果最好,最高可產生7.97 mg/L的2—HBP。
從不同氮源對菌B5脫硫效果可看出,菌體在牛肉膏作氮源時最高可產生1.56mg/L的2—HBP。
2.3.2 培養條件的優化
從不同接種量對菌B5脫硫效果的影響可以看出,接種量小,脫硫效果不好;隨著接種量的增高,脫硫效果有所提高,但接種量達8%以后,隨著接種量的增加,脫硫效果反而有所下降。接種量大容易造成雜菌污染[6],因此最佳接種量為8%,可產生2.23mg/L的2—HBP。
從不同DBT濃度對菌B5脫硫效果的影響可見,濃度為20mg/L時,B5最高可產生0.973mg/L的2—HBP,顯示這時脫硫效果最好;隨著DBT濃度的增高,脫硫有所減弱,在80mg/LDBT濃度以后脫硫效果隨著DBT濃度的增加大幅下降,分析可能與脫硫底物抑制物有關。
從不同pH值對菌B5脫硫效果的影響可見,脫硫效果在pH值為8時最好,可生成3.164 12mg/L的2—HBP。
從不同溫度(20、25、30、35、40℃)對菌株B5脫硫影響可見,溫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菌的脫硫效果;在30℃時,2—HBP產生量可達最大值,為4.569mg/L。
從不同菌齡的菌株(2、3、4、5天)對B5脫硫效果的影響可見,活化3天以后的菌株脫硫效果最好,可產生5.47mg/L的2—HBP。
裝液量的大小主要影響培養過程中的通氣及溶氧情況,從不同裝液量(40、50、60、70mL)對菌株B5脫硫效果的影響可見,菌株的脫硫效果隨著裝液量的增多而減弱,這與好氧菌培養特點一致。
根據以上優化實驗結果,配置以葡萄糖為碳源、牛肉膏為氮源的培養基,選擇3天菌齡的菌株,按8%比例接種,裝液量40 mL,在pH值為8、溫度30℃的培養條件下研究脫硫狀況。實驗發現,B5菌株在前兩天脫硫效果不好;從第4天起,脫硫效果明顯增強,最高可產生13.12mg/L的2—HBP;但一周以后脫硫效果沒有明顯上升,結果與優化預期結果一致。
(1)實驗分離得到6株可降解DBT的脫硫菌,經比較確定了B5為高效脫硫菌株,需進一步進行菌種鑒定。
(2)對B5菌株的脫硫條件進行優化,確定脫硫最佳培養基是葡萄糖作碳源、牛肉膏作氮源,最佳接種量為8%,最佳DBT的含量為20mg/L,最佳pH值10、溫度30℃,最佳菌齡3天,裝液量在最少的時候脫硫效果最好。
[1]田曉娟,唐凌天,彭立娥,等.石油脫硫微生物菌株的篩選及鑒定的研究[J].地學前緣,2008,15(6):192-198.
[2]杜長海,馬智,賀巖峰,等.生物催化石油脫硫技術進展[J].化工進展,2002,21(8):569-571.
[3]馬艷,劉成,鄒少蘭,等.石油微生物脫硫的研究進展[J].工業微生物,2007,37(2):57-63.
[4]楊宇,刁夢雪,師舞陽.油田土壤中脫除有機硫菌株的分離與鑒定[J].生態環境,2006,15(5):1 009-1 013.
[5]張娟,李清雪,陳春燕.高效脫硫菌的篩選及脫硫性能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2006,23(1):5-7.
[6]侯影飛,孔瑛,楊金榮,等.石油生物脫硫菌UP—1培養及反應條件的優化[J].2005,29(1):111-115.
(欄目主持楊軍)
10.3969/j.issn.1006-6896.2014.6.003
基金論文:黑龍江省教育廳自然基金項目“大慶油田石油脫硫微生物激勵研究”(11523001)。